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逼近東北亞!反對美軍動武的竟是日韓這2個盟友

陳得財| 2017-04-12| 檢舉

空襲敘利亞之後,美國沒有看到預期的效果。按說「聲東擊西」這一招選擇的時機不錯,動作也很果斷,但東西2個「殘暴政權」不要說被嚇倒,眼睛連眨都沒眨。敘利亞總統阿薩德還惡作劇般給韓國的北方鄰居發了賀電。似乎是為了挽回顏面,美國以「卡爾-文森」號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改變南下澳洲的計劃,轉而氣勢洶洶地加速北上,4月10日已開到半島附近。而部署在日本橫須賀的「里根」號核動力航母及其附屬軍艦將於4月底趕過來與「卡爾-文森」號匯合。山雨欲來風滿樓。「海外探客」認為,特朗普既然敢在俄羅斯眼皮底下對敘利亞動武,說明其在東北亞也不是說著玩玩。問題就在於如何收場。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半數軍力如今都聚集在東北亞,就在4月10日,美韓將近4000名軍人還舉行了戰時後勤補給聯合軍演,一時間,戰爭的陰雲漸漸籠罩上來。特朗普下令空襲敘利亞,明擺著就是給東北亞的對手一個警告,不過貌似沒有什麼作用。美國總統竭力想向外界透露的信號就是「自己的忍耐力並不強」,急了什麼都敢幹。

事實上,美國的目的很明確,一是確保無核化,二是擔憂飛彈能夠打到美國本土,因此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將威脅扼殺在搖籃里。根據專家分析,韓國的北方鄰居如果敢進行第6次核試驗,就算是突破了美國的底線,最後發生什麼都不是意外。在扼殺核威脅這一點上,日韓與美國的利益高度一致。分歧出在以什麼方式解決上。

日韓發展到今天,一個人均GDP超過30000美元,一個超過20000美元,都很不容易。換句話說,由於罈罈罐罐比較多,因此顧慮就比較大。對於近期的緊張局勢,韓國國內甚至有「4月危機」一說。儘管相關機構數據顯示43.2%的韓國受訪者認為主動進攻是「必要的」,反對武力進攻者比之前下降9%,但調查畢竟是調查,在沒有面對損失時,被調查者往往不會考慮代價而抱有輕佻的態度。美韓軍演固然在訓練「斬首行動」和「先發制人打擊能力」,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也達到了30年間的最大值,但頭腦稍微冷靜一點的韓國人恐怕都不會任美國為所欲為。

遙遠的美國本土在地球另一面,美軍可以選擇打,也可以選擇打了就跑,畢竟韓國北方鄰居的飛彈數量和射程都不足。問題是擁有2000多萬人口、占韓國GDP至少50%的首都離分界線只有60公里,打不到美國,還打不到韓國首都?根據測算,儘管韓國這麼多年裡一直備戰,也建設了不少設施,但真打起來,第一波炮轟之後就至少會有60萬人的傷亡。「斬首行動」聽起來解氣和兇猛,可無論成功或失敗,對韓國都不利。即使成功剷除禍根,北方也必然陷入混亂,而中俄肯定不會袖手旁觀,另一個新政權未必比現在的更好。而失敗的話則更加可怕,難保那隻胖乎乎的小手不會按下核按鈕,直接把南北雙方的經濟水平拉到同一起跑線。探客認為,這種「辛辛苦苦7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選擇,韓國人不會選。這也正是韓國總統候選人文在寅為何堅稱「軍事行動須徵得韓國同意」的原因。

當然,很多網友都分析日本會成為戰爭的大贏家,其實也未必。韓國的北方鄰居在飛彈技術上已非吳下阿蒙,現在擁有隨時隨地發射大量彈道飛彈同時精確攻擊同一重點目標的能力。4月5日向日本海發射飛彈其實就是個警示。而日本與對方通過地下方式進行溝通與信息交換也並非秘密,所以日本的態度也是和平方式解決核危機。

儘管韓國的北方鄰居一發射飛彈,安倍就鑽到美方的懷裡撒嬌,但臨到真動手,日方還是會理智思考一下的。美軍動武,根據《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也必然要參戰,而且既要為美軍當先鋒又要當後衛,從掃雷反潛到加油,都是日本的事,這筆開支不是一個小數,大炮一響,誰也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打到什麼程度,打到什麼地步,捉襟見肘的安倍政權是否有足夠的財力與耐心來支撐?再者,那個國家是世界第3大化武保有國,還擁有射程達2500-4000公里、能夠覆蓋日本領土的運輸工具,如果結合到一起的話……恐怕福島核輻射都不是事兒了。

事實上,日方本來就沒為這場戰爭做好準備。安倍最關心的是「南千島群島」和「西南諸島」,這個兩個問題一南一北,已經牽扯了日本幾乎所有的軍力,如果韓國的北方鄰居在中部再搞一手的話……想想都覺得精彩。探客在原創文章《腳踩兩船?日本力挺美國空襲敘利亞,又向俄方拋媚眼》指出,日本為了拿回北方那幾個島,可以脫離西方陣營公開跪舔普京,證明其與美國利益並不是100%一致。日方一直嚷嚷也要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直到現在都是放空炮,可見日方並不甘心當美國的炮灰。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2個航母戰鬥群張牙舞爪地開過來,正主兒還沒慌,日韓倒是嚇夠嗆,膝蓋一軟先跪了。實事求是地講,如果特朗普真的犯渾,在東北亞悍然動武,韓國的北方鄰居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而以前美國之所以沒有動,一是認為其不構成威脅,二是投鼠忌器,擔心日韓受害。可現在看來,如今的白宮主人似乎並不把日韓兩個小跟班放在心上,畢竟人家說了,自己是美國總統不是世界總統,就差捅破「日韓的存在就是為了給美國本土當肉盾」這個窗戶紙。

更棘手的是,如今的現實就是沒有一方會退讓。特朗普為了面子肯定要頂上,而另一方考慮的不是丟不丟面子,而是能不能活。生活得更好與能否生存這兩個目的有本質的不同,迎面撞上會有什麼後果?唯一值得考慮的是:你們愛打不打,只要別影響我們就行。很多決定歷史走向的時刻,都是在不可能發生的時候發生了,這次能否靠武力打開一個新局面?當然,也不排除有人認慫,拿錢擺平。可是嘗到甜頭的一方不會只滿足於一次勒索。詭譎的是,就在今天(4月11日),美韓軍隊參加了紀念400年前中朝聯軍打敗日本的「金海大遊行」,誰是敵人誰是朋友?恐怕都沒人能回答這個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了。(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726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