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手突破一項什麼樣的高科技?項目進展將美俄一起甩到後面了

本世紀以來,中國科技進步快速,我們不僅「登天」:已經著手建設中國人自已的空間站,更可以「|入海」,繼深潛器之後,又開始研製全海深潛器,即為可以到達任何深度的潛水器。

蛟龍號

中國已經完成的蛟龍號深潛器曾實際下潛到7062米深度,創造全球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也意味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探索剩下的0.2%海洋才是真正的挑戰。人類對占地球七成的海洋了解依然有限,尤其是深海,到達過6000米以下深度的人,也許比太空人還少。至於說探測深海,開發深海資源,更多為一種前景,而不是一個成規模的產業。6000米以下,為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區域,也是是海洋科學的最新研究前沿。

彩虹魚號

中國已著手突破6000米以下海洋探索科技關,為了實現探索僅0.2%海洋,我們先建造11000米深潛器。目前正在進行彩虹魚11000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項目,中國首艘萬米深淵級載人深潛器,該項目全部採用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材料,項目於2013年啟動,2015年完成總裝,2015年9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作業型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完成海試,最大潛深為4328米,邁出了我國探索萬米深淵的關鍵一步。

這樣的項目進展已經將美俄一起甩到後面了,原因很簡單,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工作型的萬米級深潛器,而不是為創記錄設計的探險型深潛器,無法進行科學考察。待4800噸級「張謇」號科考母船下水,「彩虹魚」號進行11000米無人深潛測試,最終在2019年,將把中國科學家送至馬里亞納海溝,把到達大洋最深極,成為繼美國人之後第二批到達那裡的探索者。

深海空間站的計劃

11000米深潛器項目之後,中國再建造高難度的項目:深海空間站。即:居住型深海作業平台,其排水量達到2600噸,主要用於深海搜索,以及開發工作,可以執行最長60天的任務,可以載員33人之多,甚至配備洗澡、娛樂等設施一應俱全。

也許有人認為,研究深潛器遠不及空間站的意義更大,其實不然,太空確實是人類發展的未來方向,海洋卻是眼下的未來。廣大的海洋擁有非常的物產,尤其中深海,幾乎就是一個尚沒有打開的寶庫,不說油氣資源與天然氣水合物等,僅就是海底的錳結核等礦產來說,這也是未來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所必須的原料,不僅民用價值高,而且對軍事技術的影響也相當深遠。

我們還有無人深潛器

當然了,技術難度也更大,設計不難,難的製造。深海幾乎就是漆黑一團,因為光線幾乎無法到達那裡,而且有巨大的壓力和低溫,探索深海的確是困難重重,所需的設備及技術,更是各國嚴加保密的東西。僅一個外殼製造就是涵蓋材料、加工、焊接等多個領域,具有很大的技術挑戰性,其難度遠遠大於製造核潛艇。比如:超高耐壓的最佳材料為鈦合金,不僅昂貴,還極難加工。至於為保持聯洛,需要水聲通信技術,也是尖端技術之一。

對於深海資源,國際通用原則:誰先進行勘探,誰先擁有開發能力,故而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啟動研發將為中國開發深海資源,搶占先機。無論從那個角度說,深海資源開發水平之高低影響深遠。同時,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設計與製造也極具軍民兩用屬性,可以說,如果能造出一流的深潛艇,那麼製造出一流的潛艇就不存在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534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