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空中拼刺刀,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1987年9月13日發生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作為蘇-27重型戰鬥機在北約面前的首次亮相,這一出場不可謂不精彩。當時「紅色36號」蘇-27戰鬥機的垂直尾翼,直接將挪威P-3B反潛機的一個發動機撞毀,迫使其返航。
圖1 廣為人知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現場
圖2 反映該事件的漫畫,紅色36號蘇-27攜帶了4枚R-27空空飛彈
而在冷戰結束,尤其是烏克蘭內戰爆發後,北約國家增加了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2014年4月23日,日本北部鄂霍茨克海上空,距離俄羅斯領空96公里處,一架蘇-27在100英尺(30米)距離上,以高速橫穿一架美軍RC-135U偵察機的飛行路線前方,迫使美軍飛機中斷任務返航,被美軍稱為冷戰結束以來最危險的遭遇。
圖3 俄軍蘇-27攔截飛行示意動畫
此後,在中俄兩國戰略接近的大背景下,中俄兩軍航空兵也加強了交流。於是在2016年4月14日,俄羅斯空軍的飛行員學習了他們中國海軍航空兵的同行,在波羅的海上空對美軍一架RC-135偵察機實施滾筒動作,一架蘇-27直接從RC-135的右側側飛拉起,倒扣在美軍機頂,最終在美機左側恢復平飛,引得美軍大為震驚,再次中斷任務,被迫返航。
圖4 美國網站根據俄軍蘇-27的動作做出的模擬圖
而在上周的2017年6月19日,一架蘇-27在波羅的海以1.5米距離攔截了美軍RC-135,創下了有史以來最近攔截距離第二名的記錄(第一名自然是手術刀事件的零距離攔截)。當時俄海軍航空兵「紅色93號」蘇-27對RC-135實施查證識別並準備擇機驅離,但RC-135反而轉向蘇-27,企圖利用自身機體巨大的優勢,壓迫俄軍攔截機遠離,與當年在中國海南島上空發生的撞機事件如出一轍。俄軍飛行員毫無畏懼,迎上美軍偵察機,以自身機翼插入美軍飛機機翼下方,兩機距離最短時僅僅1.5米!隨後美軍飛機主動拉開距離並返航。而在上周,俄羅斯就遭遇了23次外國軍機的近距離偵察,俄軍對其中14次實施了防空截擊。
圖5 剛抵達截擊陣位的蘇-27,正打開脊背的減速板保持與美機近似的速度
圖6 插入美軍飛機翼下的俄羅斯海航「紅色93號」蘇-27
人們在談到俄羅斯和蘇聯軍隊時,總是聯想到紅色帝國的暴力美學,或者是將蘇-27使用的、摻有酒精的防凍潤滑液當酒喝的俄軍地勤,又或者是颱風來臨前依舊一飛沖天的民航客機飛行員。相較於政壇中精明狡詐的斯拉夫人,俄軍一線部隊的官兵們卻是極其耿直的存在,對於來犯之敵,任何時候都不惜以性命相搏。能不能贏是能力問題,敢不敢打是態度問題!活著干、死了算,這些飛行員在面對進犯到家門口的、來自北約的高強度偵察時,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英勇之舉,無愧於戰鬥民族之名。(利刃/狼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