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最新核武器內幕,性能強悍到可以摧毀半個俄羅斯!

核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威懾」。當前,美國擁有大量核武器加大量精確制導常規武器;俄羅斯擁有大量核武器加少量精確制導常規武器。這種綜合國力和武器裝備的差異,造成了雙方對反導系統的態度不同。俄羅斯軍事學說認為俄的主要外來威脅是北約,由於國力不足,俄羅斯難以裝備大量新式常規武器,因此主要反制手段是核武器,而且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利。根據俄羅斯的演算法,如果美國在本土和俄羅斯周邊樹起「反導盾牌」,並不足以攔截俄羅斯的全部核武器。

但是,如果美國先發制人,在「第一次打擊」中先行摧毀俄羅斯90%的核武器,那麼美國的「反導盾牌」就足以攔截俄羅斯剩餘的洲際導彈等核反擊力量。正因為如此,俄羅斯對於反導問題特別敏感。而要對付美國的反導系統,除了加強洲際導彈的突防能力之外,「水下」核武器堪稱是另闢蹊徑,找出了一條新的核反擊道路。無人駕駛的水下航行器,有不同的外形、推進方式、制導方式、任務載荷,可以稱為魚雷、水下航行器、水下滑翔機、水下無人機等等。但是這類運載工具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海水這個特殊介質中航行。雖然避開了空中反導網,但也有特殊問題需要解決。

一方面,安全性差。冷戰期間,美蘇核潛艇上都裝備了大量戰略、戰術核武器。1961年古巴危機期間,美蘇一度處於核大戰的邊緣。此後雙方汲取教訓,為避免誤判,不但開通了領導人熱線,而且給核武器加上了自毀裝置。1989年,前蘇聯「共青團號」核潛艇遇難沉沒,當時艇上就裝備有核魚雷。而水下無人機是在海水這一三維空間內運行,其本身行動較為笨拙遲緩,海水阻力、壓力、密度、溫度、洋流變化很大,萬里遠航期間如何保障安全,應當是俄羅斯技術人員著力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指揮控制難。核武器是一個系統,包括戰鬥部、運載工具、指揮系統。

即使水下無人機航行安全沒有問題,水下定位、導航、傳輸指令也很難。如果要在途中向深水裡的水下無人機發送信息,就必須找出類似於潛艇超長波通訊之類的手段。但這又可能增加水下無人機被發現的機率。因此,俄羅斯在這一方面應該也下了不少工夫。關於俄羅斯這款「戰略核魚雷」的進展,目前外界所知有限。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攜帶核戰鬥部的水下無人機成為戰略打擊手段,可能給冷戰之後裁減核武器、加強戰略穩定的大趨勢帶來新的變數。同時,必須看到,儘管俄羅斯軍事學說有多次調整,但實際上其最核心的思想仍是「1941年6月22日重演」(二戰時蘇德戰爭爆發日——編者注)。但是,由於俄羅斯的戰略傳統和歷史文化經歷,即使在防禦態勢下,其也經常展現出非常強勢的態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820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