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也說IS頭目或被擊斃 國際反恐反而更難了

Alinna ...| 2017-07-27| 檢舉

原標題:俄羅斯也說IS頭目或被擊斃國際反恐反而更難了

「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來源:百度百科)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王儲邵傑)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軍方近日發表聲明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很可能在5月下旬俄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被打死,俄國防部正在就巴格達迪是否死亡進行調查。

聲明說,5月28日俄羅斯軍隊對敘利亞北部城市拉卡郊區一處目標發動了空襲。當時,「伊斯蘭國」一些高級別人物正在那裡舉行會議。「根據情報,『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出席了這次會議,而且在這次襲擊中被清除。」

儘管巴格達迪是否被打死還有待最終確認,但是目前,相關各方力量對「伊斯蘭國」的最後兩個重要據點——被該組織宣稱為所謂「首都」的拉卡以及伊拉克北部最大城市摩蘇爾——所發動的進攻已經取得巨大進展,「伊斯蘭國」正在遭受重創。

【兩大「老巢」極度萎縮】

本月6日,由庫爾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打響解放拉卡戰役,從東面、北面和西面同時對拉卡發動進攻。同時,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也對這一地區的「伊斯蘭國」目標實施空襲。

3月8日,參加伊拉克摩蘇爾收復戰的軍事人員在摩蘇爾西北部行進。(新華社/法新)另一方面,摩蘇爾戰役已經進入最後關頭,「伊斯蘭國」控制的地盤所剩無幾。誓言在開齋節前徹底解放摩蘇爾的政府軍正在準備最後一役。不少人猜測,最後一役很可能發生在位於摩蘇爾老城的努里清真寺內,因為這裡就是巴格達迪2014年7月4日首次公開露面的地方。

6月11日,在敘利亞拉卡市西部城區,「敘利亞民主軍」士兵相互交談。(新華社/法新)伊拉克政府軍一直希望早日攻占努里清真寺,打擊「伊斯蘭國」的士氣。2014年6月29日,也是當年齋月第一天,「伊斯蘭國」宣布建立由巴格達迪領導的所謂「哈里發國」。

【「外線作戰」以緩解壓力】

「伊斯蘭國」在拉卡和摩蘇爾遭受重創的同時,疑似與其有關聯的恐怖襲擊在一些歐洲和中東國家頻繁發生。今年3月以來,英國先後發生3起恐襲事件並造成大量傷亡;6月7日,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伊朗議會大樓和伊朗已故最高領袖霍梅尼陵外分別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7人死亡、52人受傷……

6月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名警察在議會大樓外警戒。(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分析人士認為,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大本營受到猛烈圍攻後,「伊斯蘭國」在中東的地盤被極度壓縮,於是希望藉助在外發動大量恐怖襲擊,攪亂國際安全秩序,轉移關注點,從而緩解內線戰事壓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說,「伊斯蘭國」在國際社會合力打擊下,在敘利亞、伊拉克等國控制的土地已經大量喪失,該恐怖組織試圖通過外線作戰,緩解內部受到的壓力。

【分流、回流、轉入地下,國際反恐難度加大】

目前來看,「伊斯蘭國」在中東似乎敗局已定。但是這個恐怖實體的消亡可能造成大量恐怖分子的分流、回流,組織架構很有可能就此轉入地下。而更多來自中東之外的恐怖分子,在實體分裂後返回本國,會給國際社會的安全秩序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和威脅。如果不加以防範,回流後的恐怖分子會使國際反恐難度不斷增大。

6月5日,在英國倫敦,一名男子站在鮮花旁,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新華社/法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安全與軍控研究所所長李偉認為,恐怖主義與網絡新媒體的結合,令恐怖活動的威脅變得更大了,而預防和打擊的難度也變得更具挑戰性了。另外,美國及其盟友對「伊斯蘭國」目標的持續空襲同時也會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激發了生活在西方國家社會底層「被邊緣化」的移民和少數族裔的「悲情」效應,使恐怖襲擊更易在西方國家發生。

李偉說,恐怖主義往往還同複雜的國際關係、矛盾和衝突相結合,恐怖主義組織正是對這些因素加以利用而實現發展壯大。打擊恐怖主義的理想方式是,在推進國際反恐鬥爭的同時,推動解決地區爭端,推動解決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不平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402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