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軍軍隊訓練射擊的新玩物,小口徑手槍中的陽春白雪
市場上小口徑自動手槍可選擇的範圍很廣,一部分是專門設計來打小口徑的手槍,例如勃朗寧BuckMark系列,魯格Mark系列,另外就是各個大口徑流行手槍型號的小口徑版本,例如斯密斯威森的MP22,各個公司的M1911小口徑版,西格P226的小口徑版本等等。作為比較保守的射擊愛好者,我還是非常偏向選擇專門為小口徑設計的型號,加上對Ruger的全不鏽鋼框架及槍管的偏愛,很快就對5.5英寸槍管的Ruger Mark III Target SS .22LR 型號#10310就情有獨鍾了。
槍機特寫
Ruger Mark 系列的一個賣點就是握把手感以及握把和槍管的指向角度與M1911一樣,用來作為M1911的訓練用槍很適合。
原裝的小黑盒子
盒子內的配件
兩個彈夾,彈夾移除後槍支不能擊發
其實這把槍的整個設計和勃朗寧套筒機制非常不同的,無論從外觀還是擊發機制來看,它更像二戰德國Luger P-08以及日本王八盒子的理念。據說是老Ruger先生在1949年退伍後研究了日本王八盒子以及德國盧格P-08手槍後,綜合各家所長設計出來的小口徑自動手槍。它沒有套筒,完全由槍機后座完成拋殼和自動裝填動作。這在小口徑上比較合理,畢竟小口徑火藥少,後坐力小,去推動整個套筒顯得任務忒艱巨了一些。
全槍左側,手動保險是本型新增特性
全槍右側,缺口可調上下左右,握把槍管角度和M1911一樣
不過這個槍機后座也有一點嚇人,要是后座得厲害了整個飛出來豈不是要打死人,為此Ruger當然不能馬虎,特別設計了一個豎起的粗銷子作為中流砥柱給出了槍機后座的極限位置,隨即槍機被複位簧推回上彈複位。安全性應該是沒問題的了。
槍栓拉開,注意槍機後頂部突出的就是阻擋銷的出頭
全槍外形倒角圓滑,舒適握把以及自然指向角度的握把以及防滑紋路的握把片提供穩定的握持
槍口設計為凹進,拆卸時方便使用橡膠錘也不傷槍口
內嵌圓柱形槍機保證永久的與槍管一致的瞄準,保證比活動套筒上的瞄具提供更高射擊精度
倒角的拋殼口和易抓緊的槍機耳朵提供更加可靠的連續擊發操作
準確的瞄準系統提供固定或可調的特性以及預鑽孔可適配韋弗式Weaver-Style瞄鏡座讓光學瞄鏡容易安裝(提供的適配器見[圖四]中的長條鋼片),注意鏜內有彈指示可以目測出是否有彈
有手動保險保證鎖定槍機銷子和內部安全鎖的鑰匙,內部提供低調的鎖定機制用於鎖定保險於「安全」位置並讓你在不使用的時候保證武器的安全
握把左邊提供方便的彈夾釋放按鈕
靶場體驗
後坐力影響 - 由於槍本身全不鏽鋼已經很重,小口徑的後坐力基本被吸收了。射擊過程中根本不用考慮後坐力。
操作性能 - 瞄準很方便。扳機很輕。而且射擊產生的火藥黑煙不會像左輪那樣四處殘留,而是很集中地在槍口和槍膛位置累積,清潔很方便,一般無需拆解就能清潔得大體合適。只在500發以上的時候簡單拆解清潔即可。
打靶專用可鎖手提箱,雙層最多可裝6把
靶場一角
子彈測試
調好準星之後效果就出來了(20 yard 立姿無依託)
比較認真的一次(20 yard 立姿無依託)
子彈適應性
.22LR型的子彈種類非常多,經過我親手測試,發現它的彈藥兼容性很好,連最便宜的Winchester 222這種爛大街的子彈打得很順。比Ruger的小口徑轉輪胃口好多了。除了一種Federal American Eagle的型號拋殼不好之外,其他小口徑它都吃得很順暢。最好打的還是Remington Thunderbolt 大包裝,當然CCI的所有彈藥更是任何小口徑的最愛。
CCI彈藥
CCI彈藥內部
清潔維護要點
靶場射擊600發左右後,第一次拆解了它。因為之前看了官方網站的拆解錄像,掌握了要點,雖然費了些力氣,還是完美拆解,清潔,裝回去了。清潔很容易,沒有轉輪槍彈輪前面那些難清洗的結垢,火藥黑灰很容易就能用清潔布擦掉。拆解的時候要用到軟頭錘。
問題 - 可調整的後瞄再打了300左右就鬆了,可以整個從搶上取下來。其結構是用一顆螺絲固定在槍管後部插槽中,但並沒在槍管正上方而是側面,每次擊錘打擊槍管震動,就會慢慢動搖這個固定機制。加上固定螺釘在震動中慢慢升起,整個結構就鬆動了。我解決的辦法是用嵌入水管絲口的那種薄膜纏一纏固定螺釘再上緊,這樣就防止了螺釘鬆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錨具調節 - 只有後瞄是可調的,缺口可上下左右微調,調整的口訣是:希望彈著點上下左右,就讓後瞄上下左右。想打更高,就升起缺口;想打更右,就把缺口右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瞎王子 的精彩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