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中的以色列依舊危機重重

Alinna ...| 2017-05-04| 檢舉

文 /微信公眾號【華語軍事】專欄作者 唐繼贊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一直在強推修建美墨邊界隔離牆,以阻止外國移民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真是無獨有偶,特朗普的「物理隔離」設想,與以色列當年修建安全圍牆的初衷不謀而合。這不禁讓人想起以巴安全隔離牆的前世今生,其效果如何,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以巴安全隔離牆的由來和現狀

「圍城」中的以色列依舊危機重重

早在本世紀初,出於阻止巴勒斯坦極端分子對以色列人的安全威脅的考慮,以色列政府開始考慮修建一道隔離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高牆,成為一條堅不可摧的安全防線。

隨著以色列強人沙龍2000年9月28日擅闖耶路撒冷聖殿山、以及之後出任政府總理,巴以暴力衝突不斷升級。在此背景下,以色列放棄巴以和平進程,轉而採取與巴勒斯坦「物理隔離」的策略來維護自身安全,隔離牆計劃由此而生。

2002年4月,沙龍政府正式批准了將以色列本土和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區隔開的隔離計劃。當年6月起,以色列開始沿著1967年「六·五」戰爭停火線(即「綠線」)興建一道高8米、寬數十米、長360公里的隔離牆。2003年,約旦河西岸北部和西北部地區的隔離牆工程完工。2004年,以色列開始修建南段隔離牆,線路更接近「綠線」。到2005年,以色列通過興建隔離牆,基本實現了與巴勒斯坦脫離接觸的初衷。

隔離牆建成後,整個約旦河西岸被分成3個相互隔離的區域:北部為納布盧斯、傑寧、蓋勒吉利耶和拉姆安拉;南部為希伯倫、伯利恆;第三個區域是位於約旦河谷的傑里科。隔離牆建成後,巴以衝突的核心耶路撒冷被從東、北、南三麵包圍起來,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更加複雜。與此同時,以色列在加薩走廊南部拉法省以及戈蘭高地等有爭議的地區,也修建了規模較小的隔離牆。

「圍城」中的以色列依舊危機重重

截至2010年,以色列已在以巴交界地區強行修建隔離牆約700公里。以色列的行為,從開始就遭到了巴勒斯坦人的強烈反對,也遭遇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巴方一直呼籲國際社會制止以色列的非法行為。2004年7月9日,海牙國際法庭正式宣布,以色列修建隔離牆違反國際法,應終止修建,同時拆除已修建的隔離牆。當年7月20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執行海牙國際法庭的裁決。然而,以色列一直無視巴方的反對和國際社會的譴責,以色列最高法院更是在2005年9月15日判決修建隔離牆合法。

以巴安全隔離牆的經驗,逐漸延伸到以阿隔離牆的建設。2010年底中東劇變開始,以色列不安全感陡升。埃及變局後,埃以關係惡化。於是,在南部與埃及接壤的邊界,以色列修建了南起埃拉特、北到加薩走廊的全長240公里的隔離牆。針對敘利亞內戰帶來的混亂局勢及2011年巴勒斯坦極端分子對戈蘭高地以色列控制區的襲擊,以色列推進了以敘邊境的隔離牆建設。這道新的隔離牆,沿戈蘭高地以敘控制區之間90公里長的停戰線修築,用以替代之前的鐵絲網。2012年,為防止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分子同以軍發生摩擦,在以黎軍事停火線以方一側,以色列也興建了高7米的隔離牆,上面拉起1米高的鐵絲網。

「圍城」中的以色列依舊危機重重

以色列的最新隔離牆,目前正在以色列與約旦的邊境修建。2015年9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以色列已經開始沿以約邊界修築安全圍牆。他在一次內閣會議上說:「我們將用安全圍牆儘可能將以色列邊界圍起來,以便能夠對我們的邊界加以控制,我們不能讓以色列被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淹沒。」以色列政府擔心,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可能試圖逃往以色列。以約邊界至今有很長的區域呈開放狀態,最多只通過鐵絲網加以保護。這條長235公里的安全隔離牆,首段30公里長的圍牆將保護以色列南部正在修建中的提姆納機場。該機場距離約旦邊界僅約200米。值得指出的是,以約邊界是以色列唯一沒有圍牆的邊境。這道隔離牆建成,以色列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圍城裡的國家」。

隔離牆未能保護以色列安全

「圍城」中的以色列依舊危機重重

十餘年的實踐證明,以巴安全隔離牆沒有給以色列帶來安全。正如從開始就反對「建牆」的以色列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時任外交部長、已故前總統佩雷斯所言,「隔離牆不能保證以色列的絕對安全,而獲得安全的唯一途徑是同阿拉伯國家達成和平協議」。

的確,安全隔離牆不僅沒有給以色列居民帶來安全,反而加劇了巴以雙方的仇恨心理。首先,隔離牆的修建,破壞了大量巴勒斯坦居民的家園,霸占和割裂了他們的土地,引起了巴勒斯坦人的強烈反抗,致巴以舊恨又添新仇。據報道,在隔離牆的修建中,以色列又蠶食了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大約10%的巴勒斯坦控制區領土和約1200多萬立方米水資源。以巴混合居民區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之前雙方共用的公路被鋼筋水泥牆阻斷,高牆、電網、監視儀、探照燈以及全副武裝的巡邏士兵繪就的恐怖景象令人膽戰心寒。自修牆以來,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軍隊之間便不斷發生流血衝突。

其次,作為國際政治或民族仇恨的產物,隔離牆隔離不了極端分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以色列安全隔離牆的建設,巴勒斯坦一些極端組織和反以武裝也改變了策略,它們使用火箭筒和迫擊炮突破以軍的高牆防線,打擊以色列內地的城市和村莊。以色列的南部地區,就頻頻遭遇此類襲擊,未能攔截到的炮彈炸死以色列人的報道屢見不鮮。此外,在加薩走廊,以軍還時常發現哈馬斯等巴勒斯坦反以武裝組織挖掘地道,進入隔離牆內發動襲擊。

據統計,以色列修建隔離牆以來,巴以之間發生的暴力和恐襲事件,給以色列帶來的人員傷亡遠遠超過1967年戰後的數十年占領時期,甚至超過第二次和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的傷亡人數。這無疑在以色列人的心理上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隔離牆使巴以問題更加難解

「圍城」中的以色列依舊危機重重

眾多分析認為,以色列修建的安全隔離牆,使巴以問題更加複雜和難解。隔離牆無助於巴以和平,上個世紀末開啟的巴以和平進程將更難到達彼岸。

20世紀90年代,巴以問題曾經出現令人欣慰的和平解決跡象。在中東和平進程的大潮中,1993年9月13日,時任以色列政府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國總統府實現了歷史性握手,簽署了《奧斯陸協議》。巴以和平進程從此開啟。巴以雙方領導人,開始就結束巴以衝突的一些核心問題進行談判。

不過,隨著拉賓遇刺、阿拉法特病逝以及之後的一系列人事變動,巴以和平進程屢次受挫。在美國前幾任總統的推動下,巴以和談幾次重啟又停滯。在今年初剛剛卸任的歐巴馬時期,和談就曾兩次重啟和失敗。2014年4月,巴以和平進程再次陷入停滯至今。

巴以和談屢次失敗,顯示了巴以問題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其中除了耶路撒冷最終地位、難民回歸、邊界問題、猶太人定居點等老大難問題,還有隔離牆這個巴以爭端的新焦點。一道隔離牆,不僅隔絕了巴以居民和諧共處的氣氛,滋生了新的仇恨,還讓以色列藉機侵吞了巴勒斯坦人的大片土地和豐富的水資源。這必然會給未來的邊界劃分和巴勒斯坦建國等問題的談判,增添新的難度。顯然,隔離牆也是橫在巴以和平進程中的一道新障礙。

分析人士認為,「物理隔離」不是解決巴以問題的根本辦法。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是歷史的必然。可以相信,以巴隔離牆遲早也會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聯手推到。以巴隔離牆倒塌之時,便是巴以和平實現之日。但願這一天能早一點到來。

- END -

華語軍事專欄作者 | 唐繼贊

華語經緯(北京)國際文化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新華社高級編輯。歷任新華社國際部阿文組組長,大馬士革分社、薩那分社、亞丁分社記者,科威特分社首席記者,中東總分社社長兼總編輯。

微信公眾號:華語軍事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華語軍事

國際軍事,圍城,以色列,依舊,危機重重,國際軍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940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