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提要:「工業4.0」讓武器裝備高速發展,「現代化、信息化、體系化」這些十年前非常新鮮的詞語可能已經過時,或者說成為各國軍力發展的最基本的需求。經濟學家堅持現代「供求關係」——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反作用於需求,這一點放在軍事上完全說的通,高強度、快節奏的現代戰爭對高技術武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雷射武器、電磁武器、太空武器、微波武器等等新形勢、多樣化的武器裝備正在進入作戰體系當中。
美國曾經在這些高技術武器方面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美國《防務系統》網站報道稱,美國海軍已經準備開展一項新的高能雷射武器試驗,這次實驗的能量級別達到150千瓦,是歷次試驗之最。美國軍事專家指出,該系統功率已經達到上一代ABL計劃的5倍以上,能夠將其成果融合到作戰部系統之中,更高能、更低成本的精確打擊武器也將受益。
ABL試驗機YAL-1A其實就是一架波音747-400F運輸機頭部安裝了雷射照射裝置,用於摧毀處於起飛助推段狀態的戰術彈道飛彈,將敵飛彈消滅在敵領空/領土上。美軍曾經對喊話中國稱最好不要使用這種高強度、不人道的太空武器、雷射武器等高技術武器。軍事評論員符義鵬指出,現代雷射武器發展非常快,因為具備能夠用最核心的雷射以光速運行集中力量攻擊目標,這樣就能做到指哪打哪。並且在實戰中不會出現彈藥不足的問題。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即便是美國現有的雷射武器研發也只是處在皮毛上。
這幾年中俄的科技發展讓美國和北約十分擔憂,特別是在雷射武器方面,中國發展迅速,已經有趕超美國的勢頭出現。本屆阿布達比防展上中國展示了一款名為「寂靜狩獵者」的雷射武器發射系統。射程距離在800~4000米範圍內,能夠擁有5000W~30000W的功率輸出,能夠同時打擊多個目標,使用成本也比較低,主要藉助儲存的帶高能電池來運行。
研發雷射武器中國先後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技術,第二是原材料。
技術方面,中國將其都交給解放軍來完成,2016年解放軍先進武器裝備研究專家侯靜率領課題組在「超連續譜光源」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使中國在該領域一躍進入國際領先行列,相關成果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光學重要成果」,憑著在「超連續譜光源」領域的開創性研究成果,侯靜已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短短几年侯靜與她的研究小組把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纖化為攻關目標,先後突破了多項核心關鍵技術瓶頸。掌握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功率超連續譜光源的研製技術,這一主要技術指標竟打破美國保持4年之久的紀錄,一躍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在「超連續譜光源」基礎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時,侯靜更注重創新成果向生產力、戰鬥力轉化,使取得社會效益和軍事效益更為顯著。
原材料方面,中國成功的解決了雷射武器必備材料——人造藍寶石。2016年4月,中國南昌「光谷」造出中國第一塊百公斤級人造藍寶石,重量達到120公斤,這標誌著送過今後在智能技術領域將可以用上自己的藍寶石材料,減少歸國外依賴。軍事專家指出,人造藍寶石不僅僅運用於民用科技,在眾多軍事領域大量需要,中國解決了百公斤級人造藍寶石可謂是為國產雷射武器打氣助力,掌握這項技術此前只有兩個國家,美國和俄羅斯。
軍事評論員符義鵬指出,面對中國研發可以稱得上是「超級武器」的雷射武器裝備,我們要戰略核戰術兩方面考慮:戰略上我們需要「威懾」,戰術上我們需要「威力」。
中國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就像「戰略泡沫」,泡沫是什麼意思?泡沫就是不論你如何攻擊都會導致一個結果——更多的泡沫飛濺出去,而「泡沫」越來越大所占的空間就大,你要戳破就需要更為複雜的手段和時間。北約將中國的反撲稱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而在外界看來這更像是美軍的戰略力量被中國強制吸引,中國進行的一切軍事行動就像一個「泡沫」一樣,表面看起來十分鬆軟和脆弱,但美國的每一次「突擊」都會產生更多的「泡沫」。
而從長遠的軍事發展角度講,中國需要雷射武器的「威力」保護自己,英國《衛報》在報道中稱,中國已經廣泛發展了其衛星系統,現在可以在相當遠的距離外,利用北斗迅速定位美軍航母戰鬥群的精確位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中國雷射武器的研製最早始於1964年3月,但取得較大的進展則是在改革開放以後。1986年3月啟動實施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中就出現高能雷射武器研究實驗,二十多年的時間,美國人在搞,我們也沒有停止腳步選擇等待和自願落後讓美國走在前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