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四個字!印度容忍30年成航空笑話但中國卻做到了

Alinna ...| 2017-05-22| 檢舉

資料圖:法國「陣風」戰鬥機

5月18日,美國兩門M777超輕型榴彈炮運抵印度。大概印度人自己也不太記得,這已經是第多少次從美國進口武器了。

就在去年,為了引進36架「陣風」戰鬥機,印度還和法國簽下了一筆88億美元(約604億人民幣)的大單。中華網文章《庫存告急!印度欲從俄羅斯「快速」購進軍火》中更是表示,據統計,自1960年以來,俄羅斯和印度簽訂的軍事合同總額已經超出650億美元(約4461.3億人民幣)。據悉,印度最近還有從日本進口10式坦克、P-1海上巡邏機、蒼龍級潛艇多等款軍事裝備的計劃。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2年至2016年這過去的五年時間裡,印度儼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它在排行榜上以14%的進口量穩占狀元寶座,是排名第二的沙烏地阿拉伯的兩倍,更遠超第三名中國的4.7%。

從表面上看,印度軍隊如今配置著一批還算不錯的軍事裝備。俄羅斯的T-90M主戰坦克、美國的「加拉希瓦」號兩棲攻擊艦、德國的209型潛艇、法國的「陣風」C.....可謂是陸、海、空無一不漏。然而,光鮮的外衣終究難掩內里的蒼白。進口武器的過度依賴中,體現的是印度國防工業發展情形的惡劣。

印度其實將「武器國產」這四個字放在心裡很久了,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印度軍事裝備在國產化道路上走得實在艱難。就拿印度的LCA「光輝」輕型戰鬥機來說,這款從83年立項到13年列裝花費30年時間研製出來的戰鬥機被戲稱為「史上最難產戰機」,也成為了世界航空史上的一大笑話。而中國殲-20從2007年立項到今年正式投入服役,也只用了約十年時間,不得不佩服其驚人速度,但還是第五代更為先進的隱形戰機。此外,單架LCA更是高達8500萬美元,比俄羅斯的蘇-35還要貴不止500萬美元。花費11.5億美元研製出的成果已然淪為「雞肋」,大概印度人自己心裡也很不好受。

同為當年的後進生,相比印度而言,中國在「武器國產」上走得顯然更好些。畢竟,中國研製的彩虹系列無人機也曾一度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殺手鐧」。據斯德哥爾摩研究所統計,2012年至2016年,中國只進口了63億美元的軍事武器,而出口武器價值則達到了87.68億美元,在武器市場上屬於凈出口國家。

印度軍備「不成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軍方在國產武器上不夠上心、國防產業投入資源不足都是造成如今武器撕不下「萬國牌」標籤的重要原因。

資料圖:殲-20戰機

國產軍備的「不爭氣」、進口武器相對高的性價比使得印度在「武器國產」上信心不足、耐心缺失,甚至產生「造不如買」的念頭,陷入了一個消極的怪圈。

在今年,印度重新打起精神,興致勃勃地提出了「印度製造」計劃,表示要用300億美元增強自身的軍工能力,在未來的10年里將進口武器依賴度從70%削減至50%。然而,外界部分人士卻對此計劃能否成功持有懷疑態度。美國《防務新聞》就指出,這項計劃沒有清晰的路線,甚至「印度製造」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在具體操作中會具有誤導性,另外,受採購手續冗長、決定過程緩慢的影響,計劃中的大多數項目在十年內都不一定能簽訂合同。

「武器國產」之路長且艱難,但唯有做到「本國製造」,才能真正實現軍事力量的壯大。畢竟,進口的武器終究會陳舊落伍,但自有的製造技術卻能不斷更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114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