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自主工業體系對一個國家來說比什麼都重要,沒有普及義務教育,沒有大量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沒有完整的科研生產系統、沒有足夠的money和國策支持,就沒有強而全的工業體系,就無法保持軍事裝備系統的完整與獨立性。而這些東西,是小國再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的。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為了保護自己買些高端裝備是必須的。然而很遺憾,目前整個世界,能製造所有領域高端裝備的國家屈指可數,也就中美俄歐,其餘的就必須買。但是,買軍火,這三個字裡面可是有著大學問的,一個不好被坑點錢還是小事,被坑的輸掉了決定國運戰爭的都有。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爆發,阿根廷在戰前時向法國訂購了14架的「超級軍旗」艦載攻擊機以及同樣數量的空艦型「飛魚」飛彈,戰前已交付5架「超級軍旗」和5枚「飛魚」空射反艦飛彈,
在這場歷時74天的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用法國飛魚飛彈擊沉英國皇家海軍價值2.3億美元的驅逐艦,
整個世界為之轟動,一時間,似乎阿根廷勝券在握。然而這樣的好事並沒持續多久,為了與英國的友好關係,法國拖延了與阿根廷的軍售合同,直到戰爭結束後1984年才把軍機和飛彈交付完,結結實實的坑了阿根廷一把。
如果當時阿根廷人多一些飛魚飛彈,英國的損失可能會更大,甚至可能會影響整場戰爭的勝負。
而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伊朗身上,伊朗爆發革命後,與美國關係惡化,之前購買的大量F14戰鬥機,被美國掐斷了零件供應,無法正常維修,兩伊戰爭時,伊朗空軍的F14因為缺乏零件而逐漸停擺,伊朗空軍只能在僅存的戰機中,選取狀況較佳的出動勤務,其它的戰機拆了零件,保障部分F-14能飛,至於F-14最具威力的不死鳥飛彈,伊朗空軍早就無力維修這個複雜的電子系統部份,因此不死鳥飛彈在兩伊戰爭中一彈未發。
所以,軍售可並非只是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還包括採納該國的武器標準以及武器裝備的售後等整個系統。阿根廷既然購買了法國人的飛機,就必須得用法國人的飛彈,否則不是同一個標準,就沒有辦法使用,武器不像電腦,買齊零件就能組裝使用,各個國家武器的軟體,硬體的接口,標準等等都不一樣。伊朗既然購買了美國人的F-14,就必須依靠美國為其供應戰機所需要的各種零部件以及掛載飛彈,才能保持戰鬥力。而一旦中斷售後,就會導致武器裝備的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落入報廢。
只有擁有完整的自主工業體系,自己製造出所需要的武器裝備,才能真正掌控軍隊的戰鬥力。
至於說到中國,我們的老朋友巴鐵,其軍隊大部分裝備都是跟中國購買或如同梟龍這樣的中巴合制,其實在軍售體系中,處於弱勢地位,如此發展下去,總有一天巴軍的飛機、坦克、無人機等等,都會成為中國標準,變成中國的軍事體系,離開了中國,這些武器裝備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通過上面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明白,完整的自主工業體系對一個國家來說比什麼都重要,沒有普及義務教育,沒有大量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沒有完整的科研生產系統、沒有足夠的money和國策支持,就沒有強而全的工業體系,就無法保持軍事裝備系統的完整與獨立性。而這些東西,是小國再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的。
就像四代戰機的製造,俄羅斯悽慘的經濟和科研能力讓T50隻剩一口氣了,接下來還要印度續命。而歐洲的四代機還只是PPT,或者乾脆改完無人機,似乎搞出三代半戰機就已經到了極限。能夠進行四代機、乃至五代機競爭的就只剩下中美了,或許在若干年後,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三代機、四代機淘汰的時候,各國只能從中美兩國二選一,購買先進武器裝備保護自己,雖然這種保護是將自己的國防安全交到了別國手裡,卻沒有任何辦法。
畢竟在這個星球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能力發展出完整的軍工體系,他們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而對於我們來說,真正決定前途與命運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3971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