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兩國飛船為何也選中國天舟一號發射日升空?

陳得財| 2017-04-21| 檢舉

穀雨,

真是個比武論劍的好日子。

天,難得風和日麗,

人,正是神清氣爽。

地球村武林三位「掌門人」,這一日竟然不約而同,各自施展絕頂輕功,躍到雲霄之上,都使出一招「飛龍在天」,隔空對了一掌。

這一招,各挾幾十年武功修為。

這三掌齊發,一時間,九天之上,端的是風雷激盪天地變色。不過,因為三位高手卻又是各自比劃,並不曾正面比拼掌力,所以隱隱之中又有暗藏後手各領風騷之意。

各位看官,

欲知這場比武論劍,誰是天下第一?且聽下回分解。

好了,閒話少逗,言歸正傳。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

其實秦風今日要解讀的新聞是,天舟一號順利發射,可喜可賀。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俄三國都在穀雨同一天發射了太空飛船!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

2017年4月20日,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成功!

就在同日周四下午三點多鐘,俄羅斯在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把「聯盟號」飛船發射升空。

俄羅斯「聯盟號」飛船

而就在4月19日凌晨,從美國傳來消息:軌道科學公司研製的「天鵝座」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執行第7次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

美國「天鵝座」貨運飛船

「天舟」「天鵝座」「聯盟號」同一天升空,究竟有何玄機?

以秦風觀察來看,首先是天氣好,發射窗口合適,這是純客觀條件。

4月20日,是中華農曆穀雨。考慮到時差,正是美國的19日。

首先要膜拜一下中華祖先的大智慧,依二十四節氣算來,清明時節,是雨紛紛,穀雨時節更是雨水滋潤萬物時節,難得找到一個風和日麗卻又「不風不雨」的好天氣。

這種天氣,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就非常珍惜,曾詠詩: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當然,這種好天氣,不但詩人騷客喜歡,自然也是制定重大航天航空發射任務的決策專家最愛,和氣象科學有關,和國籍無關。

美國「天鵝座」貨運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示意圖

不過,也不能排除一點,就是美俄故意也要選擇同一天,同場競技。

畢竟,一年四季,「不風不雨」的好天氣那就僅有這麼一天?

自從人類發明飛機、火箭、飛船等踏足太空以來,九天之上就不再風平浪靜。

就像飛機技術可以造就客機和戰機一樣,火箭既可以用來發射氣象衛星也可以用來發射核飛彈,航空太空飛行器本身可以是人類和平探索天空的技術裝備,造福人類,也可以被用心險惡者用於戰爭,遺禍人間。

空天一體戰理論的出現,使得戰略制高點的爭奪不再局限于海陸空傳統領域,太空,正在成為大國博弈戰略決勝新的制高點。

孫子兵法《軍形》篇曰,「善用兵者隱其形,有而示之以無,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據說美國西點軍校把《孫子兵法》當做教材,也難怪美國在西方諸國里將這句話發揚得最好。占據天空、利用天空、從天空中發起攻擊、利用天空不受地形限制的快速運輸和調動部隊,孫子夢想的一切優勢,都在被美國不折不扣的作為軍事體系建設的核心思想。

1961年開始,美國耗資255億美元,在1969年最終實現了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其科技成果所帶來的深刻影響,人類至今受益。

但站在太空技術之巔的美國,也是軍民兩用兩手抓,藉助領先的太空技術,1983年,里根時代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後來的布希時代又提出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其核心內容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際戰略飛彈和太空飛行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同時在核戰爭發生時,以反衛星武器摧毀敵方的軍用衛星,打擊削弱敵方的監視、預警、通信、導航能力。

前者引發的軍備競賽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後者直到今天還在不斷精進,太空武器和監測通訊系統的強化,正在為其海陸空三軍豐富戰法服務,比如「空天一體戰」,「海空一體化火力打擊」「24小時打遍全球快速反應」等各種戰術莫不依託於此。

那麼,中美俄三國發射的太空飛船各有什麼技術特點和獨門絕招呢?

首先來看美國的「天鵝座」貨運飛船,發射原計劃今年3月進行,但因火箭存在一些問題而幾度推遲。「天鵝座」飛船攜帶約3.5噸物資,除太空人給養外,還有部分科研物資。此外,飛船上還攜帶了38顆微型衛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陸續從飛船和空間站中釋放進入太空。如果一切順利,「天鵝座」將於22日抵達空間站,並停留至7月。「天鵝座」是一次性飛船,離站時會帶走一些廢棄物,並在重返地球時在大氣層中自然焚毀。

軌道科學公司曾與NASA簽訂了一份總價高達19億美元的合同,計劃在2016年前執行至少8次天地運輸任務,為國際空間站送去20噸補給物資。

但2014年10月28日,軌道科學公司在使用本公司研製的「金牛座」火箭發射「天鵝座」飛船時發生爆炸,導致合同延期執行,不得不臨時更換,租用「宇宙神」火箭實施發射。

不得不說,原來的航天領跑者美國,現在有點力不從心。

再看俄羅斯日前發射的「聯盟號」,搭載了美國和俄羅斯各1名太空人飛向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聯盟號」,是自2011年,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正式退役後,唯一能夠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太空人的載人飛船。

2016年美國每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一名太空人,需向俄羅斯支付近7100萬美元的「船票」,而今年的「船票」價格則是8200萬美元!以至於有分析調侃,俄羅斯高舉宰客刀,要把石油降價虧的錢都從船票上掙回來。

其實,俄羅斯是有貨運飛船的,不過,也有失敗的發射事故。

2016年12月1日夜晚,俄羅斯一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在拜科努爾發射失敗,火箭升空後墜毀在山區。當時,貨運飛船上裝載了2.5噸補給物資,這次發射失利,差點導致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太空人陷入「斷供」的危險。

中國「太空快遞哥」天舟一號發射前準備狀態

叮咚,中國「太空快遞哥」天舟一號,來了。

這次天舟一號基於和平開發太空和造福人類的多項科學實驗,就不用一一贅述了。

秦風注意到公開報道中,天舟一號,將首次運送「太空快遞」、首次進行「太空加油」、首次開展「快速對接」、首次實施「主動離軌」「受控隕落」……如此之多的首次,意味著看點多多,值得期待。而這些中國自主開發的技術將來會為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怎樣的貢獻和驚喜,你懂的。

比如,這次天舟一號除了裝載超過6噸的物資與設備,維持天宮二號的各種補給外,還有大量太空實驗設備和載荷。

這其中有一個生命科學項目: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金福教授團隊實驗室的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將搭載天舟一號進入太空,開展骨細胞定向誘導分化實驗。這個實驗將探究太空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分化潛能影響的原因,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當然,不排除某些鼓吹中國威脅論的西方媒體還會戴上有色眼鏡妄自揣測。

去年,美國時間2016年7月27日,北京時間7月28日,長征7號火箭第二級在美國西部墜落,形成巨大火球引發美國輿論關注。有西方媒體在報道中特別聯繫到韓戰的歷史節點,63年前的這一天,韓戰停戰協議上簽字生效,為時3年的戰爭宣告停止。而2016年6月25日,是長征7號發射的日子。66年前的這一天,是韓戰爆發的日子。長征7號在韓戰爆發的66年紀念日升空,在停戰的63年紀念日落在美國本土,實在是太巧了。

當然,這都是外媒別有用心的揣測。

另外,秦風認為,既然是天地快遞,單次送貨量大小最能體現能力高低效率快慢。

天舟一號 發射前準備狀態

環顧世界,天舟一號,目前在現役貨運飛船中運載能力排第一。

蘇聯率先在聯盟號載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了進步號貨運飛船,運載能力為2.6噸,並可進行在軌推進劑補加服務。歐洲的貨運飛船運貨能力可達7噸,是迄今運載能力最大的貨運飛船,從2008年起到2014年共發射了5個,但目前已經停止建造。

美國的「龍」飛船

美國的「龍」飛船運送載荷最大質量6噸,返回載荷最大質量3噸,它也是貨運飛船中能往地球運回物品的高手。此外,美國的「天鵝座」和日本的HTV貨運飛船運載能力分別為3.5噸和6噸。因此,天舟一號在現役貨運飛船中其運載能力是最大的。

此外,這次任務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也將圓滿完成自己的使命。

這就意味著,下一次上天的,就是中國空間站了!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由美、俄等6個太空機構、16個國家共同建造。6個太空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歐空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加拿大航天局(CSA)和巴西航天局(AEB)。其中,歐空局成員國中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國家則包括了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挪威、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等11國。

沒有中國!在空間站建設之初就申請加入的中國被不公平地排除在外!

不過,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目前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最長將在2024年結束壽命。

屆時,太空中將只有中國的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想像圖

當真世事難料。

昨天,中國只能在美國主導的太空俱樂部之外另起爐灶,今天,相較於美俄受困於經費短缺、發射頻頻失利等困擾,天舟一號等發射計劃開創的中國航天「風景這邊獨好」,越來越好,實在是不知道將來那些個當年排斥中國的國家,明天,會不會又調過頭來向中國買「船票」,或要求加入中國的空間站計劃呢?

天舟一號上天,一位軍迷寫下了這樣一段話:「600年前,明朝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艦隊,但卻失去了整個海洋;180年前,清朝擁有全世界最高的GDP,但卻幾乎失去了國家的主權。的確,我們曾經失去大海,失去天空,失去國土,失去了古老中國的榮光。而今天,面對太空領域日益激烈的挑戰和競爭,我們決不能再失去太空!

夢想已經開啟,我們正在砥礪前行!」

軍迷激情澎湃,可以理解。

其實,在秦風看來,還是多持平常心一些好,中國只是在補課,只是在追趕先行者。

我們已經被拉下了半個世紀,沒有任何理由驕傲,只有埋頭苦幹。

1969年7月16日,美國就成功發射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飛船。而在此前的八年,連續發射了10艘不載人的阿波羅飛船。

1978年1月20日,蘇聯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今屬哈薩克境內)就已經成功發射人類首艘貨運飛船「進步一號」,並在發射兩日後與在軌運行的禮炮六號空間站對接,為兩名航天員送去1.3噸的食物、給養、零件備份和科學儀器,以及帶去1噸的推進劑和氧氣。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我們不能驕傲,還要腳踏實地,還需要下大力氣默默修行。

就像初涉江湖的小俠,郭靖的降龍十八掌,開始並打不過武林名家,但最後厚積薄發,終成為傲視群雄的一代宗師。

最後,真心感謝所有在幕後默默奉獻的航天無名英雄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820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