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海軍最強戰機即將露面 成海上信息戰殺手
近日,隨著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的下水,中國建設遠洋海軍的步伐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隨著中國海軍海上作戰縱深的加大後,隨之而來的一個重要需求就是建設非接觸海上作戰力量,掌握作戰海域、空域信息優勢。
中國作為海洋大國,國家海洋利益日趨凸顯, 此種形勢下, 無論是開發海洋還是保衛海上交通線, 都要求發展和大國地位相應的海上力量, 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而衡量一個國家海軍的現代化水平, 並不能以一些網友那樣簡單以艦艇的數量、噸位、火力衡量, 而是它遂行信息化條件下非接觸海戰的能力, 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海上信息作戰能力。而有沒有艦載電子戰飛機、電子戰飛機的性能如何又是衡量一國海軍信息作戰能力的重要標誌。
EA-18G除了電子戰性能之外,還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
2016年年底,翼尖掛載有非常粗壯電子莢艙的殲-16改進型號(以下簡稱為殲-16D)出現在網際網路上,這個型號的殲-16被普遍認為是解放軍空軍專用的電子戰飛機,從飛機的圖片來看,殲-16D保留了原有的武器系統,加裝了戰術接收機、戰術電子干擾吊艙等設備,是一款集電子攻擊和戰鬥攻擊於一身的新型電子戰飛機。而在更早之前,官方關於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永慶的報道中,曾提到王永慶「主持空、海軍特種飛機研製」,由於殲-16並沒有可能發展成艦載型號,因此未來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必然也會擁有自己的專用電子戰飛機,由於海軍的電子戰飛機要考慮到海上複雜環境和艦載等特殊要求,因此其發展進度肯定會晚於空軍的殲-16D。
在殲-16D出現之後,再研發海軍版本的類似電子戰型號就相對簡單一些
從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現役機型以及中國航空工業部門在研的機型來看,適合作為中國海軍專用電子戰飛機平台的目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殲-15的雙座型——殲-15S。由於中國海軍艦載戰鬥機部隊對殲-15平台的維護保養及保障體系已經十分成熟, 使用殲-15S來作為航母艦載電子戰飛機除了可以解決維護保障問題之外,還可以很好的解決作戰過程中的協同問題。此外,儘管現代電子戰飛機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 操作也更加簡便, 某種程度上單座型戰鬥機也可以勝任,但對於首次研製專用戰術電子站飛機的中國來說,雙座型仍然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在制約殲-15S各種性能的因素之中,其裝備的國產發動機能否給力依然影響最大
在官方關於國產新型萬噸級驅逐艦下水的報道中,除了武器系統外,還重點提到該型艦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能力,這說明中國海軍非常重視海上電子戰的配套能力,尤其是艦艇的電子偵察能力、以及電子戰綜合指揮控制能力。未來,在中國海軍的中、大型海上編隊中,我們有望能夠看到艦載預警/指揮飛機、艦載電子戰無人機、艦載電子戰綜合指揮控制系統、艦載電子戰飛機,一起為編隊的感知能力、通信能力和電子戰能力服務, 時刻保持海上的信息優勢。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消息曾稱,中國的殲-15S飛機將有3種機型:為殲-15飛行員設計的先進教練機、多用途戰鬥機和類似美國海軍EA-18G「咆哮者」的改裝電子戰飛機。但有軍事觀察員對「迷彩派」表示,從「山鷹」教練機的公開資料來看,中國已經在研發專用的艦載教練機,因此殲-15S原來的「教練」需求已經大幅降低,但從現在殲-15S的研製情況來看,發動機可能仍然是制約殲-15S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該觀察員強調,如果發動機性能足夠,殲-15S的電子戰型號可以稱得上是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最強大機型。
從「山鷹」和「獵鷹」的明爭暗鬥可以看到,中國顯然已經在發展專用的艦載教練機
新下水的國產萬噸驅逐艦強調了信息化能力,未來將成為中國艦載電子戰能力體系中重要一員
除了殲-15S,中國海軍還有一個重要的機型艦載預警機目前仍然是空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4970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