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傳出的一款烏克蘭未來重型武裝超級戰鬥機引發了普遍關注。其變形金剛般的外形,異常堅硬的身軀和令人咂舌的機器人配置引起軍迷一陣歡呼。不少軍迷表示烏克蘭的戰鬥機概念圖確實很有想像力。網友感嘆一旦改型戰機生產出來那將有多大戰鬥力啊!
不少網友對烏克蘭美少女印象深刻,對於烏克蘭美少女急於嫁給中國男人的故事情有獨鍾。可是烏克蘭除了美少女,其另一個優勢才是其引起國際關注的關鍵,那就是軍工技術。毫無疑問,烏克蘭是一個軍工技術大國,在世界軍工出口領域也是不可忽視的角色。
烏克蘭是蘇聯的主要工業基地之一,烏克蘭工業中最顯赫的是軍工企業。烏克蘭獨立初期從蘇聯繼承的軍工業,已經不能用強大來形容,而是「極其強大」。軍事工業企業多達3594家, 職工300萬人, 其中直接從事武器生產的企業就有700家, 職工140多萬,生產門類涵蓋火箭、大型運輸機、軍用艦艇、裝甲車輛等陸海空各種裝備,而且其大部分產品性能還居於世界前列甚至是頂尖水平。
以南方機械製造廠為代表的烏克蘭航天工業,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參與領導了蘇聯第一枚制導飛彈、第一枚運載火箭和第一個太空飛行器的研製工作,並在後來為蘇聯設計製造了半數以上的洲際彈道飛彈以及數種型號的運載火箭。
烏克蘭的航空工業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它擁有飛機機體、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飛機修理等40多家企業,其中有不少企業, 如安東諾夫航空科研生產聯合體、哈爾科夫航空公司、基輔航空廠等, 都是生產技術和設備先進、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高的世界知名企業。
在航空領域,通過安-124和安-225的建造,烏克蘭是除了美國以外第二個獨立掌握超大型航空器製造的國家。安東諾夫公司的安-124以及安-225這種超大型運輸機的出現,表明烏克蘭在超大型飛機設計、大型航空構件加工、先進航空材料製造等方面具有獨步世界的能力。
烏克蘭的超大飛機發展離不開其強大的發動機製造工業。安-124和安-225上使用推力達23噸的D-18T渦扇發動機就是由烏克蘭頭號發動機生產單位——馬達西奇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此外,馬達西奇公司還生產各種直升機使用的渦軸發動機,被用於米-17、卡-27等多型主力軍用直升機。米-26T直升機使用馬達西奇公司的D-136發動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渦輪軸發動機。馬達西奇公司的固定翼飛機發動機和直升機發動機已應用到100 多個國家的飛機和直升機上。由於馬達西奇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渦軸發動機上的巨大影響力,被譽為來自烏克蘭的「動力沙皇」。
烏克蘭在無線電、雷達、電子等領域也極具實力。
強大的軍工基礎加上紮實的人才隊伍,也就不難理解烏克蘭為什麼能夠設計出如此具有想像力的重型武裝超級戰鬥機了。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軍工企業遭遇嚴重打擊,經濟體系更是遭遇致命衝擊。近年來烏克蘭在親西方還是親俄羅斯問題上猶豫不決錯失大量發展機遇,也造成了嚴重國內矛盾,極大制約了經濟發展。毫不誇張的說烏克蘭經濟舉步維艱,根本沒有財力支持軍工發展,只能靠吃老本出賣軍工技術獲取經費支持。中國成了烏克蘭軍備主要出口對象。
說實話,中國在和烏克蘭的軍工合作中確實也得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益處。中國軍工在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取得快速發展也有烏克蘭技術的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迄今為止,烏克蘭已向中國出口了約30類軍事技術,其中涉及用於大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坦克發動機和空對空飛彈等關鍵裝備。
20年,中國幾乎從烏克蘭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軍工技術。儘管烏克蘭的軍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單項技術領域,中國仍將持續加強與烏軍工的合作。
中烏除了航母、戰機、地面坦克、裝甲車的動力系統合作外,還有飛彈技術方面的合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引進蘇系飛機以及蘇系空空飛彈新的制導頭。為了能讓那幾百枚R-27空空飛彈的性能得到更新,俄羅斯基於擔心仿製的原因,沒少為難中國。
中國空空飛彈從紅外製導到主動雷達制導的飛躍,離不開烏克蘭的支持。基輔雷達廠生產的「阿加特」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改良版,其性能和抗干擾能力均優於俄羅斯同類產品。
中國據此對現有的R-27空空飛彈進行升級改進,並很快推出了超視距發射能力、多目標攻擊能力及全天候作戰能力的PL-12中距空空飛彈。
很顯然,烏克蘭公布這款極具震撼力的重型武裝超級戰鬥機,一方面是展示其強大的軍備設計研發能力,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挽回烏克蘭軍工大國威嚴。
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烏克蘭戰亂不斷,軍工體系支離破碎,失去了基本的軍工研發能力,其軍工榮耀早被世界所忘記。戰亂不斷加上大國擠壓,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還能記得烏克蘭是曾經的軍工強國。
烏克蘭從蘇聯繼承而來的老本基本吃盡。很多以往其不願意出售給中國的關鍵技術的軍備,如今中國已經看不上眼了。此時烏克蘭再不拿出點動作來,只能不斷沒落了。這就不難理解烏克蘭為什麼推出如此具有震撼力的超級戰鬥機了。
烏克蘭雄心很大,也有一定軍工基礎和人才基礎。但是考慮烏克蘭目前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現狀,加上軍工多年的停滯不前,現在來看烏克蘭真的沒有實力生產出來類似的戰鬥機。
這麼大的巨無霸需要極大強的發動機,目前烏克蘭已經沒有這個實力了。另外研發如此超級的戰鬥機需要極大的經濟投入,戰亂不停的烏克蘭石油費用都支付不起了,哪有那麼大經費投入研發。綜合來看超級戰鬥機項目只是烏克蘭找回尊嚴的無奈之舉罷了,很難有大的進展,如果烏克蘭現狀沒有根本扭轉,那麼他基本沒有能力生產出來這個產品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7169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