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殲20服役了,中國空軍進入五代機時代,曾經的主力戰機殲七自然功成身退,正逐步退出現役,回顧其歷史,讓人不得不感嘆不少的。上世紀60年代,我們引進米格21技術,發展起殲七系列,經過大約20年的消化之後,到了上世紀80年代,殲七發展史上的好時代。
殲七M
那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殲七M,以殲七Ⅱ的基礎的出口型,上世紀80年代時,這款戰機曾在國際市場上混的風生水起,先後出口300架以上,不僅投資的錢收回來了,還賺取2億多美元的利潤,那可是中國外匯儲備只有30億美元的時代,非常難得。
論起來,其研製實際是為避免合同違約的損失,原來1981年時,中國向英國馬可尼公司引進了航電系統,預定用於升級殲七Ⅱ,後因項目調整想取消這個引進合同,成飛公司方面認為取消合同,因違約會帶來大約4000萬人 民幣的經濟損失,於是大膽提出利用引進設備,造一款出口型戰機:殲七M。
殲七M
這裡必須提一下,殲七M的成功確實離不開這個西方國家:英國,其提供的先進航電設備為整個項目的重點,為該項目及中國航空技術的進步沒少出力。經過與英方合作進行測試及調試設備,讓中國第一次全面與系統地接觸西方航電設備,尤其是技術理念方面的認識相當有價值。
1983年8月31日,F-7M原型機首飛,與原型相比,進行了超過30項改進,主要發動機改為一台WP-7BM發動機,起落架得到了加強,坐艙採用新的防鳥撞風擋玻璃,換裝有西方航空電子設備,其中包平顯儀和目標瞄準計算機,即956HUDWAC;一部經改進提高了反電子干擾性能的新型遠距測距雷達;一台新型大氣數據計算機,以及雷達高度表和敵我識別系統、更安全的無線電通訊收發兩用機等。在外觀上,主要區別就是空速管移到了機頭錐的上方,偏置在右側;和一副加強的起落架。該機除了2門30毫米機炮之外,擁有5個外掛點,可以加掛霹靂-7、霹靂-2,火箭彈及航彈、副油箱等。
進一步改進的殲七MG
這是成飛公司第一次自主經營,沒有國家經費支持,僅靠企業自身太過冒險,事實證明這一把賭對了。經過改進之後,該機性能有相當大的提高,自然吸引了不少客戶。項目才開始,約旦即採購140架的殲七,因迫切需要只得先交付60架部分改進殲七B,待殲七M定型後,在1987年之前,交付也其餘的80架,這些飛機實際交付伊拉克,同時,殲七B也先後出口多國。
伊拉克的殲七M
巴基斯坦也對殲七M產生濃厚的興趣,簽下了一筆60架的訂單,還有孟加拉、伊朗、辛巴威等國採購。1987到1993年,殲-7M型共出口多達164架,如果再加上伊拉克的140架,至少300架,加上後繼研發與出口的其它幾個型號,殲七的出口數量就更多。
孟加拉國的殲7M
國內外的訂單,讓那一時期的成飛處於高速運轉狀態中。憑藉著殲七M系列的研發與生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包括,研發、生產、管理等多個方面,這為後來進一步的發展創新了條件,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成飛開始了殲10項目的研發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890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