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軍刷新世界史上唯一記錄:讓中美俄望塵莫及永遠也別想達到

Alinna ...| 2017-05-12| 檢舉

上世紀50年代初期研製,米格設計局研製一款單座單發超音速輕型戰鬥機:米格21,北約代號「魚窩」,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總產量在13000架以上先後發展多種改進型號,被多國仿製,包括:中國與印度。

印軍的米格21

米格-21以價格便宜、速度快、可操控性強、維護要求低的優點,至今在許多國家依然是現役機型,甚至為主力,使用記錄也相當不錯,也只有在印度被砸了牌子!印度空軍一直在刷新一項世界記錄:摔飛機,自成立至今,摔了沒有1000架,也差不幾架了。也許是印度空軍在世界空軍史上占據的唯一一項無人可比的記錄,中美俄等國都是望塵莫及,估計永遠也別想達到與印度的水平。

印度所創記錄中,一半以上的功勞歸屬於米格21。1963年,印度接收了首批米格21,不比中國晚,而所獲型號更為先進,主要為米格-21PF截擊機,中國僅為最早的生產型:米格-21F-13。

經過現代化改裝的米格21

1966年,印度開始組裝米格21,到1987年止,印度先後仿製生產了5個型號的米格21,全部由原蘇聯提及全套的技術資料並援建了工廠,比中國的待遇高不少。

印度進口及仿製的米格21,一共才946架,在其服役50多年間,僅有約10架在作戰中被擊落,因各類事故損失的數量約500架,印方自已統計的數量:到2012年時,計有476架米格21損失於事故,如今5年過去,積累到500架,算難事嗎?

又摔了一架

關於高事故率的原因,印方的說法讓無語:中國竟成了責任人,算是躺槍了。按印度的說法,近年以來,米格21事故為使用中國製造的零部件所至。這根本就是毫無道理,印度怎麼可能進口中國軍用飛機零部件,中國又怎麼可能向印度出口那?這本事就是怪事了,中國製造的殲七部件技術規格與印度的絕對不一樣的,能裝上去才怪。

印度應從自身上找原因,其使用米格21至今已到50年以上的歷史,無論是使用與維護的經驗不比別人少,可惜印度似乎沒有弄明白。

露天存放的印軍米格21

也許可以將原因歸結為:老舊,印度的米格21最新也是1987年下線,至今已有30年歷史,其實更多的原因是:生產質量問題。這可不是推測,有據可查 。不久前,印度法院栽定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政府分別向在米格-21墜毀事故中受傷的1名飛行員賠償500萬盧比和50萬盧比,總計550萬盧比,約合近60萬人民幣。相關事故發生於2005年1月4日,事故原因:加力燃燒室供油歧管焊接裂紋導致發動機起火而墜毀。法庭認定事故原因是由於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製造缺陷及工藝低劣造成的,而印度國防部侵犯了飛行員的基本生存權,特別是憲法保障的在安全環境中工作的權利。

中國改進到殲七FS時,已把米格21技術完全弄明白了

印度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尤其是基礎產業,又缺少認真學習的心態,同樣仿製米格21,中國認真學了,花了20年摸清其技術,又花了20年來改進提高,把其技術徹底消化吸引,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021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