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很重要,重要點在三:一是中東是歐亞非的連接地,也是印度洋、地中海、黑海交匯地,意味著中東這一塊咽喉要道,直接輻射影響歐亞非三大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自古有得中東者得天下之說。二是中東是世界的能源中心,是歐佩克主要國家所在地,控制中東可以控制石油、天然氣價格。三是中東是伊斯蘭教發源地,向西是埃及文明,向北是希臘文明,向南是印度文明,向東是中華文明,可謂是文明的交匯地。
這麼重要的地方,所以一直以來是大國必爭之地。從英法時期的歐洲霸權,到美蘇兩極霸權,再到美國一超獨霸時代,中東自始至終是霸權國家的覬覦之地。美蘇爭霸時期,為了讓中東國家內鬥,實現彼此的平衡,便於掌控,在美蘇的唆使和設計下,中東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和一次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使中東各國之間難以融合,彼此提防,為美蘇的深度介入提供可乘之機。
蘇聯崩潰之後,美國開始全面稱霸中東。1990年的海灣戰爭,實現了在中東的全面軍事介入。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全面入侵伊拉克。2010年的敘利亞戰爭,一直到現在還在進行,隨著俄羅斯的深度介入,並組建俄伊敘土安全聯盟,中東日漸顯示出兩極陣營。一方是以沙特海合會為主的軍事聯盟,一方是以伊朗什葉派為主的軍事聯盟,我們現在擔憂的是,沙特和伊朗之間,會否爆發類似於兩伊戰爭模式的代理人戰爭?
兩伊戰爭爆發於1980年9月22日,停火於1988年7月18日,長達八年的戰爭,使伊朗和伊拉克兩國損失巨大,而最終得益的美國和蘇聯,賣了大量軍火,而且使伊朗、伊拉克依附於自己。兩伊戰爭有三個特點:一是代理人戰爭,伊朗依附於前蘇聯,伊拉克依附於美國,這場戰爭的真正幕後主人是美國和蘇聯,伊朗和伊拉克只是兩顆棋子,是犧牲品。二是帶有宗教性質的戰爭,伊朗是什葉派掌權國家,伊拉克是遜尼派掌權國家,兩伊戰爭雖然有領土爭端因素在內,但宗教因素占主導因素。三是時間長,長達八年。八年戰爭,對於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國家來說,既失去了發展的機遇,又受到了嚴重的損耗,背下了巨債。這也是後來伊拉克鋌而走險,侵吞科威特的重要原因,而被美國發起海灣戰爭提供了最佳藉口。從這點看,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都是美國設計的戰爭,正應了中國兩句富有哲理的古話:一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伊拉克和伊朗就是鷸蚌,美國才是漁翁。二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伊朗和伊拉克是螳螂與蟬,美國才是黃雀。
沙特和伊朗目前大有重演伊朗和伊拉克代理人戰爭的態勢,沙特自持有美國強大的支持,伊朗自持有俄羅斯的強大支持,雙方都想在宗教領域具有話語權,在中東地區具有領導權。所以這次的卡達事件,雖然幕後有黑手,但顯示出沙特和伊朗彼此水火不容的戰略態勢。
美國總統特朗普首訪中東,不但與沙特簽下1100多億美元的軍火貿易,而且會見了幾十個伊斯蘭國家,給了沙特巨大的戰爭信心,雖然葉門之戰,顯示出沙特軍事上不能打的窘態,但因為有所持,依然對伊朗處於強勢。目前,敘利亞戰爭依然前途未卜,雖然拿下了阿勒頗,但是敘利亞本是小國窮國,長達六年的內戰,國家已是千瘡百孔,全靠外援支撐。伊朗雖然對敘利亞進行全力支撐,伊朗長期遭受美國以伊核為藉口的制裁,經濟上並無充足的財力。但伊朗面對沙特有心理上的優勢。
美國要想完全控制中東,必須要中東爆發矛盾,而不能齊心。如果中東國家齊心一致,那麼以色列將面臨重大的戰略壓力;如果中東國家齊心一致,那麼美國在中東無法駐軍;如果中東國家齊心一致,那麼石油美元也會泡湯。所以,讓中東國家之間彼此制約,讓中東受到恐怖威脅,才能讓這些富有的石油土豪,緊緊保住美國的大腿交保護費保命。
卡達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這裡駐紮著美軍的司令部,是美軍在中東的軍事指揮中心。卡達是海合會國家,與沙特接壤,但同時與伊朗隔波斯灣海峽相望。卡達也是世界最富的國家之一,依靠石油天然氣,成就了卡達的富有。所以,我們可以判斷:一是卡達是怕死的,因為卡達太小而且富有,所以怕死,不希望亂。二是卡達是親美的,因為小且富有,所以把自身的命運和家當都依附於美國。三是卡達不敢得罪沙特和伊朗,如果美國走了,得罪了沙特和伊朗,誰會庇護卡達?
卡達這次躺著中槍,得罪了沙特,被沙特、阿聯、埃及、巴林等國斷交,這對卡達是禍是福?軍事評論員龍凱鋒認為,卡達這次看似躺著中槍,但也是巧妙設計的結果。試想一下,如果沙特和伊朗兩大宗教陣營發生兩伊戰爭之類的代理人戰爭,卡達豈不可以保持中立?美國為什麼要卡達保持中立?因為美軍的中東指揮部設在卡達,如果卡達捲入沙特和伊朗兩大陣營的戰爭,那麼美軍還能躲在幕後指揮嗎?
所以,從卡達這件事看,美國正在精心設計和籌劃沙特和伊朗兩大宗教陣營的戰爭,而且這場戰爭和兩伊戰爭非常類似,這場戰爭中,俄羅斯、歐盟、中國該如何應對?對此我們將拭目以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