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局勢為何一觸即發?美韓挑釁性軍演直把朝鮮往戰爭上逼!

食。師| 2017-03-04| 檢舉

兩場在韓國境內舉行的演習,將持續兩個月,時間之長創史上之最;同時,演習還將創下威懾力量最強的另一個之最,美軍的航母和各型戰略轟炸機悉數奔赴韓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薩德也將在演習中「首秀韓國」,並且有可能因此在韓國實質性地駐紮下來。

這樣兩場創造多項之最的軍演,將會在半島引發什麼樣的爆點?半島會不會由此直接進入戰爭?

第一軍情軍事評論員:韓旭東

一,東亞爭鬥從此飆升!

薩德入韓,不僅對韓國的老對手朝鮮產生了嚴重安全威脅,同時也嚴重威脅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安全。這是問題的根本性所在。自去年美國人為地製造出薩德入韓問題後,中俄兩國就不斷提出強烈抗議。但是,美國無視中俄兩國的反對,依然我行我素,不僅不取消薩德入韓計劃,反而一再加速推進入駐進程。借著韓國政局混亂,美國乘人之危,對韓國政府施加壓力,終於藉助韓國軍方力量,於上月28日掃除了薩德入駐的最後一個主要障礙,也就是樂天集團與韓國國防部的土地置換。緊接著,代號為「鷂鷹」的聯合軍演就於第二天展開。另一場規模更大的軍演「關鍵決心」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之中。演習之中,還將演練薩德系統操練以及與其它武器裝備合練。這樣看來,美韓之間可謂計劃周密。韓國方面也顯然不是被逼無奈,而是密切配合。

一邊是中俄方面的反對力度不斷升級,一邊是美韓方面部署薩德日益提速。美國這種霸權做法,自然會導致大國之間鬥爭烈度的急劇升溫。韓國也因此由半島內部對峙的身份,徹底捲入了中美俄戰略大博弈的漩渦。

縱觀二戰之後的世界軍事舞台,大國與小國之間,強國與弱國之間的較量,由於實力相差較大甚至懸殊,幾乎不可能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特殊情況。大國間的軍事博弈往往表現為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程度激烈,另一個就是最終達成妥協。在妥協出現之前,博弈的烈度往往會出現急劇上升的現象,原因是雙方都想爭取更多的利益。當前,美國置東北亞地區安全於不顧,甚至無視韓國的安全,硬扛著中俄兩國的抗議和反對,加速推進薩德入韓,無疑會使未來一個時期內美國與中俄與之間圍繞薩德入韓的鬥爭烈度飆升。其「關節點」,就是韓美演習之後的薩德去向。如果薩德乘機留在韓國,鬥爭的烈度顯然會提高。可以說,薩德是這次演習中隱藏的一個「爆點」。

二,戰爭指數驟然加劇!

美國與韓國之間的兩場聯合軍演,以及在韓國境內署薩德,至少在名義上都是針對朝鮮的。在這種形勢之下,半島北部不可能不做出警惕性的動作,以防備美韓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也就是把演習轉換為進攻戰的可能。

這裡的內在原因有:

一是,美國以防止大規模武器擴散為名,對朝鮮發展核武進行打壓。目前,朝鮮不但沒有停止對核武的研發,而且還對外宣稱試驗成功氫彈和中遠程飛彈。朝鮮的這種做法,意在向美國表明,自己已經具備了飛彈核打擊美國的能力。這顯然是美國難以容忍的。因此,也就不排除美國藉機對朝鮮發動進攻,以解除朝鮮核能力的可能性。

二是,戰爭史上不乏由軍事演習直接轉為進攻的戰例。比如,當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直接原因就是埃及部隊在進行軍事演習的過程中突然轉向蘇伊士運河東岸對以色列進攻。這次的美韓聯合軍演號稱史上之最,本來就帶有濃厚的實戰氣息,再加上存有美國對朝鮮實施軍事打擊的可能性,這就不能不讓朝鮮採取超常的防備措施。小國與強國軍事博弈,很多情況下採取的是偷襲的辦法。比如歷史上日本的多次對外戰爭行動,最典型的就是二戰時期偷襲珍珠港。如果美韓進一步挑動戰爭這根神經、半島南北任何一方出現戰略判斷失誤或出於先下手為強心理等,戰爭重新燃起的可能性就難以排除。甚至,這種可能性會發生在「一不小心」的情況下。

從目前美國的種種做法看,朝鮮半島的戰爭之火有重新挑起的可能。

這是聯合軍演極可能導致的第二個「爆點」。

三,韓國未來陡然拐彎!

二戰剛剛結束,美國與蘇聯爭奪勢力範圍加劇,朝鮮半島成為美蘇爭奪的對象。半島南部在美國的策劃和支持下成立了國家組織。隨著韓戰的爆發,韓國的所謂軍隊便受到了美軍的控制與指揮。韓國與美國戰後結成聯盟關係,美軍對韓國軍隊的控制更緊了。冷戰之後,由於戰爭威脅的減弱,韓國要求獨立掌控軍隊的呼聲越來越高。迫於韓國方面的壓力,美國將韓國軍隊和平時期的指揮權交還給了韓方,但戰時韓國軍隊的指揮權依然被美軍牢牢控制。由於薩德入韓,韓國不是更安全了,而是受到的外部壓力更大了,這自然是美國願意看到的。在這種形勢之下,為了自身的安全,韓國就不能不進一步倒向美國,甚至還有將自己軍隊的平時指揮權再一次交給美軍來行使的可能。朝鮮半島安全形勢變得越嚴峻,韓國交給美方的權力會更多更大。韓國從此淪為了讓美國更加瞧不起的一枚棋子。這,難道不意味著韓國的國格會出現嬗變嗎?

薩德,擊碎了韓國的安全夢;薩德,也會擊碎韓國的大國夢。一切都有可能——3月的兩場聯合軍演,極可能就是分水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376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