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運20大型運輸機總設計師唐長紅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運20安裝國產發動機已經有了時間表,「大概在明年或者後年就能看到裝著國產發動機的運20了。」這個消息無疑是令人振奮,因為制約運20後續生產和改進發展的最大問題將不復存在。運20現在的動力裝置是從俄羅斯引進的4台發動機D-30KP-2渦扇發動機。由此產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運20的生產將取決於俄羅斯的供貨態度和供貨能力,如果俄羅斯不能及時交付發動機,那麼就會嚴重影響運20的生產進度和數量。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配備運20的大型航空發動機是世界航空工業的頂尖技術,目前只有中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可以自行研製生產,目前運20使用俄制發動機還只是暫時現象,切勿心急。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採用俄制發動機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D-30KP-2發動機是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一款中等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直徑比較纖細,看起來就不如短粗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那麼給力。因為對於亞音速飛機所採用的渦扇發動機來說,涵道比越大,風扇直徑就越大,相應的推力也就越大、油耗越低、噪聲越小。例如美國C-17A大型運輸機所用的F117-PW-100渦扇發動機的涵道比達到了6.0,推力為17.4-19.86噸,耗油率為0.6公斤/千克·小時;而D-30KP-2渦扇發動機涵道比2.42:1,最大推力為12.5噸,耗油率在0.7公斤/千克·小時以上。
此外,在大修周期上,D-30KP-2發動機只有3000小時,而F117-PW-100發動機則達到了14000-15000小時。由於發動機性能不足,所以運-20的運輸能力與C-17A存在較大差距——運20載重40噸時的航程才與C-17A載重70噸時相當。根據外界報道,運20可採用的國產發動機有兩種,一種是渦扇18,一種是渦扇20。其中渦扇18是D-30KP-2的國產化本,渦扇20則是中國自研的新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如果運20採用渦扇18,雖然不會提高性能,但至少可以保證後續生產不會再受俄方發動機供貨態度和能力的制約;而如果採用渦扇20的話,那麼運20不僅不會受俄方發動機供貨態度和能力的制約,而且性能也會得到明顯提升。
外媒稱渦扇20採用了改進的渦扇10核心機,加上國內自研的大涵道比風扇,同時對高壓渦輪、低壓渦輪、風扇/增壓級進行了優化設計,最大推力達到14-15噸,耗油率達到了與西方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基本相同的水平。此外,渦扇20還採用了全權限數字式電子控制系統(FADEC),進一步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綜合分析,運20明後年換裝的國產發動機型號為渦扇20的可能性更大些,因為渦扇20具備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且已經發展數年,達到了生產狀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