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翻幾倍戰機來攔截周邊戰機?中國轟炸機剛走 蘇24就來了

食。師| 2017-03-06| 檢舉

這兩天確實夠日本空自受的 中國的轟-6M剛走 蘇-24就來了

在3月2日,中國海軍組織了6架轟-6M、6架蘇-30MK2戰鬥機、1架運-8警戒機,組成遠海訓練編隊,直接穿越宮古海峽,奔赴西太海域配合遠海訓練編隊,展開了一場海空聯動的大洋攻防演練。此舉不僅僅展示了中國海軍也具備遠程突擊能力,同時還有力的回擊了日本空中自衛隊所謂的「加倍緊急升空攔截」的最新策略。按照道理來說,中國出動13架戰機,日本應該起飛52架戰鬥機進行攔截。不過,日本連拍個中國機群的照片都沒拍到,更別說52架攔截戰機的影了。

這架蘇-24MR頗有些閒庭漫步的感覺 說好的日本4機「護航」呢?

同樣納悶的還有俄羅斯空軍,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前腳剛走,在3日,俄羅斯空軍就派遣了一架蘇-24MR戰術偵察機飛付日本海進行日常的偵查活動。日本方面也僅僅派遣了2架F-15J戰鬥機進行起飛查證。由於蘇-24MR的特殊任務性質,使得其沿著日本的實際防空情報區域邊界飛行,日本戰鬥機也無法對其進行主動攔截驅離動作。這也讓俄軍感到很納悶,這日本說好的4機「護航」呢?不過,為什麼這架蘇-24MR戰術偵察機敢獨創日本腹地呢?真不怕遭遇日本的F-15J吃虧?其實遠沒有那麼簡單。

蘇-24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款機型 但是其兩個改進型並不為人所知

蘇-24攻擊機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這是俄羅斯一種並列座雙座超音速前線轟炸機,北約代號為「擊劍手」,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到俄國空軍服役。由於其機身寬大,並且具備較好的跨音速到超音速性能,因此本身也是個非常不錯的載機平台。在蘇-24基礎上,俄國人研發了蘇-24MR戰術偵查型,除了保持了原有地形匹配跟蹤雷達和空空飛彈以外,拆除了機炮、光電控制系統等對地武器結構,同時安裝了多模組混合的BKR-1戰術偵查系統。由於速度快,可以負擔中長距離的偵查任務,因此一共造了200多架。而這次飛付日本海的正是蘇-24MR戰術偵察機。值得多說一句的是,俄羅斯還有一種僅僅20架的蘇-24MP電子戰型,這是俄羅斯的寶貝,可以掛在掛載多種電子壓制設備。近期對宙斯盾戰艦突防並造成頻繁「黑屏」的應該就是這些蘇-24MP乾的「好事」。

「坦加扎」電子戰吊艙 具備極強的無線電信號搜集能力

儘管蘇-24MR比起蘇-24MP電磁壓制能力不足,但是在偵查上絲毫不弱。尤其是其掛載的「坦加扎」電子戰吊艙,北約代號「SRS-14」(意思為監視和偵察系統14型),具備極強的無線電搜集能力,能夠搜集的2到10.7Ghz的無線電型號,同時可以存儲到磁帶系統上。儘管存儲介質選擇磁帶已經落伍,但是其搜集能力還是極強的。搜集左右航線上450公里範圍內的訊號,主要針對雷達訊號進行搜集,並且能夠確認其位置,誤差在10公里以內。而用在日本海這樣的實戰背景下,是因為日本長期都是使用固定雷達進行偵測,此舉就是為了偵查日本方面是否針對俄羅斯的活動有新的動作或者雷達訊號有新的變化,屬於例行性的搜集任務。完全沒有必要前出。這也是為何日本戰鬥機只能靠上去拍照,而沒有任何驅離動作。起飛2架跟起飛4架,並沒有區別。

這次遠海訓練的轟-6M上也有類似天線 而空軍一般都會派遣運-9電子偵搜機來干這事

值得一提的事,在3日的這次中國海軍的遠海訓練的轟-6M轟炸機上,也有類似的側向搜集訊號的天線陣列。有可能擔負的跟俄軍的蘇-24MR一樣的任務,負責搜集日本方面的雷達訊號並記錄。而在中國空軍,這樣的任務通常都說運-9電子戰機來完成,顯示出不同任務側重點。

不是日本不想起飛4架,可現有的飛行員就這麼多 車輪戰根本消耗不起

至於為何日本會「爽約」並沒有按照1:4的比例進行升空攔截呢?其實也是日本人此前就給自己留好了「台階」,日本空自稱自己「緊急升空待機從2機變成4機」而不是每次升空攔截一定會起飛4架戰機。這不過是一種地面策略的升級,而隨著中俄戰機越來越密集的飛抵日本周邊。別說每次4機,就是每次雙機伴飛攔截,仍然需要大量的值班輪換戰機和飛行員才可以,否則一天緊急起飛2到3次,那是對飛行員體能的極大消耗,更別說戰機了。在這樣高強度的攔截伴飛任務下,也是日本從空自成立以來也沒遇到過的情況,顯然只能動動嘴,顯示下自己曾經亞洲第一空軍的老黃曆,實際升空攔截翻倍,根本做不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391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