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特殊的日子,但很多中國人忘了!這些老兵都湧向一個地方
美國內部爭論:軍事打擊朝鮮,中國會介入?
這個東南亞國家再次怒懟美國:別再送罪犯過來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下屬網站「北緯38度」5月1日發表分析文章稱,根據4月19日拍攝的商業衛星照片顯示,朝鮮有可能正在加速開發潛射彈道導彈(SLBM),或許在為下一次潛射彈道導彈試射做準備。
圖一可見「高爾」潛艇和導彈試射駁船.jpg
從衛星照片中可看到,用作潛射彈道導彈水中發射試驗台的駁船停放在朝鮮西海岸的新浦南港。幾乎同樣大小的駁船2014年首次在東部新浦發現。新浦的駁船被認為參與了潛射彈道導彈「KN-11」(朝鮮稱「北極星1」)的發射試驗。
「北緯38度」網站認為,由於沒有發現朝鮮製造駁船的跡象,因此平壤很可能是從海外獲取了這兩艘駁船。據稱,這兩艘駁船酷似俄羅斯制的「PSD-4」。
圖二第二艘駁船.jpg
其實,從西方角度而言,在朝鮮研製出真正的洲際彈道導彈之前,潛射彈道導彈才是「王牌」。
在今年4月15日朝鮮「太陽節」盛大的閱兵式中,展示了許多從未推出的先進武器,其中,兩種疑似洲際彈道導彈最為引人矚目,一種外形類似於中國的東風-31,另一種似乎像是山寨俄羅斯的「白楊」機動彈道導彈。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武器並未進行過公開的試射活動,因此是否真正具有作戰能力值得懷疑。
很多人恰恰忽視了在這次閱兵中同樣首度公開一款導彈——「北極星1」 型潛射導彈,這種潛射彈道導彈很有可能成為朝鮮的「王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多次強調,需自主開發更多「朝鮮式」武器。韓國情報部門分析認為,這就包括「北極星」潛射導彈(SLBM)。
朝鮮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美韓方面卻極為重視和關注。在2016年,朝鮮完成了數次潛射彈道導彈試射,其「冷發射」技術獲得了成功。西方軍事專家推測,朝鮮的潛射彈道導彈可將1噸重的核彈頭投射至韓國全境。而且,最為重要的是,朝鮮潛射導彈可能使美韓導彈防禦系統形同虛設,改寫東北亞軍事博弈的規則。
出現在閱兵中的「北極星1」 型潛射導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西奧多?帕斯托和德國的馬庫斯?席勒博士曾預測,一旦朝軍部署柴電潛艇,以韓美目前的潛艇力量,及時探測導彈發射難度極大。而由於潛射導彈可多角度發射,包括「薩德」反導系統在內的導彈防禦系統也無可奈何。朝鮮曾於2016年4月23日、7月9日和8月24日試射潛射導彈,8月試射的飛行距離達到500公里。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朝鮮就通過各種方式與前蘇聯和東歐的一批導彈和核武器專家建立聯繫,以舉國之力支持導彈與核彈的研發。從那個時間段開始,朝鮮的導彈研發迅速獲得突破。迄今為止已經形成了一系列近中程可實戰部署的導彈,甚至包括遠程導彈。雖然朝鮮也做了很多凸顯本國特色的改進,但從中還是能看見不少前蘇聯的影子,潛射彈道導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石江月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