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6月24日報道,繼美軍F/A-18E大黃蜂戰鬥機擊落敘軍蘇-22殲擊轟炸機後,23日游弋在東地中海的兩艘俄羅斯護衛艦和一艘潛艇,向敘境內目標發射了6枚「口徑」式巡航飛彈,其實這也並非是俄軍首次在敘利亞動用該型號巡航飛彈。自2015年9月30日軍事介入敘利亞戰事以來,俄海軍艦艇向敘境內目標共發射了百餘枚「口徑」式巡航飛彈,並精確命中了IS的彈藥庫、指揮中心、集結點和固定目標等。口徑式是俄羅斯最先進的巡航飛彈,該巡航飛彈全長8米,總重量約為2噸,飛行速度數倍於音速,並且命中精度在2米之內,最大射程超過了2500公里。
對於俄羅斯新型的「口徑」式巡航飛彈,先前外界曾對其一無所知,但自其亮相敘利亞戰場以後,可以說名聲大噪。而除了俄羅斯「口徑」式巡航飛彈之外,世界上最有名的當屬美國戰斧巡航飛彈,日前美國戰斧巡航飛彈已經發展到了Block4型,相比其他型號的戰斧巡航飛彈,Block4型戰斧除了命中精度高,破壞力更強之外,其在飛行途中也可以改變攻擊目標,甚至Block4型戰斧還能夠在戰區上空長時間徘徊,並等待接收攻擊更高價值目標的指令。不久前美軍曾發射59枚戰斧巡航飛彈,攻擊了敘軍的沙伊拉特空軍基地,並摧毀了基地內的9架蘇-22和米格-23戰鬥機。
由於俄羅斯「口徑」式巡航飛彈屬國家機密,外界對其性能和參數的了解並不多,但有分析認為俄「口徑」式巡航飛彈的綜合性能,與美國的戰斧式巡航飛彈不相上下。巡航飛彈作為一款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其在現代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並且具有射程遠、飛行高度低、破壞力強、命中精度高和攻擊性強等特點,日前世界上只有美俄兩國擁有全套生產巡航飛彈技術。雖然中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國產東風-10巡航飛彈,並且該巡航飛彈服役的數量也已經超過了1000枚,但在巡航飛彈技術等各方面,中國與美俄兩國仍有不小的差距。
其實中國研製國產巡航飛彈的過程也非常坎坷,從九十年代的東海-10飛彈,到後來的長劍-10巡航飛彈,再到如今服役的東風-10巡航飛彈,中國差不多用了20多年的時間。當初中國在研製巡航飛彈遇到困難之時,曾多次向俄羅斯求援,但無一例外地都遭到了拒絕,後來中國也只能找到烏克蘭,畢竟烏克蘭也擁有不少蘇制KH-55巡航飛彈。為了防止中國獲得KH-55巡航飛彈,俄羅斯多次威脅並施壓烏克蘭,最終烏克蘭頂住了俄羅斯的壓力,向中國出售了6枚沒有戰鬥部位的KH-55巡航飛彈,而中國也是在參考了KH-55巡航飛彈之後研製出了國產巡航飛彈。
東風-10巡航飛彈彈長8.3米,直徑0.68米,總重量為2.5噸,最大巡航速度0.75馬赫,命中精度在10米之內,有效載荷為300到500公斤,可攜帶高爆彈、子母彈和鑽地彈等多種型號彈頭,最大射程超過了2500公里左右。日前東風-10巡航飛彈已經實現了陸基、海基和空基多平台發射,並且潛射版的東風-10巡航飛彈也在研製之中,而與俄羅斯的口徑式巡航飛彈和美國的戰斧式巡航飛彈相比,中國東風-10巡航飛彈在性能上一點也不遜色,甚至其破壞力遠超口徑式和戰斧式兩款巡航飛彈,一枚命中即可摧毀一艘萬噸巡洋艦,而日後東風-10也將成為中國戰術打擊力量的核心之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