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購買俄羅斯製造的最新蘇-35戰機的討論非常激烈,而最近我們看到一個新聞是「俄羅斯將蘇-35戰機發動機焊死組織中國仿製」,該消息出現過後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蘇-35在俄羅斯眼中可謂是目前戰鬥力最強的戰鬥機,被稱為「四+++」戰鬥機,俄軍事專家也不止一次的用蘇-35挑戰F-35等一系列隱身戰鬥機。
蘇-35已經有四架到達中國,2017年預計再來四架
作為俄制最強戰機,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售可不只是「焊死發動機」這麼簡單,正如此前俄羅斯退役中將葉甫蓋尼·布任斯基說的,「俄羅斯絕不會在不採取任何保護專利和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將蘇-35提供給中國。」
第一個枷鎖——合同明確限制。在數次的軍售當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關於軍售初期,也就是並未出售生產線之前,中國在拆解、維修、更換髮動機等部件的工作環境下,必須有俄羅斯方面的專業人員監督,否則將被視為違反合同規定。
出售給中國的蘇-35的生產全部在俄遠東共青城進行
第二個枷鎖——戰機模塊化運輸。蘇-35的所有部件必須從共青城原廠生產和分裝,中國自己儲備的殲-11等戰機的零件不能再使用,全部由俄羅斯提供,雖然仍然是蘇-27的改進型,但是在基礎的後期保養工具、發動機維護部件、電源車等等都要採用從俄羅斯購買來的新設備。但是俄羅斯已經在蘇-27上有了經驗,這回在蘇-35上進行了戰機本身的附加值保護,也就是說中國維護戰機的成本將大大提高。
第三個枷鎖——117S發動機以及專門的配套信息系統。戰鬥機本身並不是發動機能夠隨便換,換裝發動機牽扯到戰鬥機本身的控制系統、火控系統、飛行系統等等全方位領域,所以我們看到殲-11、殲-10B等在換裝新發動機的周期往往達到兩三年,這段時間就是在磨合戰鬥機與新發動機之間的融合度。
發動機本身被稱為「戰鬥機的心臟」,而這顆「心臟」里還有一個重要核心——那就是FADEC-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簡單地說這就是一種能夠改變發動機飛行狀態、實時監測發動機運行環境的一個「密碼箱」,117S發動機作為矢量發動機,當然具備這個難以解鎖的小盒子,而中國此前的發動機當中並沒有接觸過這個東西。
俄羅斯可以說這次在蘇-35裝備的117S發動機的核心「FADEC字電子控制系統」上下了很大功夫,實現了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通俗易懂的說就是,在發動機上設置了一個「安全密碼」,而這個密碼使用了128位超級加密手段,人工破解的可能性已經不可能了,如果使用超級計算機的話至少要花費十年的時間。這也是俄羅斯為何這次信心滿滿的說中國不可能仿製出117S發動機的重要原因。
「發動機好板磚也能飛上天!」 航空工業發展拼的還是發動機 !這次俄羅斯不願意讓中國獲得蘇-35的核心技術也不奇怪,人家研製幾十年終於搞出的矢量發動機當然不會輕易給中國。中國只能「臥薪嘗膽」繼續埋頭苦幹自己搞矢量發動機。前不久中航工業投資1000億成立新公司專門在未來數年專攻發動機技術,中國將製造自己的第一台矢量發動機——渦扇-15,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716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