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首次!中國成功試采海域可燃冰
【僑報網綜合訊】5月18日,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藍鯨一號」鑽井平台宣布,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成功!
這也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對於促進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中國的突破,對於全世界而言更具有可參考和借鑑的價值。
工作人員合影慶祝試采成功。(新華社)
綜合新華網、中國央視新聞等報道。中國地質調查局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18日介紹,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於2017年3月28日正式開鑽,經過四十多天的日夜奮戰,本月10日下午2點52分點火成功。至5月17日下午3點連續7天產氣總量11.32萬方,平均日產1.6萬方,最高瞬時日產3.5萬方,甲烷含量達99.5%,目前試采正常,產量穩定,超額完成日采1萬方、連續一周的預定目標。
對於這一歷史性突破,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發去賀電。賀電指出,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中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那麼,這事兒為什麼受到如此重視?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深海可燃冰占比較大,占總體的90%以上。
其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於煤、石油、天然氣十倍。
可燃冰燃燒(資料圖)
可燃冰儲量巨大,據估計可燃冰中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是世界重要的戰略資源。
這次中國試采成功的是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可燃冰(編者註:海域可燃冰的狀態)安全可控開採。
此前,吉林大學研究團隊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里盆地,首次鑽獲了中國陸地可燃冰實物樣品,成功實現了陸地可燃冰試開採,填補了中國陸域可燃冰鑽采技術的空白。
對於泥質粉砂型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介紹,實際上就是接近於黏土,滲透力比較差,對我們開採出氣影響是很大的,包括開採出氣的強度,還有它的持續性影響很大,所以對工藝要求更高,防沙的要求也更高。
泥沙型可燃冰(央視新聞截圖)
此次中國試采成功,作為全球首創,意義重大。
於中國而言,中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約相當於1000億噸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中國可燃冰的主要分布區,有近800億噸儲量,央視新聞報道,保守估計,中國可燃冰的總資源約是常規天然氣、頁岩氣等資源量總和的兩倍,按當前的消耗水平,可滿足中國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中國此次試采成功,為可燃冰的商業化開發鋪路,也將對中國能源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同時緩解煤炭、石油等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介紹,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李金髮稱,從目前我們試采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離商業性開採距離不遠了。我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潛力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於世界而言,中國的突破,更具有可參考和借鑑的價值。不止是中國,全球可燃冰研發活躍的國家還有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和印度等,各國競相投入巨資開展試采,競爭異常激烈。
美國、加拿大在陸地上進行過試采,但效果不理想。
日本於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進行了海上試采,但因出砂等技術問題失敗。2017年4月在同一海域進行第二次試采,第一口試采井累計產氣3.5萬立方米,5月15日再次因出砂問題中止產氣。
韓國、印度、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制定了可燃冰試采計劃。
此次中國試采成為,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的有效參考。
無人機航拍視角下的藍鯨一號鑽井平台。(新華社)
中國試采海底可燃冰成功背後的大國利器:中集「藍鯨1號」
承擔此次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並成功試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台。「藍鯨1號」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鑽井平台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將中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
據了解,「藍鯨1號」採用Frigstad D90基礎設計,由中集來福士完成全部的詳細設計、施工設計、建造和調試,配備DP3動力定位系統,入級挪威船級社。平台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鑽井平台,適用於全球深海作業。與傳統單鑽塔平台相比,「藍鯨1號」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鑽塔和全球領先的DP3閉環動力管理系統,可提升30%作業效率,節省10%的燃料消耗。
「藍鯨1號」擁有27354台設備,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個MCC報驗點,電纜拉放長度120萬米。
該平台先後榮獲2014《World Oil》頒發的最佳鑽井科技獎以及2016 OTC最佳設計亮點獎。2015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巴西「中國裝備製造業展覽」上,參觀了「藍鯨1號」模型,為平台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1147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