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中國的殲-20正式服役,另一款四代標準的殲-31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飛行測試。這些消息一經傳出,急壞了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為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了可以跟中國相抗衡的空中力量,日本不但砸巨資購買了美製的F-35戰鬥機,還不計成本的引進了該型號飛機的生產線。然而,就在日本為自己生產的第一架F-35下線而歡欣鼓舞的時候,美國那邊的F-35卻出事了。
據新華國際6月10日消息,美國空軍9日表示,軍方決定暫停位於亞利桑那州的盧克空軍基地所有F-35戰鬥機的飛行活動,原因是該基地近來連續發生5起F-35戰機故障。據美國空軍發言人聲稱,這5起故障均發生在飛行途中,飛行員發現座艙缺氧,只好啟動備用供氧系統,飛機最後均安全飛回基地,沒有發生飛機和人員的安全事故。
座艙缺氧可能導致飛行員失去知覺,進而失去控制飛機的能力,最終將會導致機毀人亡的重大飛行事故。不幸的是,飛機座艙缺氧可以說是美國海空軍航空兵部隊「老大難」的問題了,剛開始是F-22,接著又是F-18,現在又輪到最新的F-35了,這問題老是不能解決,讓美國海空軍飛行員以後還咋混啊!
美國之所以經常發生飛機座艙缺氧的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使用了隨同F-22一起研發的新一代座艙供氧技術—分子篩制氧技術。隨著美國海空軍新一代戰鬥機的續航能力大幅度提升,傳統的液氧瓶供養技術由於重量和體積的限制,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戰鬥機的供氧需求,因此新一代的分子篩供氧系統就成為了美國海空軍唯一的選擇。然而,這種全新的供氧系統經常出問題,但技術人員卻找不出問題的所在,因此導致美國先進戰機的缺氧問題遲遲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由於使用和F-22相同的分子篩供氧系統,因此F-35也跟著缺氧就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此外,F-35除了缺氧問題之外,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早前的報道,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報告承認,F-35隻能算是一種「殘疾」飛機,因為該飛機在進行飛行測試中,不但暴露出機體結構和維修問題,該飛機所配備的BiOCK3F軟體也已經出現接近300處被認為是「急需糾正」的缺陷,更要命的是,這種軟體幾乎每個月都會有20個左右的新缺陷被發現。儘管洛馬公司的技術人員已經著手修補這些缺陷,但這種軟體的缺陷卻是越修補越多,因此,該報告不得不承認,F-35戰鬥機無法在2020年之前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對於F-35的這些缺陷,砸巨資引進F-35生產線的日本不可能不明白,但卻不得不引進,除了向美國繳納「保護費」的因素外,日本也確實需要一種新的戰鬥機來替換早已是老掉牙的F-15機群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為了保持在亞洲的空中優勢,死乞白賴的向美國提出購買F-22的要求,遭到美國的拒絕後,轉而研發自己的新一代戰鬥機,也就是今天的「心神」,由於美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日本購買F-35,因此並不願意對日本的「心神」項目提供支持,導致日本新一代戰鬥機研發項目最後搞出來的卻是跟印度「光輝」強不了多少的隱身「教練機」。隨著中國的殲-20和殲-31相繼的出現,加上F-15機群的嚴重老化,已經無法抗衡中國大量裝備的殲-11系列和蘇-30戰鬥機,因此,百病纏身的F-35就成為日本唯一的選擇。
美國是出了名的「坑王」,坑盟友從來就沒有含糊過。日本自行生產的F-35由於引進生產線時就被美國狠敲一筆,導致日本自行生產的F-35的價格居然比直接從美國購買高出60%。更讓日本尷尬的是,美國首批提供給日本的F-35居然是毫無戰鬥力的「表演版」飛機。在五角大樓今年所發表的「年度報告」中證實,出售給日本的首批四架F-35戰鬥機並不是可以裝載空對空飛彈的F型版,因此這批飛機並不具備作戰能力,只能用於訓練。而且該飛機的實際飛行性能並不如當初的設計預想。
總而言之,美國裝備的F-35無法解決的缺陷,由日本自己生產的就跟個法解決了,而且由於價格過高,導致日本無法全部替換大量老掉牙的F-15機群,因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在跟中國的空中較量中,日本還得依靠大量的F-15機群撐著,這就意味著日本即便是購買了F-35,也無法扭轉在跟中國的空中力量對比的劣勢。而且,隨著中國新一代的殲-20投入現役,日本在未來跟中國的空中力量對比,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日本之所以明知即便是引進F-35戰鬥機也已經不足以改變在面對中國空中力量時完全處於劣勢的事實,也要心甘情願的承受著美國的各種「坑」砸巨資購買百病纏身的F-35戰鬥機,無非就是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327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