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沉入海底怎麼辦?中國研發最新武器解決問題

內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戰讓「潛艇」這一武器走到世界軍事發展的重要位置,核武器被人類攻破之後,核潛艇隨之成為大國保持軍事優勢的核心所在,例如全世界裝備最先進的美軍,擁有現役75艘潛艇全部都是核潛艇,特別是彈道飛彈核潛艇更是核三位一體的關鍵一極。這樣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武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屢屢「撞車」。
潛艇部隊遨遊深海,可無聲無息接近敵人發動致命一擊,但是大海變化莫測,在深邃的海底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觸礁,坐底,捲入暗流,海底地震等外部情況時有發生,這其中當屬海水密度切變最為可怕,當潛艇從高鹽度水流中突然進入低鹽度海水時,浮力會突然下降,就好比一個人開車突然跌入斷崖,數千噸的潛艇會不可逆轉的跌向黝黑的海底,後果往往是悲劇性的。
1968年6月,美國海軍「蠍子」號在大西洋沉沒。最初的事故起因被認為是潛艇內發生了一次爆炸,但後來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一說法值得懷疑。1993年,一份解密文件中聲稱該潛艇內可能發生了過熱的情況,導致一枚魚雷在艇內爆炸。23年後,負責「泰坦尼克」號殘骸搜索工作的羅伯特·巴拉德博士向媒體披露,當年搜索「泰坦尼克」號的工作,其實是尋找「蠍子」號的幌子。美國海軍提出資助他使用自行研製的水下機器人尋找「泰坦尼克」號項目,代價是他必須同時秘密的搜索「蠍子」號。
第一艘發生事故的蘇聯核潛艇是627A型十一月級K-8潛艇,1970年4月8日該潛艇在「海洋」演習的返回途中,在比斯開灣沉沒。第三艙(中樞倉)和第八艙同時起火。潛艇上浮到水面,但是艇員仍無法將火撲滅。反應堆緊急裝置被打開,潛艇的動力裝置失控。潛艇失去平衡沉沒到水下4680米的深處。造成52人死亡(包括艇長在內)有關這次事故的詳細資料,直到1991年才被公開。
1959年,我國一艘潛艇在演習中不慎失事,(418號潛艇海底失事。那次事故導致38名官兵犧牲。)潛艇上浮時撞在大艦底下「衡陽」號尖削的艦艏把上浮的418號潛艇艇橋一切兩牛!霎時間,肆虐的海水狂卷著撲進艇艙……為了援救失事潛艇,在當時沒有援助工具的情況下,只能在民用船上臨時安裝潛水系統和減壓艙等設備,但終因無專用救生船不能及時援救,以及潛艇艇員缺乏逃生知識和經驗,全艇指戰員除一人因出水時身上背帶大量罐頭食品而減緩上身速度得以生還(但得減壓病而終生殘廢),其餘人員全部喪生。
潛艇主要發生具有下列事故特徵:1、潛艇在巡邏返回途中於水下起火;2、潛艇上浮,在水下及水面狀態時都開始進行損管救援行動,於此同時,核潛艇這時已經失去了動力,也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繫;3、外界的水滲入潛艇內部;4、指揮所對潛艇的基本系統失控;5、喪失了浮力和傾斜的穩定性;6、傾覆並沉沒。
鑒於1959年潛艇失事的沉痛教訓,我國海軍於1960年提出任務,要求708所著手論證設計,先後安排滬東造船廠建造930氦氧救生船,中華造船廠建造了922打撈船。1967年又開始設計建造了2艘946近海潛水救生船和1艘946甲近海潛水救生船。
「大江」級潛艇救援艦,這是我國海軍排水量最大、設備最齊備的潛艇救援艦艇。首艦一九七六年服役,共有3艘在役。926型潛艇救援艦,首艦「海洋島」號(864艦)於2010年初服役,目前已經建成3艘(海洋島號、劉公島號、長興島號分別服役三大艦隊),3艘的主要外觀區別為:1、除864艦外其餘均未設大型艦艏錨支架。2、除864艦外,位於艦艉的摺疊起重機收起時吊臂都朝向後方。
此外該級艦排水量達9700噸,尾部吊車裝置能吊裝英制 LR-7型深海救生潛水器,用於從失事潛艇中救出艇員。該級艦也配備有長距離通訊設備和直升機起降平台,可作為科學考察船使用。在執行潛艇援救任務方面,對於在一定水深下由於故障而失去動力的潛艇,該艦可以以深潛救援艇、救生鍾營救失事潛艇人員;
中國認識到自己的潛艇官兵經驗不豐富,容易發生事故。中國同時也認識到,要想積累經驗,就必須多出海執行任務,並解決執行任務中出現的問題。潛艇面臨的較嚴重問題包括喪失動力和擱淺等,這就要求在氧氣耗盡之前進行救援,潛艇救援艦及相關救援設備也就要派上用場了。此外,潛艇救援艦在遠洋執行任務的潛艇維修中也能發揮作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