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款航母殺手曝光,新概念飛行器震撼出場
近日,軍事網友曝光的一張圖片顯示,中國CH系列無人機又添加了一名新的成員——CH-XX(可能出於保密原因,具體型號未公布)地面效應無人機。圖片顯示,這款無人機的主要任務就是攻擊水面大型目標、遠程快速魚雷攻擊以及海面區域封鎖。
所謂地效飛行器,也稱作翼地效應機或飛翼船,是一種利用翼地效應飛行的飛行器,是結合了普通飛機與氣墊船兩者特點的飛行器。
與普通飛機的不同處是,這種飛行器主要在地效區飛行,也就是貼近地面、水面飛行,需要全時間利用翼地效應來運作。與氣墊船的不同處是,氣墊船靠自身動力產生氣墊,而地效飛行器靠地面效應產生氣墊。
不過此類飛行器只能夠在離地幾尺至十幾尺的高度飛行,不能任意改變高度。
80年代,前蘇聯實驗性地開發出噴射推進的就是一種地效飛行器,其極限飛行重量可達1,000公噸,由於當時還處於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對於蘇聯在隱密情況下測試的此種飛行器了解不多,只能暫時以「裏海怪物」統一代稱。
大部分地效飛行器都被設計為在水面上運作,因為水面比地面平滑和少障礙物,不單危險度較少,而且在不運作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水面浮力來承受機體重量,在起飛時亦較為簡單。
物理學家Stanley Hooker曾提出非常巨型、全重2,000公噸的概念地效飛行器,此機可以搭載超過1000個乘客,以低廉的價格高速往返目的地。
地效飛行器的原理是,當運動的飛行器貼近地面或水面飛行時,氣流流過機翼後會向後下方流動,這時地面或者水面將產生一股反作用力,當它在距離水面等於或小於1/2翼展的高度上飛行時,整個機體的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會陡然增加,阻力減小,阻擋飛行器機翼下墜。
這種可以使飛行器誘導阻力減小,同時能獲得比空中飛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現象,被科學家稱為翼地效應,並由此開闢了地效飛行技術。
與常規的飛行器相比,它的載運重量又遠遠高於同級的飛機。因而地效飛行器將飛機空中飛行的高速性和海上艦船的高承載性的優點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在水天之際佔據了超低空和掠海面的飛行空檔。
蘇聯最早於1923年已開始研究翼地效應。同年,尤里耶夫展開有關研究。1935年,蘇聯的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亦開始有關研究。
二次大戰後,各國紛紛加入研究,但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只有蘇聯堅持下來。當時蘇聯有兩間設計局研製地效飛行器,分別是別里也夫飛機設計局和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前者主要研發水上飛機,後者則製造船隻。
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地效飛行器主要是軍事用途,可以用來發射導彈、反潛和突擊登陸。1963年,設計局的伏爾加造船廠應海軍要求,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
1966年10月18日於裏海的蘇聯卡斯皮斯克(今達吉斯坦境內),原形飛行器首飛成功,體積亦不斷擴大。西方國家到了1980年代初,才透過偵察衛星發現這種飛行器。由於飛行器非常大,且又在裏海航行,所以將之賦予裏海怪物的代號。
飛行器長106米,重495噸,這樣的龐然大物能夠運動靠的是「翼地效應」:8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每一個都能產生12萬7千牛的推力,這可以讓它獲得很高的速度,並在地面與機翼之間產生一個高壓氣墊而使機翼獲得額外的強大升力。
裏海怪物經歷過兩次失事,一次是1969年,另一次在1980年。第一次因海面大霧,飛行員無法分辨地平線,導致大浪拍打機身,最終失事。第二次的事故原因是飛行員操作失誤。但它為後續的一系列地效飛行器研發,提供了大量的寶貴數據。
第一架專為軍事目的而設計的「小鷹」號地效飛行器於上世紀80年代問世。它最大起飛重量l50噸,巡航時速400千米,共生產了5架,其中2架用作原型機試驗,3架用於作戰目的,分別於1979年、1981年和1983年交付海軍使用。
10多年間,「小鷹」在開闊海域進行過400多次飛行,在1.5-2.5米海浪下完成了500多個起降,飛行里程超過30萬千米。試驗顯示出「小鷹」良好的使用性能,證明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海上兵器,既可用於作戰也可用於運輸。
地效飛行器的另一個重要軍事用途,就是作為導彈武器的運輸和發射平台。前蘇聯/俄羅斯為此設計和建造了排水量450噸,巡航時速550千米的「雌鷂」號地效飛行器。
它可以裝載6枚導彈和配套的發射、電子設備,在高航速下對海上目標實施導彈攻擊。第一架「雌鷂」已於1989年交付海軍使用,飛行試驗里程超過50000千米,完成了在3米浪高下的起降試驗,證實了其設計理念完全滿足軍事應用要求。
2010年,我國軍內外40多位專家曾通過充分論證得出結論:地效飛行器集飛機與艦船之長,是一種新概念武器裝備,在未來戰爭中可大量運用並引發海上作戰方式的重大變革。
若由軍事需求牽引高科技推動,跨越式發展我國軍用地效飛行器,可推動我新軍事變革的進程、提高我軍的海上快速機動能力。
而此次曝光的CH-XX型號的中國無人地效飛行器可能正是這幾年間中國科研人員為軍方研製的最新成果,網上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款飛行器可攜帶一噸重的魚雷對水面大型艦艇進行致命打擊(未經證實,請諸位謹慎判斷)。
雖然這種飛行器軍事效用還未經過檢驗,但許多專家仍然相信它是未來水面戰爭的有力殺手鐧。不過正如我們前幾期所講過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一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戰鬥力還是戰場上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觀察匯 的精彩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9473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