1980年,薩達姆為何要出動40萬軍隊,進攻鄰國伊朗?

陳得財| 2017-06-30| 檢舉

1980年9月,伊拉克出動40多萬軍隊大舉進攻自己的鄰國伊朗,兩伊戰爭從而爆發。下達這一命令的人就是薩達姆,對於新一代的人來說,或許已經不知道薩達姆、霍梅尼等人是誰。當然,這些人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伊朗和伊拉克同為穆斯林國家,可是伊拉克為何要進攻鄰國伊朗?

一、伊朗發生了宗教革命,伊拉克心裡沒底

伊朗和伊拉克雖然同為穆斯林國家,但是掌握實權的派系卻完全不同。伊朗在1979年爆發了宗教革命,在這場革命以後,什葉派控制了伊朗的政局。宗教領袖就是霍梅尼,這是一位影響力巨大的人物。伊朗發生宗教革命以後,鄰國伊拉克坐不住了。因為伊拉克也是一個什葉派占大多數的國家,但是掌握實際權力的卻是遜尼派。關於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複雜關係,這個一時半會真說不清。伊朗爆發宗教革命,伊拉克坐不住了。伊拉克擔心伊朗會輸出革命,也讓其他國家的什葉派掌權。為了保證自身集團的利益,薩達姆準備先下手為強。當然,他進攻伊朗並非只有這一個原因,最重要的還是領土角色。伊拉克為了獲得出海口,決定發動戰爭。

伊拉克是海灣國家不假,但是它沒有出海口。伊拉克的東面是伊朗,南面是科威特。伊拉克進出波斯灣非常麻煩,需要先進入阿拉伯河,然後從阿拉伯河進入波斯灣海域。如果阿拉伯河在自己的手裡,這還無可厚非。問題是阿拉伯河是伊朗與伊拉克共同擁有的,兩國各占河流的一半,這條河也是兩國的界河。伊拉克一直想全面擁有這條河流,但是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伊朗發生宗教革命以後,原先巴列維王朝的軍官們都進行了更換,這造成了伊朗軍隊戰鬥力的大幅度下降。薩達姆認為此時是進攻伊朗的好機會,一口作氣占領伊朗的西部地區,這樣伊拉克就也獲得了出海口。由於這個目的,1980年9年,伊拉克出動40多萬軍隊進攻伊朗。

二、伊拉克的背後有美蘇兩個的影子

伊拉克為何這麼底氣十足的進攻伊朗,畢竟伊朗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遠遠大於伊拉克。其實伊拉克的身後有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影子,伊朗原本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宗教革命之後,伊朗驅逐了國內各類型的美國機構。美國暗中援助伊拉克,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如果伊拉克能夠打敗伊朗再好不過,即使不能,也能削弱伊朗的地區影響力。美國援助伊拉克是出於這個原因,那麼蘇聯插手是為了什麼呢?蘇聯一直有染指波斯灣的計劃,只是沒有機會。1979年12月,蘇聯軍隊占領了阿富汗。請注意,阿富汗是伊朗的西部鄰國。蘇聯援助伊拉克,有削弱伊朗,然後窺視伊朗的可能。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伊拉克軍隊既有美國武器,又有蘇聯武器。

在兩伊戰爭的初期,伊拉克軍隊確實進展很快。可伊朗畢竟是一個大國,伊朗先是穩住了陣腳,然後進行了反擊。雙方的戰爭進入了消耗戰的局面,為了維持戰爭,兩個石油國開始爭相進口武器,其中包括85式裝甲車和69式坦克等等。兩伊戰爭從1980年打到了1988年,這次戰爭沒有勝利者,兩國都回到了原點。但是極大的消耗了兩國的國力,尤其是伊拉克。在戰爭結束以後,伊拉克背負了巨大的外債。而且伊拉克並沒有獲得想要的出海口,這成了一塊心魔。一方面為了獲得資金,另一方面獲得出海口,伊拉克於1990年開始進攻南部鄰國科威特。可是,這回美國出手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506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