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深陷「三國殺」:半島到了最危險時刻?

Alinna ...| 2017-04-28| 檢舉

【圓桌名稱】維觀天下·東亞和平圓桌會議第三期

【主辦單位】維觀天下、東亞和平研究院

【圓桌主題】朝鮮深陷「三國殺」:半島到了最危險時刻?

【討論背景】

雖然朝鮮的「太陽節」在相對平靜中度過,但戰爭的陰雲並未遠離半島。韓國代總統黃教安4月20日在政府首爾辦公大樓主持召開部長會議,強調繼續加強韓美同盟關係,密切關注朝鮮挑釁的可能性,並加強應對態勢。韓聯社的報道稱,朝鮮16日試射飛彈雖然失敗,但考慮到其挑釁言行和朝鮮建軍85周年(4月25日)即將到來,朝鮮隨時有可能發起新一輪挑釁。 另一方面,4月21日至22日,朝鮮勞動黨屬下的「朝鮮亞太和平委」發言人、朝鮮外務省發言人以及朝鮮官媒《勞動新聞》等連續發表聲明,其中針對中美合作對朝鮮施壓,表示「朝鮮不會向中美屈服」。

嘉賓介紹:

金相淳(主持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韓國東亞和平研究院院長、韓國統一部海外教育委員

崔志鷹:同濟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半島研究室主任

趙亞贇:北京大學公共財政中心研究員

王曉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莫斯科大學外籍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政治學博士後

孫興傑: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教授

日吉秀松: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副教授

金相淳:

4月15日「太陽節」之後,朝鮮過16日就試射飛彈。而為了祝賀這次朝鮮建軍85周年(4月25日),朝鮮一定會做出一些動作。朝鮮會做哪些動作?譬如,是否會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或是試射中程彈道飛彈或洲際彈道飛彈?

崔志鷹:

我估計短期內朝鮮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或發射洲際飛彈的可能性不大,最多發個中短程飛彈而已。因為在國際社會對朝制裁的情況下,朝鮮繼續進行力度很大的核導開發的資源和能力越來越有限。再加上任性、張揚的特朗普上台,朝方也會顧忌萬一踩了紅線,美方是否真的會動武。

另外,朝方在核試和洲際飛彈的發射方面,在技術上還有改進和準備的需要。朝鮮資源有限,要儘可能保證每次行動確保成功。

金:

由於朝鮮核武研發已經到達了最後的末端階段,朝鮮現在不能停下來擁核目標。這次4月25日朝鮮建軍85周年是象徵性的日期,一定會做出擁核目標有關的措施。

其中,我認為,朝鮮會試圖進行第六次核試驗,這種可能性很高。因美國實際上施壓,促使中國對朝鮮進行強烈地、現實地、實踐性的制裁。中國的選擇有限,經過與美國討價還價向朝鮮採取比過去不同的壓力。由於中美合作對朝鮮制裁,朝鮮再也沒有力量和時間堅持下去。

因此對朝鮮而言,大體上選擇的就是三種,要麼就該做的事情繼續做下去;要麼就回到對話機制上,邊聊邊進行核武進程;最後的選擇就是與中美進行談判,雙軌並行和雙暫停類的方式確認政權安全和經濟發展空間。但朝鮮還是會選擇第一方案,就是試圖第六次核試驗,進行中程或洲際彈道飛彈試驗。而且可能這些同時做。

王曉偉:

朝鮮在太陽節之後試射飛彈,不意味著在朝建軍85周年一定會悍然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慶祝活動肯定會進行,由於中美對朝的施壓,朝鮮會變的更加謹慎,即使有試射的計劃也會有所收斂,我們看到美國通過各種渠道向朝鮮主要傳達了三個方面的信息:

一,美國的武力威懾強大,無論是航母編隊還是潛艇都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二,美國聯合中國施壓,主要目的不是要更迭朝鮮政權,而是明確針對朝鮮的核武計劃,我們看到美國施加了多種形式的壓力,中國也退回了朝鮮的煤炭船隻,還在其他方面限制與朝鮮的貿易,外界還傳出了禁止出口朝鮮原油的消息。

三,朝鮮對待美國的施壓多年來已經非常有經驗,擅長以小博大、屢屢得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試射飛彈的失敗不排除是示弱性質的「表演」。

孫興傑:

我也認為朝鮮不會觸碰到中美韓劃定的紅線,中美元首會晤,實際確立了在朝核問題上的共同立場,就是無核化,至於說以何種方式去核,中美之間是有分歧的,但是不能否認,核試驗或者遠程飛彈發射就是碰到中美的底線了。作為一種情緒發泄,朝鮮極可能進行中程飛彈的發射,打下擦邊球。

日吉秀松:

我認為,朝鮮會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還有可能舉行軍事檢閱,再次向國際社會顯示其軍事力量。根據目前國際社會的壓力,特別是中國的努力,現在還有俄羅斯也加入其中,朝鮮應該感到巨大的壓力,因此,朝鮮不會在建軍節實施核試驗,但有可能發射「衛星」以示紀念。總之虛張聲勢的動作一定會有的,但不會出現過激的行為。還有日本與美國的軍事演習也在緊鑼密鼓進行,這些都是一種壓力。

趙亞贇:

我比較贊同不會搞核試驗,但會打些擦邊球。金正恩雖然採取冒險政策,但他畢竟不是個瘋子,還有有理性的。他的目的是希望美國能夠向其提供安全保證,現在特朗普公開表示不希望推翻朝鮮政權,他的目的已經初步達到了。下面可能搞些擦邊球後,接受中國六方會談的提議,對內宣傳世界列強都已經被金將軍震懾,美帝國主義被迫同意和平。

王:

剛才金相淳老師講的很對,朝鮮對待其核計劃視作自我安全的生命,會想方設法「拚命」的繼續推進核武計劃;但是作為弱勢的一方,朝鮮不會輕易碰紅線,面對中美俄的壓力,朝鮮會選擇體面的與各方合作。 這裡面還有個折中方案,就是凍結朝鮮的核計劃以換取取消各大國的打壓,這個方案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

趙:

朝鮮可能會要求美國與其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提供援助。

日吉:

但是用核訛詐應該不會有太多效果。

維觀天下:

提問王曉偉老師,你剛才提到,朝鮮會選擇體面的方式與各方合作。在您看來,所謂的「體面的合作方式」具體指的是什麼?如果朝鮮會將合作作為選項,最可能優先和哪一方合作?

王:

體面的方式是美韓先停止演習和先撤走航母,朝鮮的朋友太少,如果選擇合作首先會選擇中俄。由於中國也在加大對朝鮮的制裁,朝鮮最有可能選擇的合作對象可能會是俄羅斯。

金:

朝鮮可能對新浦級潛艇(鯨魚級)進行改裝,使其可連發多枚潛射彈道飛彈(SLBM),具有了重要的投射能力。這些威懾能力覆蓋了韓國和日本以及關島美軍基地。朝鮮正在建造能發射3枚以上的3,000噸級新型潛艇。其新建造的新型潛艇會向美國本土具有投射能力。各位對這方面有什麼想法?

王:

如果朝鮮具備SLBM的技術能力,意味著朝鮮既有子彈又有槍,可以把核彈打的更遠,甚至是美軍的基地,這個是美國很擔心的。

趙:

朝鮮本身的技術能力並不高,而中國現在對其冒險政策很惱火,也不會進行技術支援,這樣俄羅斯的態度就成了關鍵。如果中國施加壓力,俄羅斯也保證不對朝鮮進行技術援助,朝鮮很難獲得真正有戰鬥力的潛射技術。

孫:

我認為,金正恩在打核武的游擊戰,如果中美之間的合作相當可信,美國給予朝鮮的軍事壓力足夠強大,金正恩就不會進行核試驗,尤其是遠程飛彈發射。但是金正恩未必願意坐下來談判,更不願意去核。如果外部的壓力稍微小一些,或者中美之間在其他問題上出現分歧,朝鮮的機會可能就來了。

日吉:

無論朝鮮有什麼樣的能力在目前要與美國抗衡是不自量力,我認為朝鮮不至於傻到對美軍基地動手。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時成功了,卻迎來了徹底失敗。

金:

請問日吉秀松老師,日本專家和日本輿論對於朝鮮攻擊日本的可能性如何看?

日吉:

一部分政治人物與專家是強調核威脅、擔心和襲擊,其中擁有著其他目的。當然每天新聞報道都集中在朝核問題上,對民眾心理會有一定的壓力。 我個人認為,朝鮮如果真的動用核武,一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不會愚蠢到那種地步。

金:

王曉偉老師可以站在俄羅斯視角講講。

王:

俄羅斯在朝鮮半島也是有利益的,但是是在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情況下,俄羅斯也不希望打,朝鮮也是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另外朝鮮的人力對俄羅斯開發遠東具有意義,可以改善遠東人力稀少的局面。再一個就是俄羅斯希望朝鮮半島,包括韓國,統一使用俄羅斯的電力以及鐵路網的聯通。

金:

如果朝鮮在4月25日沒有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朝鮮將來會不會進行第六次核試驗?如果進行,朝鮮什麼時候進行核試驗?第六次核試驗會比過去有哪些不同?

孫:

我認為,未來金正恩會進行第六次核試驗,從金正恩個人來說,核武就是他合法性的來源,上台五年多來,他在核導方面取得的成績遠遠超過其父親。第四次核試驗之後宣布擁有氫彈,第五次核試驗的時間點選擇在9月9日9點,朝鮮已經成為擁核國家。

現在朝核問題已經是如何擁有核威懾力,也就是遠程核打擊能力,也就是要對美國本土有核威懾力。這是美國的底線。在中美合作去核的大背景下,尤其是習特會之後形成的中美「蜜月」氣氛之下,我認為,金正恩會躲避一下,也就是游擊戰術。但是很難確保中美關係一直保持這種密切合作。

另外俄羅斯是個變數,俄羅斯可能將朝核作為撬動敘利亞問題的工具。因此,大國協調和大國治理還是有很多變數。一旦外部環境稍緩,朝鮮進行核試驗就非常可能。從第五次核試驗的時間點來看,朝鮮核試驗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穩定。

崔:

未來朝鮮選擇某個時機進行第六次核試驗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我估計是在朝方對美國的對朝政策完全失望之時。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最近表示,美國無意更替朝鮮政權。這說明美國還保留著未來與朝鮮現政權打交道的餘地。只要朝鮮態度有變化,未來美朝重啟對話還是有可能。朝鮮新設外交委員會可能也有這方面考慮。別看目前美朝雙方劍拔弩張,但實際上雙方都留有了未來關係緩和的餘地。目前美朝都在摸對方的底牌。

金:

朝鮮半島是否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或者說歷史轉折關頭?我認為,朝鮮已經到了使周邊國家考慮做出歷史性選擇的時期,不僅美國和朝鮮要選擇最後的手段,還有中國、韓國、俄羅斯都可能被動地參與選擇的過程。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五個國家都不願意選擇打仗的籌碼,但日本非常期待在半島發生戰爭,獲得更多的自身利益。日本這次已經幾次表態了希望半島再次發生戰爭,還煽動發生戰爭。

如安倍給美國要求,如美國攻擊朝鮮,希望注意在朝鮮的日本人的安全包括被綁架有關人,還說日本對半島難民可以選擇性接受,對日本不利的不接受等的發言。安倍利用這次的克服自己夫人的腐敗醜聞,克服日本經濟下降,把自衛隊轉換國軍等的低級政治構想。我相信日本各個領域裡存在很多正常想法的朋友們,他們不會這麼想。現在應該大家注意如何預防半島再次發生戰爭。

趙:

朝鮮第六次核試驗什麼時候進行,會不會進行,不取決於朝鮮本身,而是取決於美國與中俄的協調。如果中俄都堅決反對朝鮮搞核試驗並採取措施,比如斷油,朝鮮一意孤行的可能較小。當然如果壓迫過甚,金正恩覺得中俄鐵了心要換他,搞核試驗表示自己同歸於盡的決心還是很有可能的。

現在中俄步調不一致,中國堅決反對,而俄羅斯似乎認為朝鮮鬧一鬧會減輕美國在敘利亞的壓力,對朝鮮有一定縱容的傾向。這樣金正恩可能會覺得即便中國制裁他,但有俄羅斯的支持也沒有問題。這樣一來,朝鮮搞第六次核試驗的可能性很大。

但潛射核武器方面,俄羅斯應該會比較謹慎。

美國對朝鮮進行軍事打擊的困難在於,沒有能力在突襲並控制3座核基地的同時,還能將三八線附近的朝鮮萬門火炮一次性摧毀掉。即便中美聯手,這個任務都很難完成。而中國絕不接受朝鮮核基地泄露。

王:

朝鮮已經決心實施第六次核試驗,面臨當前巨大的壓力下臨時會被迫有所收斂,這並不是永遠擱淺,會在等待合適的機會實施,比如在局勢平靜的情況下,比如在中俄改變態度的情況下,或者獲得某種默許的情況下,現在朝鮮在核武器方面已經有了5次試驗,如果進行第六次,意味著朝鮮的軍事反擊能力會得到進一步加強,這無益於朝鮮半島的局勢。

金:

在4月25日建軍85周年期間,萬一朝鮮沒有進行第六次核試驗,那我認為其核試驗可能是韓國大選投票前後左右。這次朝鮮的第六次核試驗比過去不同主要是:首先,這次第六次核試驗是多枚和多種的綜合性試驗,並其多枚多種試驗的時間差異不大,基本上同步進行;其次,朝鮮會宣布完成擁核試驗。

日吉:

朝鮮將來還會進行核試驗,但不會在今年,朝鮮當局會在國際社會遇到其他棘手麻煩而無暇關注東亞時進行或是國際社會不太關注朝鮮核問題時出其不意地進行。不過,如果朝鮮的核武器已經完全獲得成功的話,可能在相當長的期間內不會進行新的核試驗。朝鮮繼續核實驗的話,很有可能刺激日本國內呼籲擁核的民意,則會使東亞地區更加複雜化。

金: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美國將採取何種作戰方案?外科手術式打擊、斬首行動還是摧毀核設施?我認為,如果美國真要打朝鮮,不會採取外科手術式打擊,這不完善。應該進行全面毀滅性打擊,把所有的攻擊目標都得打,完全摧毀所有的軍事設備,不讓朝鮮做出任何反擊。對800個目標,用8000個各種飛彈打40分鐘完成,還接著打到完全摧毀的全面性攻擊,一直打到朝鮮不能還手。

美國可能的打擊順序是:

一、先打彈道飛彈基地雷達基地;

二、指揮部和重要核武設施;

三、軍事基地;

四、核武試驗設施。

美國會不會對朝鮮動手?如果會動手,為什麼?什麼時間,或什麼樣的條件下美國會對朝鮮動手?如果不會動手,為什麼?

趙:

美國不會動手。就像剛才說的那樣,中國絕不接受核泄漏,韓國絕不接受首爾被摧毀。這樣就要求美國要在瞬間摧毀朝鮮三八線的炮群,完全控制住朝鮮核基地,這根本不可能。所以我認為美國不會真的動手,而是更希望通過武力恐嚇,中國協同制裁,同時以承認金正恩政權為條件,軟硬兩手迫使朝鮮就範。

金:

我認為,美國是否對朝鮮動武的可能性現在是一半一半。美國對朝鮮動武的條件主要有兩種背景:首先,美國讓中國直接制裁朝鮮,但如果中國拒絕美國的要求,或是沒有採取實際性行為,造成朝鮮不停核武研發動作。其次,朝鮮強烈堅持擁核國家的目標,進行大規模的多枚和多種核試驗。

至於美國何時動手,據報道,中朝談過棄核時間,各自主張三個月和三年。但還得要繼續談。看朝鮮因素和中國因素,這兩個前提是否對接而決定。但美國不會給朝鮮和中國太多的時間。

崔:

美國把對朝政策的所有選項都放在桌面上,包括對朝動武。我認為對朝動武是美國最不願選擇的、也是最後的選項,絕不會是首選。因為美國非常清楚對朝動武會帶來怎樣嚴重的後果。朝鮮不是敘利亞,它有較強的反擊能力。不僅首爾可能被毀,而且朝核設施被炸可能會引起核爆炸,核災難。

而且,朝鮮政權危急時,也可能核自爆,或亂扔飛彈和生化武器。屆時不僅朝鮮半島將生靈塗炭,而且將殃及周邊鄰國。駐韓美軍和駐日美軍都難「獨善其身」。美國不得不慎重考慮對朝動武將付出的巨大代價,不會輕易實施動武。

歐巴馬之所以對朝實施了8年「戰略忍耐政策」,是他看到了對朝動武這一仗的確不好打。不僅將使美國再次陷入「韓戰」的泥坑,而且有可能與中、俄發生衝突,甚至引發世界大戰。儘管目前特朗普的外交安全團隊都是對朝強硬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朝雙方最終還得回到對話的軌道,因為戰爭是無法實施的選項。

朝鮮半島之所以幾十年未開戰,就是保持了雙方誰也不敢先動手、誰都知道其嚴重後果的恐怖式平衡。這種恐怖式平衡不可能用戰爭手段來解決,最終還是要靠對話來解決。

日吉:

我認為美國不會對朝鮮發動軍事行動。原因就是在於朝鮮擁有核武,不管朝鮮的核武是否成熟,但是擁有核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旦發生戰爭,後果很難預料,這也是特朗普光打雷不下雨的原因,這包括了先前報道稱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已經向朝鮮海域移動,被指誤報就可以看出一斑,特朗普目前還只是在口頭上做文章。朝鮮的核問題應該在中國的外交壓力下有可能獲得成果。

王:

美國對朝鮮不會一味的克制,如果朝鮮一意孤行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有可能成為美國對朝鮮發動軍事打擊的理由,屆時美國會通過國會授權動武,也會爭取聯合國授權動武,也有可能直接打擊,美國空襲敘利亞就是在沒有調查的情況下繞過國會及聯合國直接採取的行動。

目前美國採取的策略還是以武力威懾為主,爭取利用中國的影響力對朝鮮施壓,實際上在韓國新總統沒有選出以前,動武的可能性並不大,韓國缺乏統一指揮力的情況下也不會輕易同意美國動武,朝鮮有個邏輯就是「美國打我,我就打韓國」,意義就在於此。當然,考慮到特朗普不按規則出牌的習慣,意外動武的可能暫時還不能排除。

孫:

動武的可能性取決於美國對朝核威脅的判斷,如果朝鮮拒絕談判,拒絕停止核導活動,尤其是具有了比較穩定的遠程飛彈,在理論上給美國以核威懾力,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因為觸碰到了美國對日韓軍事同盟的承諾的可信性。無論日本還是韓國都不會相信,美國願意冒著被朝鮮核打擊的風險去保護盟友。如果這樣的話,日韓也會發展核武器,美國在韓國駐軍的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美國在朝鮮擁有核威懾力之前可以將朝鮮視為棋子,但是一旦踩過紅線,美國動武的可能性就會急劇上升。

當然,現在中美合作去核,提供一種和平去核,核武換和平的可能。一方面美國還沒有做好動武的充分準備,新政府對朝政策還沒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中國、韓國都不願意看到半島發生戰亂,如果可以以非武力的方式解決朝核,美國也是樂見其成。

對於中韓兩國來說,需要做好準備,朝鮮去核或者解決朝核需要兩國合作,也需要兩國付出相當大的成本。就像一塊膿包一樣,很難無痛處理。

在動武的問題上,中韓的發言權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冷戰以來,美國用武力解決問題已經是慣性,尤其是共和黨政府。特朗普任用職業軍人,重整軍備,一旦和平去核不可能,動武將是別無選擇的選擇。至於如何打,可能是五角大樓認定比較妥當的模式。

趙:

贊同孫興傑老師的說法。我認為潛射核武器是美國的紅線,不會容忍。一旦美國覺得朝鮮直接威脅自己本土,可能會犧牲韓國利益。

金:

孫興傑老師強調,「在動武的問題上,中韓的發言權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這真是一種悲劇。如何遏制美國為主的動武確實現在面臨的困境。

日吉:

無論韓國還是日本,要發展核武需要美國同意。美國沒有默許韓日不可能發展核武。

王:

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是成功的企業家,還不是成熟的政治家,這個需要一個蛻變的過程,他自己聲稱國際問題是通過電視上了解的,軍事上、外交上很大程度的依賴其幕僚,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他的不按照規則出牌的習慣,不僅僅是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特朗普還會有「意外之舉」。

金:

如何才能遏制或預防朝鮮半島再發生戰爭?哪些國家可以對阻止半島再次生戰起作用?

崔:

在遏止半島戰爭方面,我認為首先,各方要對戰爭爆發後的嚴重後果有個清醒認識。一旦開戰,各方都是輸家,沒有贏家。現代戰爭的慘烈是人們所無法想像的。一切有良知和理智的人們應當盡力阻止戰爭。

其次,各方應儘快回到對話軌道。高壓和制裁只能延緩朝鮮核導開發的進程,但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唯有恢復對話,相互讓步,達成妥協,逐步取得互信,改善關係,才是打破僵局,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朝鮮有生存、發展、保障安全的訴求,其它各方應當尊重、理解朝方的合理訴求。不應妖魔化朝鮮,更不應想法搞垮朝鮮。當然,對朝鮮一味搞核導開發,影響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舉動,各方也要堅決反對。

再次,韓國和日本都是美國的盟國,韓、日在勸阻美國對朝動武方面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半島發生戰事,首當其衝受害的是韓國。韓國從自身的民族利益出發,應當全力阻止戰爭。

另外,中、俄也應明確表示:反對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

金:

在半島問題上能夠阻止美國對朝鮮動武的國家是唯一的,就是中國。除了中國以外任何的國家都不能阻止美國對朝鮮的動武,包括俄羅斯和韓國。韓國和俄羅斯只能與中國合作給美國壓力,可以試圖預防半島發生戰爭,但只能是試圖而已。實際上中國擁有能夠阻止美國的力量。現在中國應該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用。如果美國單獨打朝鮮,韓國不能不參戰,這是完全被動的。

趙:

阻止半島發生戰爭,中美會起最大作用。如果中國徹底斷絕對朝鮮物資供應,時間一長,朝鮮受不了。雖然俄羅斯可能給予一定援助,但由於俄羅斯經濟力量較小,無法彌補中國嚴厲制裁的空缺。而美國擁有最大的武力,如果朝鮮真的對其構成巨大威脅,讓它覺得即便犧牲韓國和駐韓美軍,甚至與中國鬧翻也值得,朝鮮真的就要被從地球上抹去了。

日吉:

用施加壓力與對話兩種方式同時進行。當然,中、俄、美三國立場和諧,三國聯手合作的話就可以制止半島再次發生戰爭。但是,以外交努力與經濟制裁方式為主。一味強調戰爭手段最終受害的是無辜的平民。我們要制止戰爭要從無辜民眾出發。

王:

多方協商拿出方案是避免戰爭的唯一出路,凍結或解除朝鮮的核計劃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核心,毫無疑問,多方都負有解決問題、拿出方案的責任,主要看朝美兩國要認識到戰爭是沒有贏家的,應該保持克制,努力把戰爭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孫:

威懾失敗就意味著戰爭,現在半島上演著雙重威懾,一是中美合作來阻止朝鮮進一步核導開發,以免局勢失控,而美國其實也做出了一些讓步,只要不進行核導開發就可以坐下來談判,還承諾不試圖推翻朝鮮政權,也就是說中美威懾的目標是朝核,不是朝鮮政權。

另一方面,金正恩試圖在中美合作或者美國動武之前儘快實現自己的核目標。因此,雙方還不在一個頻道上。如果中美和朝鮮對彼此徹底失去了信心或者出現重大誤判,威懾過程中說下的「狠話」,就會兌現。戰爭的悲劇也就來了。

阻止半島出現戰爭的關鍵在於中美俄,尤其是俄羅斯能不能一心一意地將去核,如果大國之間有共識和默契,金正恩不會冒死搞核。韓戰其實就是威懾失敗的例子。除了中美俄之外,韓國的立場也很重要。在大國之間,韓國具有四倆撥千斤的作用。

金:

中美能否在對朝政策上達成一致?我認為,中美在亞太存在「共同利益」和「博弈利益」,但這次可以從半島問題開始啟動中美兩國合作協商,可以以半島問題啟動新型大國關係。我很羨慕地給中國建議,趁這次機會,中國再次提出新型大國關係,與美國討價還價,可試圖第三次大交易。第一是建交,第二是改革開放的經濟合作。這次是新型大國關係在西太平洋的和平發展。

孫:

非常同意金院長的看法。我也觀察到這次「習特會」,習主席提出要以「政治決斷」和「歷史擔當」來面對未來45年的中美關係。這次習特會至少在朝核問題上達成了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絕不會出現第二次韓戰。

趙:

應當指出,目前媒體總是說朝鮮想發動戰爭。這個有失偏頗,朝鮮並不想發動戰爭,金正恩只是希望能通過核武器自保。但美國對其擁核很敏感,一直有消滅北韓的企圖。如果特朗普這次真的願意放棄消滅金氏政權的想法,以給予安全保證的條件換得朝鮮去核武,還有很有希望達成協議的。

金:

東北亞想要實現和平與安全,並是不簡單的事情,但必須要作到。這方面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周邊國家對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做?

崔:

關於東北亞和平安全方面,我認為最大的障礙,除了冷戰意識殘留以外,還有一點就是東北亞各國區域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缺乏。東北亞國家共處於儒家文化圈,這種傳統政治文化內涵塑造了強烈的國家至上主義、權威主義和以皇權為中心的民族認同,其內在價值體系原生性地缺乏地區整體意識,也就是命運共同體意識。國家之間彼此區別,形成一種「自我」和「他者」的關係。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以及冷戰的對立,使得東北亞國家始終處於矛盾衝突的對立之中,地區認同意識被肢解成敵對的國家意識。

還有,東北亞國家相互間存在的「歷史問題」容易激發民族主義情緒的增長,造成相互關係處理上的民族情緒化,這直接損害了東北亞地區國家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破壞了地區合作中必不可少的社會心理基礎。

因此,東北亞各國增強區域認同感和命運共同體意識顯得尤為必要,它主要包括區域主體意識、憂患意識和共生意識。我們要建立一個能夠在安寧的時候共同發展、危機的時候共同應對的新型命運共同體。當然,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金:

東北亞地區沒有互信機制,主要六方國家的雙邊關係之間根本沒有存在互信關係。我個人認為,在東北亞地區的互信是,除了美日關係以外,沒有任何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有互信關係。韓國很擔心美國將會排除韓國而進行任何半島措施,包括美國對朝鮮進行談判或甚至動武。

因此為了追求東北亞和平安全,首先需要有關國家之間加強雙邊關係,進而增強多邊關係。針對一些問題,儘量利用這些雙邊和多邊關係打造「出路」,而不是爭論爭議。為建立互信關係,先「無條件」進行多種對話機制。關鍵是啟動對話機制,不是先定任何目標,啟動對話機制的目標就是為定對話的目標和進程方法走向。

維觀天下:

提問金相淳老師,為什麼你單單認為只有日美之間存在互信?

金:

除了美日外,東北亞其他國家之間沒有互信,包括韓美之間。第一,日本本身靠美國甚至完全被控制下發展到今天,這是二戰以來長期性的合作,已經這種合作是非常穩固的;第二,兩國國家對東北亞安全方面的目標或擔憂是一致的,如怕中國軍事崛起,朝鮮擁核。但相對而言,韓國沒有那麼怕中國的軍事崛起,反而希望與中國合作達成統一大業。第三,日本怕半島統一,美國也擔憂半島統一。長期而言與中國和俄羅斯對半島統一的算盤不同。因此我才這麼說。

維觀天下:

這裡同時想請教日吉秀松老師,你認為日美之間存在這樣的可靠互信嗎?為什麼?

日吉:

我覺得互信必須是建立在完全自願聯盟基礎之上才會成立,但是一方出於管控,一方是出於一種安全的需要,必須依靠對方。這樣狀態下的互信是打折扣的。而現在的日美關係就是這樣。

王:

我繼續來談如何實現東北亞和平的問題。多方協商拿出方案是避免戰爭的唯一出路,凍結或解除朝鮮的核計劃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核心,毫無疑問,多方都負有解決問題、拿出方案的責任,主要看朝、美兩國要認識到戰爭是沒有贏家的,應該保持克制,努力把戰爭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日吉:

要實現東北亞和平,就要積極敦促相關國家開放門戶,積極推動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同時大力開展人員互訪交流。目前,東亞和平安全的最大障礙是相互信賴機制還沒有確立和核威脅。還要注意防止激化東亞地區的軍事競賽。

孫:

最大的障礙是東北亞尤其是朝鮮半島的冷戰遺產。客觀來說,朝鮮沒有走出冷戰的陣營思維,因為必須要發展核武器來實現自保,在一種叢林狀態中,就需要絕對武器實現絕對安全。朝鮮並沒有隨著全球冷戰結束而實現政治經濟體制的轉換,朝鮮還在冷戰時代,進而讓中朝邊境、三八線也沒有實現和平轉型。

隨著朝核的發酵,中美俄大國之間的博弈,讓陣營化成為可能,日本、朝鮮都是冷戰的獲益者,也堅持一種陣營思維。如果美日韓三邊同盟越來越可能,中俄之間作為被動反應也會緊密合作,朝鮮發展核武就有了更大的空間。

因此,東北亞和平的關鍵在於突破陣營化的思維,建立更加靈活的三角關係,其中中韓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金:

在建立東北亞和平機制方面大家都是一致的,但達到這目標上確實存在不少障礙,而且這不是雙邊關係能解決的。

東北亞的和平機制也不能繼續以朝鮮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為主導。這是否需要中韓、中韓俄也得主動合作,把美國和朝鮮拉到談判機制上?韓國沒有這些力量,所以我希望,中國能否多主動一些?

趙:

個人認為最大的障礙就是六方都缺乏信任,而又目標不一。對中國來說,最好的情況是朝鮮去核,美國撤軍。美國希望中國壓迫朝鮮去核,自己不撤軍。朝鮮希望繼續擁核,美國給予安全保證並援助。韓國希望朝鮮去核,美國不撤軍。日本似乎希望出現小規模衝突,自己趁機重新武裝。俄羅斯希望朝鮮在可控範圍鬧事,迫使美軍集中力量到東北亞,讓自己在敘利亞乃至整個中東填補真空。

現在中國和美國似乎達成了一些共識,但還是互不信任。中國擔心如果真的壓迫朝鮮放棄了核武,而美國不但不撤軍反而趁機向北進攻。美國擔心對中國做出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讓步之後,中國卻說解決朝鮮核問題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俄羅斯擔心中美私下交易,自己被出賣。韓國擔心既被美國拋棄,又被中國踢出市場,還被朝鮮攻擊。而日本雖然目前似乎處於很有利的位置,但也擔心中美韓私下交易,犧牲其利益。

所以個人認為,六方會談還是比較好的機制,最好常設化。不但談軍事政治,還可以先從經濟細節開始突破。

金:

中國對朝核問題提出「雙軌並行」和「雙暫停」的建議,各位對「兩雙建議」的可行性方面有什麼看法?如有可行性,為什麼?如可行性不大,又是為什麼?有沒有其他方案的可能性?

崔:

關於中國提出的「雙軌並行」和「雙暫停」方案,我認為是切實可行的。將解決朝核問題與朝鮮半島停戰機制向和平機制轉換相結合,可以使朝方逐步消除疑慮和敵對意識,增強互信,獲得安全感。由此可一步步來實現停止核試驗——轉變觀念——走向開放——半島無核化的最終目標。

其中,「雙暫停」是容易操作的第一步,朝方暫停核試驗,美韓暫停聯合軍演,先把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緩和下來,為重啟對話打下基礎。這「兩雙建議」目前尚未被美韓接受,我認為是美韓方面對這「兩雙建議」認識和理解還不夠。中方應繼續向美韓方面說明這「兩雙建議」。為了半島和平以及無核化,我想美韓方面最終會覺得這「兩雙建議」是切實可行的。當然,如有其它建議和方案也可提出來,只要它符合有利於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方向。

王:

「雙暫停」倡議和「雙軌並行」思路是一個整體。「雙暫停」倡議是著眼於緩和半島當前緊張局勢,著眼於為重啟對話協商找到一個突破口。「雙軌並行」思路是為了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實現半島和地區的長治久安。中國的方案反映了半島問題的現實,抓住了目前問題的焦點,也照顧了各方最緊迫的關切,符合聯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的努力方向,是一個客觀公正、合情合理、現實可行的設計。

「雙暫停」倡議和「雙軌並行」思路是中國提出的一個可行的方案,需要多方認真負責地去協商,現在還沒有看到朝鮮方面的回應,如果想避免戰爭走和平之路就必須讓各方坐下來協商,當前最大的問題是朝鮮現在還不在談判桌上。我個人預判這次朝鮮半島危機終會被化解,但是對峙的時間會比較長,戰爭可以避免,最終的結局可能是「朝鮮凍結其核武計劃」。

孫:

「雙停」在當下朝核近乎失控的情勢之下,應該是比較好的危機應對的機制。就是要暫時將目前的緊張氣氛冷凍起來,防止失控,以免不可收拾。

雙暫停的問題在於,到底誰先停下來,美韓與朝鮮幾乎沒有任何信任可言。而且美國已經拒絕了這一提議。如果要實現雙暫停就需要一個「中間人」作為保障,是雙方能夠步調一致的「暫停」。朝鮮想要的是一個終極的安全承諾,但是美國很難滿足,而美國則是要朝鮮放棄對美國有威脅的核開發,朝鮮也做不到。朝鮮的理想目標是帶著核武器與美國談判。在信任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很多看上去很好的主張,都難以實行。朝核問題可能是一個非意圖的演化結果。

日吉:

雙軌並行是一個極具理想的目標,這是中國一貫立場,中國當然不希望看到在自己身邊多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這一點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是任重而道遠。目前也只能先以雙暫時為目標,確保一時和平狀態,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當事國以及關係國家之間的協商與對話。這兩個雙的政策可行性不是很大,但只有這一方式暫時爭取和平,爭取時間說服朝鮮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

趙:

雙暫停作為雙軌並行的先期目標,切實可行,可以大大降低半島緊張局勢,對雙方都是個台階。但雙軌並行的最終目標,目前看來還很難實現。關鍵是美韓希望朝鮮無條件去核,而朝鮮則希望美國先給它安全保證。特朗普宣布不追求更迭朝鮮政權,這是一個好的信號。但讓美國一下子放棄多年堅持消滅金氏政權的目標,阻力也很大。還是需要以雙暫停為前提,六方都本著雙軌並行的目標來認真談,才會有出路。

金:

我雖然本質上同意崔志鷹老師和王曉偉老師的意見,可更加同意孫興傑老師和趙亞贇老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而日吉秀松老師的意見和我最接近。因此我想部分要補充與幾位老師不同意見。

我認為,中國難得提出「雙軌並行」和「雙暫停」的方案,但這些方案實現的可行性不高。

首先,這「兩雙提案」並沒具有實際性、現實性、可操作性。好像「雞和雞蛋爭論」那樣,無法控制前後順序或其順序同行。

其次,這些「兩雙」不能成為一種目標,也不能前提條件。一旦提出「兩雙」,這已變成這是個很堅固地目標或無核化的手段,導致了根本沒有談的空間。

在東北亞趨勢中,「無核化」是最基礎的目標,「和平共存」是更遠的目標。在這進程中,「兩雙」是達到「無核化」結果之前的一種過程或階段。因此現在需要的,首先是要進行「溝通階段」,以「無條件地多邊對話」和「按熱點話題分組對話」形式推動對話機制;其次,通過「溝通階段」進行「理解階段」,需要重新探討問題所在,先追求的是對對方的理解,把相互困境和難處以及問題何處,需要緊密溝通而理解;再次,經過「溝通階段」和「理解階段」,會進而進入到試圖「互信階段」。也就是說,沒有充分經過「溝通」「理解」「互信」過程,拿出任何的手段或目標都是「空談」的。

總結說,首先進行「溝通-理解-互信」進程,才能進行「兩雙」為手段或方向,「無核化」為其雙邊和多邊對話的基本目標,推動「和平共存」的長期目標。

趙:

贊同。所以先搞雙暫停,大家都同時放下槍,坐到談判桌上。我剛才提到最大的障礙是不信任,所以在談判前和談判期間,應該多做一些增加信任的工作。比如,美國更進一步表示願意跟朝鮮談判和平保證問題,韓國也停止對北方的宣傳。現在韓國有很多人對中國提出領土要求,這也讓中國擔心一旦南北韓統一,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會跟中國發生領土糾紛。這些都需要解決。

日吉:

我也贊同雙停先行,這一雙比較接近現實。比較容易操作。

金:

對,但這方面不是以美國為主,而是中國和俄羅斯為主加韓國。

崔:

搞「雙暫停」的過程就是溝通、增加互信的過程。

日吉:

是的,是對話的基礎。

金:

但是先提出目標就談的空間被拘束。有些國家又開始算盤,難得集合談。先提出「無條件的對話」,沒有對話的前提,而在對話中大家設計對話議題的進程,才是先可以暫停緊張局面,如拿出各個問題,對自己不利就不願意參加,大家都失去了緩和的機會,加深了更多的互不信任。

孫:

至少是先要談起來,非常贊成金相淳老師的觀點,「志同道合」,也就是在朝核問題上有切身利益的國家先要談起來。

日吉:

雙暫停必須建立在同時實現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會營造信賴氛圍。

王:

但朝鮮也有可能再來個以小博大,悍然進行第六次核實驗,如果它判斷美國不敢輕易打擊的話,因為如果形成事實,未來的談判桌上朝鮮會握有更多的籌碼進行討價還價。

維觀天下:

儘管現在美朝關係異常緊張、美俄在朝核問題上似乎也一直沒展開過多溝通,但是畢竟現在中美之間就朝核已經達到了基本的共識,韓國方面反戰情緒也達到最高點,而美朝之間其實也是存在可談判的空間和急迫性的。有沒有可能在目前的一片「雷聲」之後,不僅沒有「下雨」,反而還「放晴」,各國又重新開始談判?或者說,有沒有可能美、朝、中、俄、韓等國其實目前已經開啟了台面下的溝通?

日吉:

水面下的溝通很可能有,有可能是直接溝通,也可能是間接溝通。

王:

中美、中俄、中韓都已經開始高級別的溝通。

崔:

中、韓可以在美朝之間多做促進溝通、斡旋的工作。

金:

下面是自由提問環節。請問崔志鷹老師和趙亞贇老師,中國該不該對朝鮮進行更徹底制裁?更徹底的制裁是否有效?

趙:

中國曾經在2014年對朝鮮實施過嚴厲的制裁,切斷原油供應數月,朝鮮後來大部分車輛都無法開動。但即便這樣,朝鮮也沒屈服。當然這並不是說制裁毫無效果,但效果不像美韓日認為的那麼大。

崔:

中國在參與聯合國安理會對朝制裁方面已經盡了很大努力。但我認為中方不會置朝鮮於死地。朝鮮崩潰了,半島亂了,對中國沒有半點好處。所以中方對朝制裁也有個度。

金:

我認為,應該進行更多地、更嚴格地制裁。如果中國積極參與對朝鮮制裁,並堅持起碼半年,朝鮮就會拋棄核武進程。這對朝鮮人民也是好事。我個人認為,如果中國進行積極制裁朝鮮,而且能夠堅持半年,三個月之後開始朝鮮當不住,半年就面臨政權危機,朝鮮會回來談判機制上。

維觀天下:

請問崔志鷹老師和趙亞贇老師,假使朝鮮政權判斷美軍不會在近期對自己動武,那麼,在取得包括遠程飛彈在內的完全核打擊能力之前,朝鮮為什麼要和各國開啟談判?

趙:

在中國加大制裁的同時,如果俄羅斯不給予朝鮮技術和經濟援助,朝鮮應該無法獲得完全核打擊能力。或者中俄美都明確表示潛射和遠程飛彈是紅線,朝鮮可能會接受談判。畢竟金正恩的目標是保住金家政權,而不是要自我毀滅。

崔:

朝鮮在實現真正核武裝之前,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國際社會加大制裁的背景下,朝鮮的這段路越走越困難。國內經濟困境也會使內部矛盾加深。當朝覺得核武開發這條路走不通,開發成本和資源越來越枯竭的話,它會回到對話軌道。

維觀天下:

朝鮮實質上已經擁有核武器,飛彈打擊能力也迅速提升。有觀點認為,在六國中,韓國和日本正在喪失談判地位。各位老師如何看待這種觀點?日、韓兩國在接下來的朝核問題和半島問題上,又能夠扮演怎樣的角色?

金:

日本喪失了六方會談的地位,這種說法尚且可以同意;但說韓國喪失了談判地位,這可能是中國非主流學者的看法。第一,韓國是半島當事國,第二,由於韓美同盟關係,韓國願不願意還得與美國跟上,第三,南北對話也是重要對話機制之一,第四,如果朝鮮發動戰爭,這主要對象是韓國而不是美國本土。因此這些說法,我都沒有聽過。

關於半島朝核問題上韓國和日本不同地位和身份,需要進行釐清:薩德困境是中美或中美韓三方會談;朝核問題是加上朝鮮的四方會談;東北亞綜合安全問題上才是包括俄羅斯和日本一同參與的議題。

王:

韓國幾乎沒有軍事指揮權,幾乎都在美國手裡,這是韓國在未來談判中弱勢的一個原因,但是韓國是主要當事者的一方,談判會有一席之地。日本的情況有些微妙,日本軍事改革越來越拋棄了二戰後的體系,如果發生戰爭,客觀上有日本有利的一面,因為日本現在的地位相對很「超脫」!

日吉:

日本在朝鮮核武問題上將強化與美國軍事同盟關係,同時也給日本發展軍備帶來一個理由和機會。甚至會刺激日本國內要求擁核的民意。我並不認為日本或韓國失去了談判地位。因為朝鮮有一部分資金來源於日本,現在這一資金來源因為日本的制裁而中斷,日本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趙:

北韓不會因為韓國沒有指揮權就會諒解。朝鮮以韓國為主要打擊目標是因為攻擊韓國最容易。

金:

因此韓國希望不打仗,可日本和美國以及中國和俄羅斯的立場又不一樣。

王:

日本有個司馬昭之心,就是使日本的軍隊「合法化」,一旦開戰,日本軍可以冠冕堂皇的以軍隊的名義參戰,這樣就會去掉「自衛隊」的名號了,這是日本右翼苦心經營多年的夢寐以求的目標。

日吉:

現在不僅朝鮮核試問題,東亞要積極防止出現第三個擁核國家。

王:

另外,俄羅斯逆勢突圍在中東終於保留了一塊「自留地」,如果朝鮮選擇與俄羅斯合作的話,俄羅斯也會提高對半島局勢的影響,重新感覺一下昔日的榮耀,雙方可能「一拍即合」。

趙:

對,目前俄羅斯和日本是不安定因素。

日吉:

不過我認為,目前俄羅斯應該不會在朝鮮問題上與中美搞對立,因為,俄羅斯自身因受歐美製裁經濟有困難。

孫:

朝核問題、朝鮮問題以及東北亞和平問題就像洋蔥一樣,分很多層,但是又勾連在一起。剝洋蔥的過程肯定是很不舒服,「辣眼睛」,但是現在有沒有一種辦法說,一刀切下去,就萬事大吉了。朝核是武器層面的問題,尤其是朝鮮政權的穩定以及對沖美韓常規力量優勢的問題,實現一種新的戰略平衡。朝鮮問題與半島聯繫在一起,從二戰之後的分裂分治,雙方都沒有放棄統一的夢想。而東北亞和平機制,則是一種夢想,從近代以來的國際秩序轉型,非常困難。

崔:

對朝制裁和重啟對話應該並重,而動武不應成為選項。

王:

打殘朝鮮也不符合中俄利益,畢竟在自己的家門口,這塊戰略縱深地關係到兩國的核心利益,所以朝鮮還有那麼一點底氣,也是特朗普以不更換朝鮮政權換取中俄對無核化支持的原因。 我個人的意見是,特朗普過早的公開自己不以更迭朝鮮政權為目的實際上不夠高明,這樣朝鮮有了底氣會讓未來的和談讓美國丟分。

趙:

但這也許是特朗普「忽悠」金正恩的,特朗普說話往往讓人不敢信。

王:

不排除這個原因。特朗普實際上正在面臨危機,不算潛艇,光是三個航空母艦群,每天就要花費1億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5美元),三個航空母艦群在朝鮮附近海域對峙3個月就相當於整個駐韓美軍全年的軍費,這個帳特朗普應該會精確計算一下。

原題:深度解讀 | 圓桌會議—《朝鮮深陷「三國殺」:半島到了最危險時刻?》

文章來源:維觀天下 2017年4月25日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887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