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俄羅斯將T-50飛機的服役期限又延伸到了2019年,這款「多災多難」的飛機毫無疑問已經不是俄羅斯空軍的驕傲了,反而快成為了俄羅斯空軍的恥辱。對於俄羅斯來說,在T50上吹噓的技術一個都沒實現,反而只是製造出了一款只能算得上4+++代的戰機。這樣的飛機能否在2019年服役部隊還是一個大問題,畢竟俄羅斯空軍一開始說的是這架飛機在2015年服役,後來延遲到了2017年,現在再次延遲到了2019年,等到了2019年的時候,這架飛機或許也會再次延遲到2021年也說不定。
客觀地說,T50的設計理念就不是一架足夠先進的戰鬥機,在設計的時候,T50可以說就沒有考慮到隱身,而是幾乎製造出了一架「被拍扁的蘇27」這樣的戰機,相對來說以第五代標準來看,T50幾乎算不上是一架第五代戰鬥機,如果不是俄羅斯還有一些技術的話,這款飛機或許會成為俄羅斯的「阿瓊」也不一定。
以T50戰鬥機的性能指標來看,這架戰鬥機毫無疑問是非常先進的,以數據來看,這架飛機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35噸,採用兩台推力高達167千牛的發動機,最大載彈量也能超過9噸,並且內油量足以支撐1200千米作戰半徑。但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這架飛機性能都是非常難達到的,如果T50的重量為18噸,最大載彈量為9噸,最大起飛重量為35噸,那麼其最大內油量只有不到8噸,而採用與T50同樣發動機的蘇35戰機在內油量高達11.5噸的情況下才能達到3500千米航程。如果T50的內油只有8噸的情況下,那麼其最大航程應當僅有2500千米左右,其作戰半徑僅有900千米左右,而如果其也擁有11.5噸的龐大油量,那麼有最大起飛重量來看,不可能達到最高9噸的載彈量。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其傳說中的「產品30」發動機雖然擁有17噸以上的龐大推力,但是至今為止,依舊未能進行一次推力實驗,反而是中國的渦扇15發動機率先進行了實驗。而除了發動機以外,俄羅斯的飛機外形設計水平也非常堪憂,相對於F22和殲20的的一體化外形設計來說,T50的中央升力體弔掛發動機的設置,不但非常不符合第五代戰鬥機的氣動設置,並且兩個龐大的發動機會成為非常大的雷達反射源,這對於一款第五代戰鬥機來說是非常不合適的。
據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殲20和F22的雷達反射面積相差無幾,但T50的雷達反射面積卻比殲20高出了10倍以上,這也意味著如果殲20在100千米以外被發現的話,T50在300千米以外就會被發現了。這樣一款動力不足,雷達不夠先進,甚至隱身性能也差到一定程度的飛機,俄羅斯軍方依然不能讓其按時在空軍里服役,對於俄羅斯空軍來說,看著殲20飛上天空服役,已經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