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瑞典權威機構對2016年全球國防預算公布了調查結果,整體呈增加態勢,總額近1.7萬億美元,增長幅度在零點四個百分點。其中,美國軍費預算最高,總開支比排名前五的其他四個國家都高,達到6100多億美元,比起2010年的最高水平,下降了20%,主要受經濟危機、阿富汗等中東局部戰爭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防開支是2100多億美元排名第二,而中國官方的公布的數字是9500億人民幣,兩者有巨大差異,但整體增幅較2015年有所降緩。第三名是俄羅斯,接近700億美元。沙特則有原先的第四名跌落至第五名,最主要的原因受石油價格下跌影響,無論是對於裝備的採購,還是預算開支上都趨於保守和理性,「土豪式」增長降溫。
調查報告顯示的排名跟預期出入不大,重點分析了主要增降國家的幅度和具體數額,以及在地區上呈現的地區差異性。
從2011年開始,全球用于軍事開支的總費用首次出現連續兩年增長。該報告還對軍費呈現出增加和下降態勢的地區進行了總結,總體而言亞洲、大洋洲是軍費增加最多的地區,而中、南美洲,以及中東則屬於軍事明顯下降的區域。
另外,東歐地區國家的國防預算也相應有所增加,特別是像立陶宛和拉脫維亞較為明顯,他們將俄羅斯定義為對自己的威脅更大。從軍費明顯的國家中還可以看到,存在地區矛盾和爭議的區域的地方,涉及國都會加大對國防預算的投入,亞洲和大洋洲就是典型例子,據悉兩者軍費開支增長了4.5%左右。
德國媒體對當前軍費增加現象進行了另外一種解讀:以前出現矛盾或者衝突的時候,主要依靠外交途徑或者國際機構進行解決,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國家認為只有增加軍費投入才能讓保障安全,暗指將來全球和平和穩定將受諸多不穩定的威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