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從第三架殲-20原型機出來的結局可以看出,所有的改動,都是為了強化航向穩定性;適度隱形;甚至修改的方式都在俄羅斯專家的意料之中。因此殲-10擁有比LAVI更大的翼面積,配合全動式、大型前翼,如果不考慮隱形因素,其他戰鬥機如果在中低空碰到殲-10,很可能是災難。如果中國設計的空空導彈性能夠好的話。
殲-8、JF17戰鬥機,可以看出一大共同點,都是在殲-7(米格21F13)的仿製基礎上,進行創新進化而來的。誰都無法否認,殲-8是在創新的基礎上,自己思考設計出來的。實際上當初蘇聯也在米格21的基礎上,通過放大尺寸,變成了Ye系列試驗機的一種,設計概念酷似殲-8I,但是在當初中蘇惡交、蘇聯嚴重保密的情況下,文章不認為中國獲得了Ye系列試驗機的技術數據。
不管怎麼說,殲-8I、殲-8II、JF17看到了中國的航空工業創新的特點,立足於原型機,不斷自己構想,逐步改造。而殲-20則是根本沒有原型機,完全立足於自己的作戰概念、構想,自己設計。殲-8I、殲-8II的氣動外形不是一般的改動,設計到全面的重新設計,當然需要從基礎開始,進行全新的數據論證、計算機輔助設計、風洞測試。
至於殲-10,為此作者專門前往以色列仔細分析了LAVI戰鬥機,外國評價殲-10是LAVI的中國版。幸好以色列空軍博物館保留了一架LAVI原型機。的確兩種戰鬥機的腹部進氣、三角翼、前翼氣動外形了都相似,二者都沒有水平尾翼。甚至翼面的數量都相同。然而仔細分析依然可以看出,殲-10已經是自主創新的結果,尺寸比LAVI要大,是大型化的LAVI,而且採用了成都飛機設計所熟悉的雙三角翼、更大型化的前翼,戰鬥機要走大型化道路,當時成飛的判斷是正確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7929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