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上周乾了件大事:美日驚出一身冷汗

3月2日,我國海軍航空兵組織轟炸機、殲擊機、警戒機等多型多架飛機,與航經西太平洋某海域的海軍艦艇遠海訓練編隊,先後展開了遠海突擊、對空防禦等多個課目演練,提升了海軍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

儘管如今中國海空軍「走出島鏈」已成常態,但3月2日海軍以空前規模兵力在第一島鏈「出口」處舉行的這次大演習,仍具有與眾不同的深遠意義。這次演習的特點,可以從部隊規模、兵力組成、地理位置等多個角度予以分析。

1.衝出島鏈的「史上最大規模編隊」

按照日本防衛省的說法,在此次演習中,中方共出動了13架飛機,其中包括1架運-8系列偵察機、6架轟-6轟炸機以及6架蘇-30戰鬥機。

日本自衛隊拍攝的中國運-8系列偵察機照片

根據日方的說法,這是中國軍隊首次以如此規模的航空兵編隊飛出島鏈,在日本媒體和網際網路論壇上,這一規模也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

之所以要強調「13架」這個數字,是因為就在演習前幾天,日本防衛省剛剛出台了一個新政策:為了加強對中國軍機的監控,自衛隊今後將把緊急攔截起飛的戰鬥機數量從2架改為4架,針對每一個所謂「可疑目標」,要形成「4比1」的優勢。

自衛隊這樣做的動機,可能與去年以來的情況有關:

自去年開始,中國海空軍在第一島鏈內外的飛行已成「家常便飯」,而且編隊規模逐漸擴大。過去,日本自衛隊被中國軍迷們封為「中國軍隊御用攝影師」,這是因為每每有中國軍機進行遠航訓練時,自衛隊飛機都會貼過來拍照「取證」,然後刊發於防衛省網站,照片質量也相當不錯。

但自去年以來,這個「御用攝影師」越來越不靠譜,要麼就是照片模糊,要麼就是「缺三少四」,要麼就是乾脆沒有照片。

這不是因為日本自衛隊的公務員們敬業精神下降,而是因為他們確實拍不到——中國單次派出的軍機數量越來越多,日方不可能逐一跟蹤。而且,中方護航戰鬥機也會保護編隊,讓日方戰鬥機難以接近。

這是去年某次防衛省公布的中方戰鬥機照片。就憑這種圖片質量,估計日方「攝影師」是要被罰工資的。

更重要的是,在一線對抗中,長期以「訓練好、技術高」自居的日本飛行員發現自己占不到便宜,甚至在做出挑釁動作後遭到中方反制,最終不得不拋出干擾彈落荒而逃。這才有了去年夏天的一幕:日本媒體根據「內線」消息爆料稱自衛隊戰鬥機在近距對抗時被中方「鎖定」並逃走,防衛省一開始遮遮掩掩不肯承認,最終才不得不承認事實。這些事情都讓防衛省覺得頗失顏面。

然後,就有了「4:1」的想法。這是一種典型的日式思維——不看整體全局,不問長期後果,集中力量關注眼前問題——派2架飛機拍不到你,那麼我就派4架,總可以完成任務吧?

於是,就有了這次的「13架」,這個數字可能只是偶然,但卻非常的「有水平」。

13架是什麼概念呢?如果按照4比1計算,日方需要出動52架戰鬥機前來偵察攔截。

但是,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沖繩駐紮的全部戰鬥機部隊,恰恰是兩個飛行團,每個飛行團的數量不多不少,大致就在26架左右(根據具體部隊情況略有出入),加起來正是52架。

從沖繩那霸空軍基地起飛的日本航空自衛隊F-15戰機

而且,任何國家的戰鬥機部隊都有一個「妥善率」指標。由於戰鬥機日常輪換維護保養的需要,並不是每一架在役戰鬥機都能夠隨時起飛的。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軍事強國,其一線部隊也往往只有不到三分之二(甚至只有略多於一半)的戰鬥機可以隨時起飛。

結論是:面對13架中方飛機,沖繩方向的航空自衛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實現「4比1」。

從當天防衛省公布的照片來看,「御用攝影師」們仍然缺乏進步,僅僅拍到了一架運-8系列偵察機的照片。對於另外6架轟炸機和6架戰鬥機,不僅沒有照片,而且在防衛省新聞稿里僅僅用了「推定」一詞。按照日本體制內的官話來理解,這意味著自衛隊並不是靠「目視」確認的中方飛機型號,而只是靠雷達信號做了判斷。

正如很多中方網友在事後所問的那樣,筆者也想問一句:自衛隊的仁兄們,說好的「4比1」呢?

順便一提的是,如果日方未來在西南列島繼續增派戰鬥機,估計也無濟於事。從已有戰史等公開資料來看,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有很多個師,你懂的。

2.訓練地點意味深長

此次海軍演習的另一個看點,就是訓練海域的位置。

從日方公布的信息看,此次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是在第一島鏈宮古水道東側的「出口」處進行的演習。從表面上看,這可以看做是一次進出第一島鏈的攻防演習。

日本防衛省公布的中方艦、機活動範圍及路線

但是,日方的緊張情緒,可能不僅是擔心第一島鏈「守不住」,還涉及到整個美日同盟的西太平洋布局。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打開地圖,從演習區域向東南方向量出大約2000公里,就會發現一個著名的地點——關島。這裡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支撐點,也是所謂「第二島鏈」的核心。

小編幫大家量好了距離。

而據公開報道,中國轟六轟炸機可以攜帶的空地巡航飛彈,射程恰好(又是「恰好」)也是2000公里。1架轟六可以帶6枚巡航飛彈,6架就是36枚。而且,如果在真實的戰爭中,這可能只是很多輪攻擊中的一輪編隊而已。

與綿延數千公里的「第一島鏈」不同,傳說中的第二島鏈其實是「有島無鏈」。從日本本土到關島之間,第二島鏈僅有硫磺島、小笠原群島等寥寥兩三處可用支撐點,相互之間距離從數百公里到上千公里不等。因此,所謂的第二島鏈,其實核心點就在於關島。

眾所周知,日本表面上的強勢做派,其根本上來自於美日同盟的「加持」。這幾年來,日本的所作所為,無非是要挾美日同盟之勢,搞些「狐假虎威」、「夾帶私貨」的動作。

但是,隨著中國國防建設的發展,隨著中國軍隊遠程打擊能力的加強,美日同盟的「擔保」也顯得不再那麼靠譜。在美國的軍事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關島的安全。他們舉出的威脅,不僅包括中國的各類彈道飛彈,也包括中國轟炸機搭載的巡航飛彈——與彈道飛彈相比,巡航飛彈價格便宜量又足,是航空兵對地打擊特別是第一輪打擊後「補刀」的必備良方。

當然,如果我們將轟炸機搭載的對地巡航飛彈改為空艦飛彈,這一演習地點就有了另外的解讀:假設空艦飛彈射程為500公里~1000公里,則其幾乎可以覆蓋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的大部分海域。對於可能的海上對手而言,數十枚呼嘯而來的反艦彈,無疑可以形成「飽和攻擊」之勢。

中國海軍的遠航訓練,也許只是一次日常安排。但在心裡發虛的日方看來,卻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從「料敵從寬」的角度,他們很自然地會想到上述各種解讀,甚至還會想的更多。

不過,日本想什麼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在日本當前的財政困境和工業能力下,其如果一定要將中國作為假想敵,在遏制和對抗中國的道路上走下去,就必然會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某些日本決策層人士的最大悲劇,在於他們試圖逆世界大勢而行,挑戰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崛起中的工業大國。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述,日本要解決的是「心病」。不改變「以鄰為壑」的戰略大方向,不轉變對華對抗的思維習慣,日本就不可能找到出路。

希望更多的冷冰冰的現實,能幫助治好日本的這份「心病」。

附文:

我大空軍正把日本戰機拖向「過勞死」

前幾天,那位愛穿黑絲的女防長領導的日本防衛省做出了一個令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員們「心驚肉跳」的決定:

由於中國軍機在釣魚島周圍活動頻繁,防衛省調整了航空自衛隊緊急升空的數量,以後每架中國軍機附近,日方負責升空盯防的值班戰鬥機從2架增至4架。

「消耗戰」

也就是說,當一架中國軍機出現在東海釣魚島附近上空,就會有4架日本戰鬥機緊急升空應對。一個很簡單的結果是,如果有4架中國軍機出現,日本就需要派遣16架戰鬥機升空。

那樣的場景想像起來確實有點可怕!(腦補一下好萊塢戰爭題材中空戰的場景)

不少人驚呼,日本想要幹嘛?要在東海上空來一出「緊張對峙、擦槍走火」的大戲?因為這是自1958年日本航空自衛隊開始執行「應對進入領空飛機」的任務以來,首次採取1:4的做法,所以緊張局勢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有人說,一架中國軍機出現,一架日本戰鬥機盯防就足夠了,剩下那3架純粹多餘,都可以打兩把鬥地主了。想得美!剩下那3架戰鬥機的飛行員也必須高度緊張!

過去2架日本戰鬥機盯防1架中國軍機時,1架日本戰機負責抵近跟蹤,另一架需要保持一定距離監視,然後負責給中國軍機「拍照留念」,然後好跟日本媒體說,中國軍機的確「到此一游」了啊。(比如下面這張就是)

現在變成1:4後,航空自衛隊將採取雙機跟蹤,雙機監視。除了大幅延長日本戰機空中巡邏的空中逗留時間外,緊急升空時還將出動更多的預警機及空中警戒管制機,向F-15戰鬥機提供中國飛機的情報,這就使攻擊的態勢更加強硬。

那麼中國空軍該怎麼辦?我們也需要派遣更多的戰機去東海上空展示肌肉嗎?刀哥覺得日本之所以增加戰機升空攔截,就是心裡發虛,我們不妨淡定一點,打一場「持久戰」「消耗戰」。

如果中國出動10架軍機,日本必須出動40架戰機升空,那必然會重演今年1月9日那一幕——大量去往日本的航班被延誤,日本航空自衛隊多個基地的戰機都要調往東海方向。多搞幾次這樣的行動,日本飛行員非崩潰不可,連日本的戰機估計也要散架了!散架了!散架了!

不歸路

1月9日那次,解放軍有6架轟-6轟炸機、1架電子戰機和1架警戒機在通過對馬海峽上空時,日本航空自衛隊單純依靠那霸基地的執勤戰鬥機應對已經捉襟見肘了,所以不得不緊急從其他多個基地臨時抽調戰機起飛。

這暴露了什麼?

照日本防衛省這種1:4的玩法,日本航空自衛隊根本撐不住!用中國俗話說,這就是打腫臉充胖子。

隨著中國海空軍赴西太平洋、日本海等遠海及空中訓練力度的持續加強,一直以所謂第一島鏈「看門狗」自居的日本自衛隊在東海上空所處態勢開始急劇轉變。

此前,日本航空自衛隊軍機基本採取攻勢,中國日常巡邏戰機主要任務是攔截、驅離日本軍機。如今攻守易位,中國軍機持續不斷的出擊令日本壓力倍增,不但全面由攻轉守,而且「守」也越來越力不從心。

在中日兩國劃設的防空識別區重合的釣魚島空域周圍,最近幾年日本戰鬥機的緊急升空急劇增加。根據防衛省介紹,2016年度針對中國、俄羅斯等飛機的總體緊急升空次數到今年一月底已超過1000次,打破紀錄。

此前最高紀錄是冷戰時期的1984年,當時前蘇聯飛機活動比較頻繁,那一年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緊急升空達到944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483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