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再先進的技術也要賣:烏克蘭向中國出售大量武器只為解決溫飽

沒錢再先進的技術也要賣:烏克蘭向中國出售大量武器只為解決溫飽

內容提要:俄羅斯當之無愧的核武大國,啃老本的同時也在繼續研發核武器,尤其是戰略飛彈的規模和威力,讓美國都「退避三舍」,隨著蘇聯解體,美蘇爭霸格局結束,俄羅斯成了蘇聯解體中最大的贏家,繼承了近70%的軍事遺產。其中數萬枚洲際飛彈坐立在俄羅斯成為鎮國利器,尤其是其裝備的RS-24「亞爾斯」戰略飛彈,更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洲際戰略飛彈之一,但俄羅斯在彈道飛彈技術方面一直不願意提供給中國,相反另外一個蘇聯加盟國卻為了錢十分大方。

從前的瓦良格,現在的遼寧艦

當年蘇聯大力搞軍備競賽,軍工產業相當發達,由於蘇聯地盤廣大,多半的重軍工業基地都極具分散,在生產武器的時候就需要多個地區的軍工一起配合。烏克蘭號稱前蘇聯的「糧倉」隨著解體,因此烏克蘭也分得近30%的軍事遺產,其中包括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戰略儲備物資。同時也繼承了三分之一的軍工生產力。一半的黑海艦隊!數量龐大的重型裝甲裝備,先進的戰機、戰略轟炸機、飛彈等等。

烏克蘭曾經是俄國時代的飛彈製造大戶,烏克蘭的南方設計局甚至承擔了經典的RS-36M2「軍政長官」(北約稱之為SS-18「撒旦」)洲際彈道飛彈的大多數設計工作。也因此有人揣測中國是否也從烏克蘭獲得了相關的技術,從而製造出來了中國現在最強洲際彈道飛彈-「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呢?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分得的軍工實力也是很強大的,可以說當時分得的核武器和戰略儲備物資讓烏克蘭號稱第三核武國家,但是後來,由於經濟的蕭條,美國的誘利和俄羅斯脅迫,不得不自費核武,靠出口現有裝備和軍工技術來維持本國經濟體系的平衡。軍工的銷售靠國力,就像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遍布全球,但如此壽命長達60年的爆款武器養不活蘇聯,為何?軍工利潤大頭是重武器,輕武器只是潤滑劑。

俗話說,「一山容不得兩虎」,烏克蘭和蘇聯交惡是遲早的事情, 冷戰結束以來,雖然俄羅斯是中國軍貿進口的主要渠道,但是由於種種因素,出於對中國的防範,俄羅斯依然不對中國出口某些重要裝備,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蘇聯時代重要的軍工生產地區。烏克蘭,烏克蘭與中國開啟了一段有關軍貿的合作,大量的武器裝備,包括各種蘇聯時代的先進技術,通過軍貿渠道進入了中國。

中國在1993年就引進了烏克蘭GT-25000燃氣輪機,並由中船工業致力於國產化。

目前中國解放軍海軍陸戰隊裝備這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船「歐洲野牛」,並且相關生產技術已經交給中國。

中國L-15高級教練機同樣也是用的烏克蘭提供的AI-222發動機,目前L-15前景相當好。

迄今為止,烏克蘭已向中國輸出了約30類軍事技術,從大型綜合補給艦到野牛氣墊船,再到大型燃氣氣機輪,戰略級的瓦良格航母及其圖紙,KH55長程巡航飛彈;UGT25000發動機的全套技術、軍艦動力系統,雷達全套技術、鎧甲反隱身飛機雷達技術、RD120火箭發動機技術,以及大型運輸機設計等核心技術。可以這樣說,烏克蘭提供的軍工技術使中國在武器裝備科研實力得到至少10年的跨越式提升。

烏克蘭將戰略巡航飛彈X-55直接賣給了中國,其中包括設計技術

向中國出售了一艘尚未建成的蘇聯保障船,使其被中國改裝後以885型「青海湖」號補給艦。

長達近30年的合作,中國幾乎從烏克蘭拿到了急需的全部軍工技術。儘管烏克蘭的軍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單項技術領域,對於中國來說,烏克蘭是個很重要的合作夥伴,他繼承了蘇聯強大的軍事裝備和技術,而且由於烏克蘭想加入歐盟,俄羅斯這到坎他必須得過。國際關係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拋開利益談交情都是胡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邏輯都是有等級劃分的,中國和烏克蘭是戰略夥伴關係,而中俄是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烏克蘭與中國準備合作生產安-124大飛機,俄羅斯幕後阻攔,要與烏克蘭重啟生產線,但出來產品不允許賣

由此而見,中國掌握消化吸收軍工技術愈加成熟的背後,也是花了大價錢的。未來中國仍將持續加強與烏軍工的合作,烏克蘭近年來積極發展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或者更準確地說,向中國拋售前蘇聯軍事遺產。這種趨勢在海軍艦艇技術領域,軍事航空兵領域以及發動機領域則更加明顯。老實講美俄都想攪渾烏克蘭,俄羅斯和烏克蘭「翻臉」,是必然的。美國太遠也不會真正為了烏克蘭和俄羅斯大動干戈。因此烏克蘭繞一圈回來後,還是覺得中國更靠譜。能買到的東西總比沒有用的好,「國家之間只有利益」,朋友和夥伴總是比敵人和對手好!待我們的國產航母和大型戰略轟炸機一併服役時,恐怕老美都會想不開,再度重啟冷戰思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723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