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海歸」「富二代」,放棄提干機會揚言「當全軍最牛的兵」

Alinna ...| 2017-05-01| 檢舉

他,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海歸」;他,家境優越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而他卻懷揣赤子心,為圓自己的「迷彩」夢,走進軍營。為出國參加聯演,他放棄提干機會,並揚言:提不了干就要當全軍最牛的兵。且看某部作訓參謀潘孔彬如何將個人夢想融入強軍夢——

在強軍坐標系中找准青春「戰位」

黃遠利

他是「海歸」「富二代」,放棄提干機會揚言「當全軍最牛的兵」

潘孔彬正在探索新裝備知識。

「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那麼,什麼樣的青春最有價值?

某部作訓參謀潘孔彬這樣回答:將夢想與使命相疊加,青春的光譜就會更加寬廣,這樣的青春才最有意義,最具價值。

」圓夢,「雛鷹」初成長

那年,潘孔彬以優異成績考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習城鄉規劃專業。次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電視上解放軍官兵奮不顧身救災的場景讓潘孔彬受到強烈震撼。從此,一顆「迷彩」夢的種子悄然植入心底。

2011年,潘孔彬以優異成績取得碩士學位。此時,這顆「迷彩」種子隨之破土而出。他放棄留英的難得機會,選擇從軍入伍,成為一名戰士。

兵之初,「富二代」「海歸」「高學歷」的標籤,讓潘孔彬吸引了不少目光。然而,面對「單槓掉死豬,射擊剃光頭,3000米遙遙落後」的成績,他昔日象牙塔里的光環「遺失殆盡」,整個人羞愧得抬不起頭。

素質不過硬,不算合格兵。為了補上體能這一課,潘孔彬下的全是狠勁:他每天堅持晚睡1小時,完成 「3個100」:100個伏地挺身、100個仰臥起坐、100個雙腿伸蹲起;每天早起半小時先跑一個全副武裝5000米,再參加出操。新兵考核時,潘孔彬單雙槓、伏地挺身等8項基礎課目均為第一,舉炮彈比賽中,他更是把幾名訓練尖子PK下去。

以全優成績通過新兵結業考核的潘孔彬,被分配到了連隊指揮班學習炮兵偵察專業。高學歷的光環,讓他被許多戰友想當然地認為專業上一定能夠名列前茅。然而,四年城鄉規劃專業學習並沒有給他帶來明顯的優勢: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偵察兵,靠的是快速的運算、反應能力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的冷靜分析和判斷能力。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先求准再求快,分步強化;針對錯漏,十倍攻之;調整心態,專心致志……」功夫不負有心人,愛琢磨的潘孔彬根據戰友和自己的親身體驗總結出一套「內功心法」,輔以辛勤汗水澆灌,終於見效了,在接下來全團偵察專業考核中,他穩居前三甲,並多次摘得桂冠。

追夢,變身「金牌翻譯」

2013年3月,團里給了潘孔彬三個選擇:要麼參加提干考核,要麼參加軍區比武,要麼出國執行任務。不巧的是,這是一道「單選題」——三項任務全部集中在當年6月。

提干,關係個人前途;比武,事關團隊榮譽。這都是潘孔彬做夢都想爭取的,但經過仔細權衡後,他選擇了第三個選項。理由很簡單:出國執行任務關乎國家和軍隊榮譽!選擇,是艱難的;選擇,卻是無憾的。潘孔彬心裡明白,他之所以頂著海歸碩士參軍,就是為了追逐心中的那個夢想。

隨後,潘孔彬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外交禮儀、軍事英語、裝備操作等方面材料,將參演的4類20多種裝備戰術性能、作業步驟的英語翻譯爛熟於胸。當年6月,在汶萊舉行的「東協防長擴大會機製成員國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和軍事醫學聯合演練」中,潘孔彬成為了唯一一名士兵翻譯。

演練中,一天早上潘孔彬不小心被撞破了後腦勺,他卻拿兩張紙巾往帽子內側一塞了事。幾場翻譯下來,鮮血浸濕了迷彩帽,戰友發現後立即拉他去就醫。縫針時,衛勤隊軍醫心疼地說:「如果再晚一會兒,傷口感染了就會很難處理。」

最終,潘孔彬憑著良好的翻譯和溝通能力,在我方與文方之間搭起了順暢溝通的橋樑,確保了我軍裝備和課目的展示效果,被外國友人譽為「金牌翻譯」。

聚焦戰場,只有在戰位上不斷求知與實踐,才能拉近與夢想的距離。出國回來後,潘孔彬向團里主動申請擔任飛彈一連情報站站長。那段時間,潘孔彬把所有時間都用於學習新裝備,很快就把該型飛彈系統的原理、操作、維護吃透。針對新裝備說明書和部分器件是英文的問題,他將專業英文術語翻譯成小卡片,貼在裝備的醒目位置,使全連新裝備專業訓練周期縮短近兩個月。

當年9月,某駐訓場,暴雨過後,炙熱的太陽高掛空中,此時的裝甲車內酷熱無比,為保證當天下午的營協同訓練順利開展,潘孔彬仍在指揮車內檢修裝備。

當檢查到指揮車車輛位置信息的時候,潘孔彬發現雨後定位導航系統提供的高程信息一直在以不尋常的幅度跳動,時而超過200米,時而處於水平位置。於是,他斷定高程計測量的高程信息肯定出現了錯誤,並利用測試維護程序進行故障定位,結果顯示高程計電路出現異常,需要手動更換。

排除了故障,潘孔彬心想,既然是雨後出現問題,那麼故障原因肯定離不開電路的密封性。「肯定是探測頭進水了!」潘孔彬跑到車外,發現探測頭密封圈因為長時間使用出現風化斷裂,導致暴雨期間雨水滲入電路管內造成故障。

「高程計探測頭外圍應加焊保護蓋。」潘孔彬把自己發現的問題立馬記錄下來,並把自己整理的「逃生門、駕駛員進出口墊膠風化影響密封性,撐杆固定座設計缺少前護蓋,指揮艙缺少工具箱存放隨車工具」等15條意見建議和連長討論後逐一反映給了廠家設計師。廠家設計師了解後對這些設計上的缺陷進行論證,並加以改進。

續夢,強軍正當時

2013年底,潘孔彬義務兵滿服役期。此時,許多戰友都認為:他幹部沒當成,兵味嘗了,義務也盡了,應該會選擇回家追尋「博士夢」「土豪夢」。同時,幾家公司也慕名向他發出高薪聘請書。「我的軍旅夢才剛剛起步,又怎麼能舍夢而去!」潘孔彬選擇繼續留在軍營,再次向強軍夢發起了衝鋒。

當戰友問道:「如果今年提幹不成,你作何打算?」「當不了幹部,我就要當廣州軍區最牛的士官——不,是全軍!」潘孔彬的回答讓人肅然起敬。

將個人夢想融入戰位,把理想追求融於強軍實踐。2014年8月,潘孔彬所在某新型防空飛彈營進行首次實彈射擊,發射4枚飛彈成功命中目標。個人在崗位實現價值的同時,他也圓夢提干成為防空兵指揮學院一名學員。

潘孔彬身上釋放出的正能量,持續影響著身邊的人。其表弟洪薈基、鄭振傑紛紛以他為榜樣,光榮入伍。去年8月,該團20餘名滿服役期大學生士兵主動申請留在軍營繼續追夢。如今,該團官兵人人對照強軍目標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微目標」,推動強軍目標在基層落地生根。

國不富無以強兵、兵不強無以保國。潘孔彬說:「個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相連,才更有意義;個人的夢想,只有融入強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人生才更有價值。」

_81)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912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