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殲31戰機究竟是我們的下一代艦載機還是新的出口型隱身戰機
近日,殲-31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不僅有了新的改進版本,還有了艦載機版本,這不僅僅說明殲-31項目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可以肯定殲31一定會投入批量生產。作為世界上僅有的兩款第五代中型隱形戰機中的一員,相比美國價格直逼猛禽的閃電戰機,其性能優異,價格適宜,潛在用戶眾多,未來的前途不可估量。
殲-31,代號「鶻鷹」,是由中航工業沈飛集團研製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五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我國在開發隱身戰機的時候就考慮到採用類似美國那樣高低搭配的裝備模式),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首飛成功,2014年11月,殲-31首次亮第十屆中國珠海航展並進行飛行表演。殲31的外形採用波束控制理論設計,相比閃電的隨意式外形(在能夠包裹機載設備的前提下,並不過多考慮機身外形,這是閃電的機身設計原則,也是美國隱身技術發達的表現),機頭、機身呈菱形,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後緣前傾平尾的布局,兩側布置DSI進氣道,配置內埋武器艙,據珠海航展上相關的介紹,該戰鬥機起飛重量為17.5噸,機長16.9米,高4.8米,翼展為11.5米,機翼面積約40平方米,不加油作戰半徑達1250公里,攜帶副油箱時可保證作戰半徑達2000公里,最大速度可達1.8馬赫,帶彈最短起飛距離400米,最短著陸距離600米,機體整體大小介於F-15和米格-29之間,與美國F-35大小基本相當,採用全整體式機身,應用大量復合材料,表面塗覆了大量隱形吸波塗料。考慮到我國機載設備的局限性,殲31應該不具備和閃電抗衡的實力,但是作為一款自身戰機它也有自己的優勢。
目前現有的第四代戰機要麼出於保密需要、要麼因為成本太高、要不因為政治原因,出口受到種種限制。「中國戰機一直成本較低,技術水平出色,口碑好,這也是殲-31出口的優勢的。」我國的技術水平足夠很多國家應付軍事需要,尤其是那些貧窮的國家,比如塞爾維亞、哥倫比亞、阿根廷等國家,他們沒有經濟實力和政治條件得到美國的隱身戰機,在戰鬥機更新換代的節點又被徹底淘汰的可能。中國物美價廉的殲31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巴基斯坦這種有著巨大軍事壓力的國家也是首選,巴鐵十分貧困也不可能得到美國的戰機合同,那麼應對印度的五代機挑戰就只能用我們的殲31了,雖然殲31的這就夠作戰能力不及F35,但是它的價格低廉可以大規模列裝部隊,狼群戰術之下是完全可以壓制閃電的。這不是沒有先例,我國的梟龍也是依靠數量優勢確定和印度蘇30MKI抗衡的能力的。
歐美戰機雖然性能優秀但是他們出口武器往往存在政治門檻,很多國家都不可能得到他們的武器輸出,例如伊斯蘭國家,和拉美反對美歐霸權的國家等等,伊斯蘭長期被美國定義為邪惡軸心國,美國不僅不會向他們輸出武器還會廣泛的培植黨羽對他們百般刁難,比如說伊朗國,該國長期被美歐壓制別說軍用戰機,就連民用客機都買不到西方產品,這就是我們外銷產品的突破口,其實前蘇聯的武器也不盡如人意,但還是獲得不俗的業績,這就是米格29戰機,它是公認的傷心機,但還是外銷了兩千多架,而且其後期還進型號還在突破出口記錄,我們的殲31處境就和米格29差不多,是很有市場的。
中國並不渴望對歐美國家進行戰鬥機輸出,除了像巴基斯坦這樣傳統的友好國家以外,中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諸多國家對軍機的需求與我國的出口能力是相匹配的,特別是部分國家三代機的進口數量較少,二代機又面臨淘汰,軍機引進的需求較大。「如果我們的相關產品能從時間周期上趕上這些國家武器換裝的節奏,從軍事外交方面主動出擊,未來我們在三代機、四代機的市場上分一杯羹的可能性比較大。
雖然從性能上看殲-31會落後於殲-20,但是殲31的關注度並不比殲20低,這主要各方對殲31出口和擔當艦載機使用。因為殲31是在未來是最可能取代殲15艦載戰鬥機最適合的機型。將尺寸適中的殲-31戰鬥機放入遼寧艦,將改變殲15體積龐大影響艦載機數量的缺點。從美國艦載機更新經驗可以看出,殲31是艦載機的完美型號,美國選用F35閃電做艦載機不僅是因為它價格比猛禽低,還因為它的尺寸更小,型號多能滿足海軍不同軍種的需要,對進一步壓縮裝備數量和維護工作量有幫助,這些優勢殲31都具有,其中最大優勢就是價格,同等軍費條件下,殲31的數量可以增加1/2,這對數量龐大的中國海軍而言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