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行星要撞地球了人類有能力防禦嗎答案超乎想像

如果小行星要撞地球了人類有能力防禦嗎答案超乎想像

視頻撥放

4月19日,一顆直徑650米的近地小行星,以180萬公里的距離「擦」過地球,再度喚起了人們對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擔憂。什麼?180萬公里挺遠的,要知道對於這種體量的小行星,不足5個地月距離已經是很近了。更恐怖的是,據推測,2027年一個直徑約800米的小行星1999AN10將以一個地月距離飛過地球。

萬一這個大傢伙一個不小心扭扭腰,那可真心不是說著玩的。畢竟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僅是遭到一顆稍大點的流星襲擊,就造成千餘人受傷。更早的時候,1908年的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造成2,150平方公里內的8千萬棵樹焚毀倒下,威力相當於廣島核爆的1000倍。而這種級別的災難,一顆直徑20米的小行星就可以辦到。

事實上,作為四大突發巨大災難之一的小行星撞地球,一直以來就是世界末日的代名詞。比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就一直被認為是這傢伙的「傑作」。曾經的地球霸主都扛不住這雷霆一擊,而太空深處能導致人類大規模滅絕的玩意兒,恰好又是個沒準啥時候就飛過來的主兒。

於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無數超級英雄開始琢磨起各種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方案。菲菲看過十大神技後,真是被雷得外焦里嫩啊。除了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以(核)爆制暴,還有迷戀太空拖船、用挖掘機使小行星拋出質量、用強雷射改變表面蒸發量、表面噴漆改變光壓力的變軌派;更有甚者連太空拉網,派機器人肢解都有人敢想;對於那些囤好糧食坦然擁抱的,菲菲準備離你們遠一點。

不過要是各位覺得菲菲只會用YY的腦洞來敷衍科普,那可真是冤枉菲菲了。因為小行星的在軌打擊、摧毀的任務目前還基本停留在概念和好萊塢大片階段。就拿最常說的核爆來說,用核彈在外層空間攔截小行星,可不會像在地球上那一丟了事不考慮精度。

1967年麻省理工學院設計使用推力土星5號火箭運載1億噸當量核彈,使小行星偏離軌道或者炸開,終究只是紙上談兵。2010年,美國科學院報告認為,用核爆炸阻止小行星撞向地球,具體辦法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研究。

畢竟,外層空間的核爆不會產生衝擊波,能量主要以輻射的方式擴散。另外,攔截小行星還得確保足夠的安全距離。1962年美國在40萬米外太空進行的核爆試驗,產生了驚人的電磁輻射,共振影響一直持續到今日。

1994年,人類首次觀測到天體相撞事件——彗木相撞;彗星SL9的20多塊碎片接連撞向木星,這相當於在130多個小時中,在木星上空不間斷地爆炸了20億顆原子彈,最大的撞擊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80%。

在地球附近攔截儘管技術簡單,但攔了等於沒攔;在安全距離攔截,且不說深空運載技術水平,以及其他天體對小行星的引力攝動進而產生的不確定變軌影響;單是對小行星的探測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儘管隨著大型巡天項目的啟動,近地小行星的觀測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潛在威脅小行星」名單在2008年有982顆,今年的3月份已經有1786顆登記在冊。19日擦肩而過的小行星早在2014年就已被觀測到,這次的「過境」也屬於預測之內。

能造成全球毀滅的千米級小行星,如今已有90%能被掌握;但能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打擊的百米級小行星,我們了解的還不到10%。2004年,直徑大約30米的小行星2004FH,從地球上方大約4.3萬千米處飛過,天而直到飛掠地球前3天才捕捉到其身影。俄羅斯那場不幸的「流星雨」,更是全無徵兆。

天方夜譚的應對措施背後,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的防範措施,只能是通報和災後援助。畢竟對近地小行星的探測,還無法做到像雷達網對空情的監測一樣實時應對。只能通過持續的觀測來標定軌道,進行預判。

2008年,人類首次準確預報小行星撞擊地球。編號2008TC3的小行星在預報19小時後如期撞入無人的沙漠地帶。這顆4米直徑小行星並沒有造成災難,因為大號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典型的小機率、高風險事件。

直徑10公里以上的大約1億年一次,直徑1公里以上的大約50萬年一次,直徑140米以上的也要5000年—1萬年一次。這樣的末日災難,還是留給好萊塢的科幻導演們去盡情發揮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961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