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前蘇聯在30多年前研製成功的安-124重型運輸機,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05噸,最大載重達到了170噸,而最大燃油的裝載量更是達到了230噸,安-124重型運輸機在各項性能數據上都要好於美國的C-5運輸機,其在載重40噸的情況下仍然具備超過10000公里的航程,是世界上大型運輸機中的佼佼者。
安-124強勁的運載能力和超遠的航程主要就是得益於其安裝的4台D-18T大推力發動機,僅4台發動機的重量就達到了16噸,單台推力超過了23噸,動力強悍,雖然烏克蘭航空業的相關技術水平尤其是發動機在世界上也是出於比較領先的地位,但受制於外部的擠壓和內部缺乏資金的原因,其航空產值一直都上不去,特別是生產D-18T發動機有著「動力沙皇」之稱的馬達西奇公司還在為員工工資而發愁。
不過,近日有好消息曝出,烏克蘭正積極與中國接觸並考慮在中國建立安-124生產線的計劃,該計劃預計總投入超過200億人民幣,中國主要解決相關資金問題,烏克蘭則會提供相關的技術,雙方共同研製生產安-124大型運輸機。
相比較而言,烏克蘭與中國的合作一向都比較好,烏克蘭既對中國的技術支持毫無保留,而且也沒有使用上的限制,中國可藉此機會極大的降低對俄制發動機的依賴。
這對於中國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第一點就是,安-124雖然是30多年前的產物,但到目前為止其民用型號仍然在國際市場占有不小的市場,在大型設備的遠距離運輸上具備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國在此項目上的投資是非常具備長遠目光的,回本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能掙到錢才有資金搞下一代發動機!
第二點就是,中國的航空工業薄弱,雖然現在已經有了200噸級的運-20運輸機,但是發動機仍然使用的是俄羅斯產的D-30KP-2型,推力僅有12噸,是D-18T的一半,不僅推力小,涵道比低,而且數量上還會受到限制,目前運-20匹配的這個性價比不高的發動機實屬無奈之舉,如果運-20要像C-17那樣大規模批量裝備,更好的發動機換裝勢在必行。
第三點就是,現代戰略空軍對運輸機這類大飛機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遠距離、大規模的快速投送能力,中國已經基本搞定了運-20這類運輸機,那麼下一步肯定是要往400噸級運輸機發展的,屆時,只需50架400噸級運輸機就可一次性投送5萬名(也就是五個師的規模)全副武裝的兵力,非常可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