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叫囂憑它遏制中俄:不料中國竟已遙遙領先

2月中旬,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關於高超聲速武器的報告,美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的優勢正在喪失,且可能落後於中俄兩國,因而需要加快相關能力的採辦進度。

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報告的主要結論

2015年4月,美國空軍委託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SEM)開展一項研究,旨在評估未來的高速機動武器(主要指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和高超聲速巡航飛彈等)對美國帶來的威脅,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美軍高超音速飛行器

為此,2015年10月,NASEM組建了未來空軍高速武器系統防禦需求研究委員會,由11名來自高校、軍工企業、智庫的專家和退役軍官來負責這一課題。研究團隊在調研了美國國務院、國防部、戰區司令部、空軍、海軍、飛彈防禦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蘭德公司等一系列政府、軍方和智庫機構之後,完成了《高速機動武器:美國全球警戒、到達與力量面臨的新威脅》研究報告。2016年11月,該研究團隊發布了脫密版的報告摘要。

美國多方發出警告,認為美國在高超聲速領域面臨被趕超的危險。

美軍高超音速飛行器

綜合脫密版報告的摘要和文章,該報告的主要研究結論包括:

高速機動武器不能簡單視為傳統彈道飛彈或巡航飛彈的改進改型,而是一種有效結合了高空、高速、機動等飛行技術特徵的全新打擊武器;

中國和俄羅斯在這類武器上「投資巨大、進展顯著且成就驚人」,這類武器「將威脅到美軍在前沿部署的部隊,甚至將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從而威脅美軍踐行「全球警戒、全球到達和全球力量」的戰略;

這類武器的最佳防禦手段——可能也是唯一有效的防禦手段,是美國對等發展自己的高速機動武器,從而「以攻代守」,懾止對手可能發起的高速機動打擊;

近年來,美國高速機動武器的發展進入「慢車道」,連續多年沒有重大試飛活動,優勢正在逐步喪失,且可能落後於中俄。因此,美國應考慮調整採辦策略,加快高超聲速技術的研發和轉化,儘快研製出美國自己的高速機動武器。

美軍高超音速飛行器

美中俄研究進展不一

根據公開報道,美國在2009—2014年累計進行了8次高超聲速試飛活動。其中,HTV-2試飛了兩次,AHW也試飛了兩次。這兩種飛行器都是通過運載火箭助推達到高空,然後再以高速滑翔的形式再入,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的發展目標是可重複使用高超聲速飛行器,後者則是一次性飛彈武器。另外,以超燃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的X-51A進行了4次試驗,實現了長達210s的高超聲速飛行。

據報道,中國在2014—2016年累計進行了7次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試飛(全部為DF-ZF或WU-14),另外還可能進行了一次類似X-51A的超燃衝壓飛行器試飛。俄羅斯在2011—2016年累計進行了7次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飛,其中Yu-71/74飛行器進行了6次試飛,「鋯石」高超聲速飛彈進行了一次試飛。

美軍高超音速飛行器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美中俄三國的高超聲速試飛活動頻度基本相當,不同之處在於中俄兩國的試飛主要集中在最近兩三年,而美國近兩年沒有進行任何試飛活動,因此僅在表面上呈現出「美國衰退、中俄崛起」的態勢。 但從項目規劃的角度看,美國並沒有放鬆高超聲速武器項目的研製工作。

2016年9—10月,美國國防預研局(DARPA)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在「高超聲速吸氣式武器概念」(HAWC)項目下,先後授予洛克希德·馬丁(洛馬)公司1.71億美元和雷神公司1.75億美元,用於第二階段的工作,包括詳細設計、試製和試飛。同樣在2016年9月,DARPA和AFRL在「戰術助推滑翔」(TBG)項目下,聯合向洛馬公司授予1.47億美元的合同,同樣用於第二階段的工作。

這兩個項目很可能在2020年前實現首飛。從2017年美國國防預算可以看出,「常規快速全球打擊」(CPGS)項目按計劃完成了潛射型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技術驗證系統的關鍵設計評審,將在2017年完成首次試飛。

從公開報道看,俄羅斯的進展要領先於美國。2016年3月,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羅斯完成了「鋯石」高超聲速巡航飛彈(射程約為400km,速度為Ma5~6)的首次試射。

不過,這次試射是在陸地進行的,首次海基試射將於2017年上半年進行,並於2017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測試,2022年進入服役。據俄衛星廣播報道,2016年4月和10月,俄羅斯的4202項目成功進行了兩次戰略級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行器試飛,有望於2020—2025年列裝。

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想像圖

《航空周刊》和《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等媒體均聲稱中國已經利用DF-21系列固體和液體彈道飛彈完成了7次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試飛,並稱國防科技大學王振國團隊在2015年10月成功測試了以超燃衝壓為動力的高超聲速飛行器。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在2016年發布年度報告,認為中國將在2020年列裝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在2025年列裝高超聲速巡航飛彈。俄羅斯媒體多次報道稱俄羅斯將在2020—2025年陸續列裝一定規模的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在2022年列裝「鋯石」高超聲速巡航飛彈。

美國目前還沒有做出高超聲速飛彈的裝備發展決策,只是計劃在2019年完成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和高超聲速巡航飛彈的集成演示驗證,預計將在2025年前列裝。

美國各界呼籲加速發展

自2016年以來,美國軍方和工業界以及智庫多次發出警告:美國在高超聲速領域面臨被趕超的危險,並強烈呼籲美軍調整並加快高超聲速武器的採辦進程。

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想像圖

2016年3月1日,美國空軍協會米切爾研究所發布了題為《高超聲速武器與國家安全:21世紀的突破》的研究報告,從發展路線、採辦策略、關鍵技術、試驗設施和人才培養等5個方面,建議美國全面加快推進高超聲速飛彈武器技術研發,提前謀劃技術轉化應用,加快型號立項和研製,以快速形成作戰能力。2016年3月6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甚至公開表示,中國在高超聲速領域已經領先於美國,俄羅斯位列第三。

可以預見,未來這類聲音還將持續出現,形成一定輿論壓力,迫使美國國會和軍方加速高超聲速武器的採辦工作。

然而,外界也注意到,美國國內一直有智庫在質疑,配裝常規彈頭的戰略級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的作戰需求是否真實存在。此外,近兩年國際上也有聲音呼籲禁止發展高超聲速飛彈,以免打破當前基於核武器威懾平衡的全球穩定局勢。

綜合判斷,美國國內呼籲加速發展高超聲速武器的聲音更為強勢,因此美國在近期加速啟動高超聲速武器採辦程序、完成型號立項將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今年2月22日,美國《防務內情》網站爆出的一則消息進一步加強了上述判斷的可信度。2015—2016年,美國時任國防部長阿什·卡特在給國會質詢聽證的書面答覆中明確表示,美國國防部將在2018—2022年率先為歐洲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初步提供高超聲速快速全球打擊裝備,其他戰區則在「2022年以後再列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515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