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盡心機防範以後最終宣布放棄:俄同意向中國再出售一項先進技術

中俄重型直升機聯合研發項目是中俄重要合作協議之一,雙方意圖進行強強合作,實現雙贏的目的。如今各項工作正在推進中,近日又有新消息:整個項目的資金將全部由中方負責,也許有人會感到有點意外吧,如果是真的,那麼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掌握財政權,誰管錢誰說話有分量。

米26在俄軍中占有重要地位

俄方一直費盡心機防範中方,否則雙方也不會自2008年開始接觸,到2015年,普京訪華時才簽署相關協議。中國可不是與印度,只會充當一個付錢的角色。中國尋求與俄方合作,只是因為我們缺少經驗,而不是缺少能力。俄方所依賴的只是:「他們從未生產過重型直升機,在這方面毫無經驗,而俄羅斯是可能向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的唯一國家。」

最早俄方只是讓中方參加俄米46項目,可惜被中方拒絕,實際上,在技術研發協議沒有簽定的情況下,中方已經開始了許多工作。2015年9月,中國對外展出國產重型直升機的模型,並公布了相關參數,這意味著無論俄方參與與否,這個項目不會停下來。

中國推出的重直模型

最終俄方宣布放棄,同意向中國提供相關技術,這意味著,俄方再次向中國出售一項先進技術,目前真正掌握重型直升機的國家只有二個:美國與俄羅斯。如今再次讓步,交出財政權,這其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主導權的問題,誰聽誰的,新產品的智慧財產權歸屬於誰。如果結合,俄方專家此前的說法:「最終誰將擁有智慧財產權,目前還很難說。」這也許意味著,誰負責全部費用,智慧財產權歸誰。

中俄重直的設計方案以米-26為原型,進行重新設計,只保留氣動外形及布局,主旋翼為8片槳葉;尾槳5片槳葉;採用烏克蘭為該項目專門研製新型AI-136T渦輪發動機。正常推力功率為11500馬力,應急時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4500馬力,全球功率最大的直升機用發動機,稱得上:超強發動機的名稱。由於採用並列雙發動機方案,一共安裝2台,其正常功率達到23000馬力,應急時29000馬力。如此動力,可以保證最大起飛重量38噸,最大外掛載重量為15噸。除了機艙可載60人外,也可以吊運卡車炮,其運力堪比運輸機。更重要的是,新發動機改進了在高溫、高海拔區域的使用,具備在實際使用中,吊運一輛輕型裝甲車,爬上6000米高地的能力,相當驚人了。現有的直升機能飛過6000米高度就是創記錄級別的,載重物就不要想了。

黑鷹直升機為唯一適合高海拔地區使用的型號,至今依然處於服役之中

也許有人認為,這個性能指標不及米26,屬於縮水版,但是適合於我們的需求。技術發展要一步一步來,進行跨越式發展,往往欲速而不達,功倍事半,印度已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有必要親身體驗一下嗎?再說了,小也有小的好處。米-26的主要缺點就是體形過大,不易操作,適當的縮小一點,可以讓它變得更加靈活,也更容易操作,我們的需求並非簡單的載重量更大,適應高溫高濕環境,以及高海拔地區使用才是真正的關鍵。

中國僅有少量的米26

不管怎麼說,中俄合作對於雙方都有好處。未來這款直升機不僅在民用領域發揮作用,也可以軍事領域一展才華,成為我軍重要機型之一,大大地提升我軍快速部署能力,輸送大量裝備與人員,特別是大型軍用裝備。據估計,僅中國自身未年的需求不少於200架,如果加上國際市場的,也許就是千架規模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8933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