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貧寒,卻登上戰鬥民族巔峰,留下的最寶貴「遺產」就是普京

陳得財| 2017-04-24| 檢舉

2007年的4月23日下午3點45分,76歲的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去世,到今天已經10年了。葉爾欽死於心力衰竭。在他身後,留下了種種不同的看法。

當時,美國白宮發言人說,葉爾欽是歷史性人物;德國總理默克爾說,葉爾欽是國際政壇的傑出人物、無畏的戰士;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巴契夫說,葉爾欽曾經犯下巨大錯誤;俄羅斯《真理報》說,人們無法忘記,葉爾欽曾使俄國幾近崩潰;而俄羅斯總統普京說,葉爾欽是一位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領袖。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視角,對葉爾欽做出了千差萬別的評價。葉爾欽出身貧寒,卻最終登上了俄羅斯政權的巔峰;蘇聯共產黨曾是他背靠的「大樹」,但他最終與之分道揚鑣,還是蘇聯解體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他擊敗過很多政壇對手,始終保證大權不致旁落。

在葉爾欽的全名中,「鮑里斯」在俄文中意為「鬥士」。在蘇聯和俄羅斯那個風雲變幻、動盪不安的年代,葉爾欽向政壇頂峰攀爬的過程,的確像是在經歷一場又一場戰鬥!在對其性格進行總結時,媒體選用得最多的關鍵詞是:好鬥。而他一生最後的戰鬥,就是冒險重用普京接班,他贏了這一場戰鬥。

1999年12月31日,在正式宣布辭職前25分鐘,葉爾欽一邊將核按鈕提箱交給普京,一邊意味深長地說:「我將一條苦命交給了你!」

葉爾欽在叮囑普京的時候,已經意識到,這將是他政治生涯當中的最後一場「戰鬥」—— 一次關係到俄羅斯國家、他的家庭和他自己命運的抉擇。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將是最能考驗其魄力和智慧的政治抉擇。

到了20世紀末年,不論是葉爾欽自己的健康,他一家子的未來,還是俄羅斯的國運,都堪稱是「苦命」的!

葉爾欽當政的10年,俄羅斯政治混亂,經濟衰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世界強國的地位跌落⋯⋯葉爾欽不堪重負,非常希望能找到一位能確保俄羅斯不走回頭路、讓他所開創的事業能夠得以延續的接班人。

葉爾欽本人和家人更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由於任期內他樹敵頗多,因此,任期結束後,他的各種待遇能否得到保障,他和家人能否免於法律追究,都成了很大的疑問。

早在葉爾欽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就有歐美媒體炒作說,葉爾欽家人涉嫌洗錢近百億美元。類似的報道讓葉爾欽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能否找一位可靠的接班人,對於他和家人來說關係重大。

與此同時,由於健康狀況不佳,葉爾欽已難以對俄羅斯進行有效的治理。俄民眾普遍企盼能夠出現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從而把俄羅斯引向穩定和繁榮。在這種情況下,葉爾欽深知,他在民眾心目中早已成為「歷史」人物,體面地下台是他最好的選擇。此外,他也想通過主動讓位,向外界表明自己並非媒體所說的那樣:嗜權如命。

於是,葉爾欽開始尋找接班人。而這位接班人必須要同時保護俄羅斯國家、葉爾欽的家小和葉爾欽自己的利益。

1998年2月1日,是葉爾欽67歲生日。當時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率兩位副總理前往葉爾欽的官邸祝賀。葉爾欽表示:「我不會違反憲法。但是,我已經形成了可能讓誰來接班的意見。現在我面臨的問題是,何時說出這一意見。」這是俄羅斯官方第一次披露葉爾欽提出「接班人」問題。

當時,葉爾欽沒說明他心中的「種子」人選是誰。許多年後,他在自傳中透露,當時考慮的接班人「並不是普京」,而是「右翼力量聯盟」領導人鮑里斯·涅姆佐夫和第一副總理丘拜斯。

39歲的涅姆佐夫是位實力派人物。然而,令葉爾欽感到奇怪的是,當他委婉地表示準備培養其為接班人時,涅姆佐夫竟一口回絕,而且沒有解釋他拒絕的原因。外界認為,這跟涅姆佐夫生性風流有關。當時,儘管他與妻子還沒有分手,但已與一名漂亮的女記者生了兩個孩子。之後,他很快又有了新歡。在這種情況下,涅姆佐夫哪還有精力去管理國家大事?

至於當時43歲的丘拜斯,葉爾欽隨後發現,他不具備出任總統的條件,因為「選民在選舉中不會支持他」。

36歲的蓋達爾、60歲的切爾諾梅爾金、35歲的基里延科、69歲的普里馬科夫、47歲的斯捷帕申⋯⋯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葉爾欽為俄羅斯換了一個又一個總理。當時,有西方媒體甚感詫異地問:「葉爾欽究竟要幹什麼?」

答案在1999年初步「揭曉」。這年8月,47歲的普京在葉爾欽的考察對象中脫穎而出。

1997年3月,普京進入克里姆林宮,出任俄羅斯地區事務官員。那個時候,葉爾欽就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這個克格勃特工出身的年輕人,跟克里姆林宮葉爾欽身邊的其他助手都不一樣。」他遞交上來的報告乾脆利落,沒有半點拖泥帶水的東西。

葉爾欽後來在自傳中寫道:「就算我在最暴怒的時候,普京也能鎮定自若、沉著地回答我的問題。這使我對他有了這種感覺:這個年輕人能夠應付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大小事情!」正是普京的這種品格,給葉爾欽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8年7月,葉爾欽任命普京為俄聯邦安全局局長,並打算授予他將軍軍銜。但讓葉爾欽大吃一驚的是,普京接受了總統的新任命,卻拒絕了將軍軍銜。他直率地對葉爾欽說:「我現在是文職⋯⋯如果您允許的話,我就保留預備役上校軍銜好了!」

普京的性格和表現,深深打動了葉爾欽。他在書中寫道:「小時候,我在書中讀到過一些將軍的故事,他們的形象對我產生了深刻影響。普京就像書中描寫的堅強、果敢的將軍一樣,所以我最後選中了他。我相信,普京完全有能力勝任總統之職。」

1999年8月5日一大早,葉爾欽召見普京,向他「攤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洛維奇(普京),我決定提名你出任總理。將有一場惡鬥,就是總理之位的爭鬥。」普京聽後,仔細地看著葉爾欽,一言不發。葉爾欽接著說,「你也許還不知道,我要撤換總理。我知道斯捷帕申(當時的俄羅斯總理)是你的朋友,但公是公,私是私⋯⋯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社會上樹立起威信,國家杜馬也才會順利批准我對你的任命。」

普京陷入了深思。「我不喜歡您剛才說的這種爭鬥,」他坦誠地說,「我不會搞這種爭鬥,也不喜歡。」

葉爾欽勸誡說:「你不必去搞爭鬥,重要的是你的意志、信心和一舉一動,這將決定一切。政治人物要麼如雷貫耳,要麼人所不齒。你有思想準備嗎?」「我願隨時聽從您的命令。」普京簡短而堅定地回答。「要是最高職位呢?」葉爾欽有意試探。普京遲遲沒有回答。但葉爾欽知道,普京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就在召見普京的當天,葉爾欽還召見了斯捷帕申,告訴他準備任命普京為總理,要求其簽署命令,先任命普京為副總理。當時,斯捷帕申的臉「唰」地紅了。他吃力地說:「這一決定——為時過早,我認為這是個錯誤。」

之後,葉爾欽根本不聽斯捷帕申的辯解,兩次找他「談話」,執意要求其辭去總理職務。8月9日,葉爾欽宣布解散組成不足3個月的斯捷帕申政府,任命時任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的普京為政府第一副總理和代總理。

僅僅3個多月後,葉爾欽又做出一個令世界震驚的大動作———1999年12月31日,莫斯科時間中午12時整,葉爾欽宣布提前6個月辭去俄羅斯總統職務,任命總理普京為代總統,同時將象徵總統權力的「核按鈕」交給了普京。「你可要照看好俄羅斯啊!」葉爾欽在離別克里姆林宮時,語重心長地叮囑普京。

鮮為人知的是,葉爾欽的這一決定,最初遭到了強大的阻力。他事後回憶說:「政府高層批評的矛頭都對準了我:『您瘋了嗎,鮑里斯!你怎麼能讓一個沒有在州、聯邦機關工作經驗的人當總統呢?你難道是想毀了俄羅斯嗎?』這些高層甚至揚言,如果硬讓普京出任的話,他們將集體辭職。我不為所動地回復他們:『夠了。我已準備交出大權了。』」

那麼,葉爾欽為何要在大選前半年突然宣布辭職呢?葉爾欽的解釋是:「應當給普京一些時間,讓人們習慣他、理解他,對他進行評價。在此之前,人們對他知之甚少。而他應當審時度勢,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大膽表現自己。」

2006年底,葉爾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我迄今仍覺得選普京接班沒有錯!」

俄羅斯媒體也同意葉爾欽的這一說法。有分析說,葉爾欽選擇接班人時的三大願望,在普京身上一一成了現實——他上台後簽署的第一項總統令,就是給予葉爾欽及其家人刑事或行政訴訟豁免權,同時規定了其退休後的福利待遇問題;他通過「鐵腕」政策,使俄羅斯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迅速穩定下來,進而使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迅猛提升。

一些俄羅斯專家認為,葉爾欽為俄羅斯留下的最寶貴「遺產」,就是選擇普京為其接班人。這也像是一場戰鬥,其結果要麼是勝利,要麼是失敗。而事實證明,葉爾欽又一次勝利了。

作為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爾欽留給俄羅斯的「遺產」可圈可點。他的前期,在蘇聯還存在的情況下,他敢宣布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獨立。當蘇共中央難以為繼時,一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想法又從他大腦中橫空出世——解散蘇聯,成立獨立國協。在後期,他的敢想敢為,在俄羅斯的新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酵」。物價的自由化、言論的自由化、權力行使的自由化、行為準則的自由化、財閥形成的自由化以及國有財產的私有化……

所有這一切,使俄羅斯在以後的歲月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生產萎縮、經濟下滑、生活艱辛、社會動盪、前途未卜。世紀交替之際,他 「救世主」的光環幾乎消退殆盡,這時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應該激流勇退。

古往今來,在俄羅斯還沒有哪一位帝王、主席、總統主動辭職,葉爾欽又一次敢為人先。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葉爾欽提出多元化世界概念,與歐美合作,與中國對話,都體現了他的勇氣與預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846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