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俄軍在敘利亞拉塔基亞省部署有先進的S-400防空飛彈系統,如果根據技術參數來看,S-400系統配備的遠程雷達探測距離可達570公里,總共有8種防空飛彈可攔截從5米超低空到3萬米高空的各類空中目標,並且還具備多目標打擊能力,可同時制導72枚飛彈攔截36個目標。然而令俄軍尷尬的是,從去年末到今年春,無論是以色列空軍用戰機空襲敘利亞,還是美國使用「戰斧」巡航飛彈打擊敘利亞,S-400防空飛彈系統都沒有發現襲擊者的蹤跡,自然也就沒有做出任何攔截舉措。一時間,S-400防空飛彈系統是樣子貨、「中看不中用」的論調充斥全球媒體。另一方面,以色列空軍讓俄羅斯蒙羞,也讓其不敗的神話繼續延續,以色列這個小國真是「兇猛異常」。
甚至還有分析認為這充分暴露出俄羅斯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落後,電子戰、信息戰、網絡戰能力較差。然而,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當時的南聯盟軍隊用老掉牙的SA-3防空飛彈系統打下了美國空軍先進的F-117A隱身戰鬥機,卻獲得了很多人對俄制防空飛彈系統的讚譽。
其實,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武器裝備,善戰者總是能夠發現對方的弱點,發揮自己的優點,也就是「以長擊短」來贏得對抗勝利。歸根到底,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軍事對抗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雖然以軍沒有公布其空襲的具體戰術和動用的戰機型號,但是從以往以軍空襲作戰的特點分析,不外乎這樣幾點屢試不爽的絕技:
一是非常注重情報搜集工作。以色列雖然總人口只有600來萬,其中猶太人只有400多萬,但其情報機構摩薩德卻在世界上聲名顯赫,絲毫不亞於美國的中央情報局、蘇聯時期的克格勃和英國的軍情六處。以軍在情報搜集工作上可謂事無巨細,尤其是對手的武器裝備技術情報更是搜集的重點。在歷史上,以色列情報機構對俄制武器裝備性能的掌握令人驚嘆,甚至比對手還要了解。因此,在空襲行動前,以軍基本摸清了俄制S-400防空飛彈系統的優缺點,所以在制定空襲計劃時能夠找准S-400的弱點,規劃處的空襲航線完全可以避開S-400的探測。
二是非常注重戰前演練。以軍在進行空襲作戰時,總是反覆在本國境內進行演練,儘可能將漏洞彌補在戰前。例如在1981年空襲伊拉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時,就在內格夫沙漠裡照著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建了一座1比1的仿真模型,讓參與任務的戰鬥機飛行員反覆駕機進行模擬攻擊,並在每次演練之後進行總結分析。所以,當以軍真正開始執行任務後,難度還沒有事前演練那麼高。
三是以軍飛行員技術精湛,作風兇悍。以軍飛行員挑選和訓練都非常嚴格,號稱以軍的「天之驕子」。在空襲作戰中,以軍飛行員經常以超低空進行高速突防,有時候甚至還是翼尖接翼尖的超密集編隊,以使對方防空雷達產生誤判。S-400防空飛彈系統的雷達號稱最遠探測570公里,但這是針對高空大型目標而言,對於超低空目標的發現距離則會大幅縮水,能有最大探測距離的零頭都不錯了。
至於電子致盲,那在較大規模的戰爭中使用較多,像這種類似空中特種作戰的空襲行動,如果以軍使用電子戰對俄軍S-400防空飛彈系統實施壓制干擾,反而會引起俄軍警覺,進而促使俄敘軍隊以其他方式加強對空探測能力。由此分析,以色列空軍能夠不被俄軍S-400防空飛彈系統發現,對敘利亞進行空襲,主要是充分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