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開始了舾裝過程,就在舉國同慶大型航母下水的時候,又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提出了疑問:「大型航母這樣貴,為什麼不建小型航母呢?」
從全世界來看,航母的數量一直都是鳳毛麟角,數的上的也就那麼十幾二十艘,這在各個媒體上都有統計,因此不再贅述。在這些航母里,數量最多的反而不是小航母,卻是大中型航母的數量居多,刨除佔大頭的美國那些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大塊頭,其他的一些海軍強國,大多都是排水量4萬噸以上的大中型航母,那麼為何這些海軍強國都會做出這樣的同質化選擇呢?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艦載機數量可以大幅增加,大型航母毋庸置疑的航母載機量在大、小航母的對比上佔了絕對優勢,一般來說,現代航母的載機量為1架/每1500噸-1600噸,即一艘10萬噸的航母,其最大載機量在75-85架左右,一艘6萬噸的大中型航母,其載機量大約在40架左右,一艘2萬噸的輕型航母,其載機量大約在10-15架左右。而航母的戰鬥力與載機量是密切相關的,一次出動的艦載機打擊群,就決定了可以往多遠的地方投送多少火力,也因此,各國都紛紛發展大型航母,除非沒有資金沒有技術,無不以大型航母奉為圭臬。
其次是大型航母的大甲板優勢,對於航空甲板作業來說,具有巨大的優勢。通常情況下,大甲板、大排水量的大型航母,都擁有斜角甲板以使更重型的艦載機進行降落,同時將起降區間劃分以使起降作業可以同步進行。但是小航母因為其排水量和尺寸的關係,沒有更多的空間加裝斜角甲板,其艦載機起降也通常採用滑躍起飛/垂直起降的方式,這樣一來採用直通甲板就成為了首選,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對航空甲板作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要知道,沒有足夠的空間,就沒法為艦載機進行加油和掛彈,這在二戰中已經被南雲忠一的昏庸給例證過了,是要吃大虧的。
再次,是效費比的問題。航母不可能單獨一艘船就出海,必然要有眾多的護衛艦艇像國王一樣把航母簇擁著出行。而小型航母和大型航母所需要的防空反潛力量毫無疑問是一致的,畢竟再小也是航母,再小也有航空打擊力量。但同樣是出動40架艦載機組成打擊群,大型航母只需要一艘,小型航母卻需要3-4艘,那麼其護航編隊規模毫無疑問的將會擴大3-4倍,這麼大一群目標,不論是行動協調性還是指揮起來,對編隊指揮員來說都毫無疑問是個巨大的噩夢,而對於其對手來說,就是一個可以獲取戰功的超大禮包。
最後,就是大型航母上的艦載機種類優勢。大型航母一般都使用彈射器起飛作戰飛機,其出動效率是小型航母靠滑躍和垂直起降所不能比擬的。更具優勢的是,大型航母因為使用了彈射器,可彈射的艦載機種類相比小型航母就要多得多。尤其是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的制空權爭奪所必備的預警機,這顯然是小型航母所無法起降的。除此之外,還有反潛效率比直升機要大得多的固定翼艦載反潛機、用於運輸的輕型運輸機等等。
因此,相比於小型航母的眾多劣勢,發展相對全面的多的大型航母才是科學的、經過無數戰爭驗證的、效費比更高的選擇,雖然其建造成本更高,但打擊能力要比小型航母高的不止一個數量級。(利刃/東風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