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就一直不斷萎縮,僅以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來說,大批在冷戰期間曾令中國海軍敬畏的「現代」級驅逐艦和「基洛」級常規潛艇,紛紛在中國拆船廠裡面找到了最後的歸宿,這無疑是一個諷刺。俄羅斯海軍有限的軍費都用來維護自己的核潛艇了,這也是俄羅斯一貫堅持的「核武器衛國」政策的體現,至於其他水面戰艦,不要說升級,就連正常的維護都十分困難。
俄羅斯海軍的現代級驅逐艦狀況不佳
俄羅斯海軍建立後一直在瘦身,很長時間內沒有增加新的水面戰艦,目前支撐俄海軍水面艦隊的,依然是80年代建造的那些老舊的「現代」級和「無畏」級驅逐艦。不過,在普京上台後,隨著能源價格的暴漲,俄羅斯政府財政收入增加的同時,俄軍軍費也跟著水漲船高,不過,相比陸軍、空軍和火箭軍,俄羅斯海軍得到的經費依然十分有限。僅服役了數量極為有限的幾艘護衛艦,其中大多數還是那些噸位僅為千餘噸的輕型護衛艦。
守護級護衛艦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些護衛艦看起來更加現代化,在布局上也一改蘇聯水面艦艇上層布置雜亂的觀感,變得更加簡潔,但從技術上看,其安裝的各類武器和電子系統等,雖然有所進步,但進步幅度較為有限,遠遠趕不上美國海軍和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技術增長,在性能上就更不用提了。同時,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這些新建水面戰艦同其他新製造的俄羅斯武器一樣,其應用了大量外國零部件。
中國海軍054A級護衛艦
隨著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和西方國家停止向俄羅斯出口那些關鍵的軍用零部件,尤其是烏克蘭停止出口艦用燃氣輪機之後,俄羅斯海軍在建的多艘護衛艦項目被迫停工,當然,也包括資金上的困難。俄羅斯海軍面臨著尋找新的動力裝置的困難,西方是不要指望了,雖然中國已經在批量生產採用烏克蘭技術的燃氣輪機,但俄羅斯似乎並沒有看上中國產品,這可能與此前中國出售給俄羅斯的艦用柴油機表現糟糕有關
近日,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聯合發動機製造集團新聞處宣布,「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希望從2018年起開始為俄羅斯海軍批量生產發動機。「土星」聯合體從2018年起轉入M70FRU、M70FRU-2、M70FRU-R、M90FR發動機和M35R、M70發動機組的批量生產。從明年開始,俄羅斯現代化戰艦,特別是22350型、11356型護衛艦建造計劃將獲得國產動力的有效支持。
普京參觀「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內燃機廠
一型燃氣輪機研發成功就可以像中國海軍一樣下餃子?恐怕俄羅斯人太樂觀了,研發成功到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像下餃子一樣建造軍艦終究還是要花錢的,現在的俄羅斯經濟相比2014年,已經萎縮了超過一半以上,缺的就是錢,2014年之前都不能下餃子,現在就更不可能下餃子了,相比陸軍和空軍,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所花費的錢更多,俄羅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這還沒有提到有限的建造量能否養活的起這些燃氣輪機的生產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