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又回到原點,薩德入韓是「苦澀小戰爭」的繼續

Alinna ...| 2017-03-27| 檢舉

作者:王德華

20世紀中葉,中美朝韓在朝鮮半島惡戰三年,百萬生靈塗炭,無數家園被毀,停火線卻重回38線。進入21世紀,冷戰中的其它宿敵早已握手言和,而東北亞仍在為60年前的那場惡戰所震撼、所支配,以至難以解脫。

儘管中美早已建交,儘管中韓有過蜜月期,並在朴謹惠登上天安門城樓達到頂點。但是「薩德」入韓生米熟飯,是半個世紀以來朝鮮半島言為停戰、實為休戰的「苦澀小戰爭」的繼續。歷史又回來了原點。

「薩德」正式入韓,意味著韓美與中國接近冷戰式的敵對局面已經形成,也意味著韓國在安全問題上已經完全倒向美國、淪為美國禍害中國的幫凶,同時還意味著中國安全環境的實質性惡化。

我們要作最壞的打算,才能爭取好結果。不要端著一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無辜心態。要劃出一條底線,第二次韓戰爆發,我們怎麼辦?用戰爭制止戰爭。中國的報復行動也會加大東北亞地區出現軍事衝突的風險,而且韓朝小的衝突可能在某一天會演變為比較大的衝突。

當我們指責韓國引狼入室的時候,其實我們忽視了最主要的對手美國。美國政治文化中宗教色彩極濃,習慣於在敵我、黑白、是非、善惡和勝敗之間擇其之一。薩德入韓,只不過是美國把中國當作敵人眾多證據之一。

世界上只有中國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綜合國力方面,對美國世界老大地位構成重大威脅。遏制中國是美國不變的國策,不論是小布希、歐巴馬還是特朗普上台.美國從來沒有想到與中國平起平座,「太平洋足夠大 可以容納中國和美國」,只是我們的單相思。

引領全球化,反擊特朗普,這是中國的責任,更是宿命。一旦東北亞地區局勢惡化,中國政府必須在「安全」與「和平」之間作出選擇。在關乎國家核心利益與戰略安全方面,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中國不懼挑戰,敢於亮劍,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60多年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得利將軍說過,「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60多年後,在一個錯誤的時代,幾個錯誤的國家,作出了一系列錯誤的決定,又引發了一系列的錯誤的後果,將中國牽扯進去。歷史有時就是這麼弔詭。這或許也是中國崛起之路上的一個必然考驗吧!

中國最要緊的還是壯大自我軍事力量。「薩德」入韓給中國增加戰略核武器的數量和質量提供了重要理由,現在中國即使搞向太平洋發射飛彈的試驗,甚至重開核試驗,外界都會多一層理解。中國千萬要抓住這個機會,將「薩德」的壞事變成好事。如果因為「薩德」而導致中國戰略核力量的全面提升,那麼對中國來說這一輪迴合就是值得的。

國家安全問題從來就不是討價還價的問題。對中國來說,「國雖大,忘戰必危」;對美國來說,「國雖強,好戰必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華夏子孫務必殫精竭慮、奮發努力,為中華之崛起而自強。歷史必將證明,13億中國人只要團結一心,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翻不過的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594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