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款新型戰鬥轟炸機,該機將接替殲轟7「飛豹」成為中國未來主力戰鬥轟炸機。該機在蘇-30戰機的基礎上升級改裝而來,擁有和蘇-30類似的外形,但無論是性能側重還是用途兩款飛機都不同,可以說並非同一款戰機,殲11D更接近於殲11基礎上升級的重型戰鬥機,而殲16則更側重於對地打擊。該機採用了全新設計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非常強大的偵察能力,機艙中2位飛行員一位負責駕駛飛機,另一位則為武器操作員和領航員。對中國來說,這款重型戰機相當於中國版本的「炸彈卡車」,未來成肩負對地定點打擊、對區域地毯式轟炸等任務,整體的設計思路延續了蘇30的多功能思路。
中國的殲11系列戰鬥機源於俄羅斯的蘇27/30系列戰鬥機,蘇27SK就相當於最初版本的殲11A戰鬥機,不過中國在蘇27的外形下,有了非常深入的改進,雖然外形和蘇27系列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內部的航電設備、飛控系統以及武器配置已經和原版有了很大的區別,不能簡單從外形上判斷屬於同一款飛機。而就在2016年,伊朗長達20多年的武器禁運終於被聯合國解除,伊朗老舊的F14戰鬥機早已不堪使用,因此該國開始在世界範圍物色新戰鬥機,伊朗看上的戰鬥機包括中國的殲10、殲11戰鬥機以及俄羅斯的蘇30SM戰鬥機,這也讓俄羅斯感到了競爭的壓力,隨即對中國「找茬」。
由於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將蘇27和蘇30戰鬥機送到了中國,而且一直堅稱中國的殲11系列戰鬥機是對蘇27/30系列戰鬥機的山寨,並沒有獲得俄羅斯的授權,俄羅斯甚至揚言中國的山寨行為如果放到美國,早已經遭到制裁,而中國是俄羅斯重要的武器出口國,俄羅斯才只能「忍氣吞聲」。
但實際情況卻和俄羅斯專家說的完全相反。俄羅斯出售給中國戰鬥機後,並沒有為中國提出系統整合工作,因為俄羅斯拒不提供改進需要的原始碼,中國購買的戰鬥機無法發射國產飛彈,因此中國只能另外製造一套火控系統,單獨為掛在中國武器開闢火力通道,這是讓中國下決心研發殲11的原因之一。而且殲11系列戰鬥機除了外形採用了俄羅斯成熟的空氣動力學外形外,無論是飛控還是火控系統,包括雷達系統和發動機,都由中國自行建造,俄羅斯的R77、R73飛彈,性能不如中國的PL8、PL12飛彈,這也讓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性能落後於中國,何來中國山寨一說?
而且,中國的殲11D和殲16戰鬥機作為中國未來主力戰鬥機,將是殲20隱形戰機的有力補充。雖然近日傳出由於引進蘇35而導致殲11D項目拖延的消息,但殲16戰鬥轟炸機則不同,該機不但可取代飛豹戰機,在未來還可以憑藉重型機的機身吊裝電子戰吊艙,化身為中國版的EG-18「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865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