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堅持發展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的決心不會動搖,中國海軍也要堅持發展彈射器航空母艦這個方針。
儘管航母無用論已經出現過多次,但是美國堅持發展核動力航空母艦決心從未動搖
3月9日,英國路透社發表文章稱,美國最新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非常脆弱」,在中國和俄羅斯新型武器面前,就是一個靶子。
對於這樣的言論,我們千萬不要自鳴得意,這樣的文章要麼反映了部分歐美媒體對美國現任總統「逢川必反」的態度,要麼就是美國人的戰略欺騙,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需要保持戰略定力,現在以航母為核心的發展方針一定要堅持下去。
二戰確立航空母艦是海軍作戰能力骨幹之後,美國海軍發展航空母艦尤其是大甲板彈射器航母決心一直沒有動搖,並且在冷戰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冷戰時期,儘管美軍一再精簡整編,但是航空母艦卻實現了核動力化,全球布署能力更強,美國海軍對於航空母艦重視可見一斑。
對於美國來說,航空母艦作用無可替代
我們知道,美國偏居北美一隅,遠離歐亞大陸,太平洋和大西洋是美國天然護城河,因此潛在對手對美國發動攻擊,必然要越過這兩個大洋,所以對於美國來說,保持強大海軍就可以把對方拒止於國門之外,避免本土受到戰火波及,航空母艦是作戰能力最為強大水面艦艇,航母戰鬥群海空控制能力是一般水面艦艇不能比擬。
以美國海軍現有艦載機作戰半徑為500-1000公里計算,1艘航母海空控制面積達到300萬平方海里,大約相當於20艘以上伯克級驅逐艦,而一艘福特級採購單億大約在100億美元左右,1艘伯克級已經要20億美元,最新伯克-Ⅲ需要30億美元,換句話說,一艘福特級的費用可以建造3-5艘伯克級驅逐艦,但是效能卻相當於20艘伯克級,從效費比角度來講,還是相當合算。
艦載預警機擴大了航空母艦的優勢
福特級這樣的彈射器航空母艦與普通水面艦艇相比,最大優點就是可以使用預警機,其雷達水天線距離接近400公里,極大擴展了編隊指揮員空情信息掌握能力,尤其是低空空情信息,相比較之下,伯克級驅逐艦對於低空目標探測距離只有數十公里,由於掌握了完整空情信息,福特級這樣的航母編隊可以逼近到對方近海,執行作戰任務,並且空情信息優勢還在自己這邊,為奪取空戰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航母戰鬥群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最重要工具之一
航空母艦這個優勢讓其成為美軍前沿布署關鍵力量,也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最重要工具之一,眾所周知,美國每年要從全球各地進口大量能源與原材料,僅石油每天就要進口近800萬桶,因此維持海上交通線通暢對於美國來說至關重要,在這方面航空母艦顯然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為了保持全球霸權地位,美國也需要對全球熱點地區擁有快速反應和干涉能力,以便塑造對自己有利的地緣政治,而航母一直是美國干涉地區事務利器,以1991年海灣戰爭為例,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48小時之後,美國航母戰鬥群已經將伊拉克納入攻擊半徑,從而對伊拉克形成有效威懾,因此美國前總統布希稱之為「開戰之初穩定局勢決定性力量」。
隨著各國武器裝備發展,航空母艦也受到各種挑戰,例如反艦彈道飛彈、高超音速武器,不過航母空母艦本身也在發展之中,未來隱身飛機、防空反導系統、高能武器也將配備航空母艦,因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航空母艦是海軍作戰能力骨幹和中堅不會受到動搖,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東風21D這樣的反艦彈道飛彈是航空母艦面臨的最大挑戰
不過美國也在發展標準3這樣的反導系統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沿海戰略經濟區是中國經濟最為繁榮地區,因此要求中國海軍能夠將戰線外推,另外中國每年也需要從全球各地進口眾多能源及原材料,出口大量貨物,根據相關資料,中國石油進口量已經接近美國,所以中國也需要保持自己海上交通線的通暢,執行這些任務,航空母艦地位不可替代,因此對於中國海軍來說,不能被航母無用論這樣言論欺騙,要堅持發展大甲板彈射器航空母艦,提高海軍遠海機動作戰能力。
中國要堅持發展航空母艦不動搖
當然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全球多極化,因此也不需要象美國那樣,建造12艘福特級這樣的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而是會根據國家戰略要求和承擔的作戰任務,合理、有限發展航空母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