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繼「遼寧號」以後第一艘完全由國家自主研發成功的航母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俄媒表示,中國航母造價不會低於500億元人民幣,堪比天價。單就經濟實力來說,世界上沒幾個國家能承受得起。除了中美兩國以外,這個數字足以讓其他國家望而卻步了。被俄媒點名的美國隨後表示,即使是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美國也不捨得輕易花這麼多錢來造一艘常規動力的航母。就連俄羅斯的軍事專家也忍不住指責中國太不會過日子,500億元人民幣完全夠中國去國際上買一艘回來改裝了,這樣一來還能省下一大筆軍事費用研製其他武器。
一艘航母的造價之所以如此之高,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其本身的性能和規模。與普通艦船不同,一般航母的排水量基本都在數萬噸以上,相應的配套設施也是少不了的。不論是船體本身、配備的電子系統、武器系統還是動力系統,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何況萬事開頭難,這是中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費用高些也是在所難免。而且,500億人民幣大約是70億美元,這個造價對中國第一艘航母來說,其實也不算很貴了。
以美國舉例,美國的航母建造情況跟中國完全不一樣,美國的航母技術位於世界前列,各方面出現二次消費的可能性都相當小,因而能省下大筆的費用。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林肯號航母的造價就已經高達35億美元了,而35億美元的購買力放到現在,肯定不止70億美元。
近一點兒的2009年,俄羅斯聲稱要建造一艘航母,而當時對航母的造價,保守預估已經達到50億美元,如果要真正建造的話,這個數量肯定還會增加。以美國為例,美國在2008年9月10日,美國海軍授予諾格(公司51億美元合同,用於開始新一代航母首艦「福特」號(CVN-78)的建造。結果到了2010年,費用預估已經高達110億美元,最終,福特級航母費用超標嚴重,甚至讓美國高官表示抗議。而對於中國來說,要想真正擔得起「世界大國」這個名號,自製航母這條路是必經之路,晚走不如早走。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雖然投入了很大一筆資金,但多出來的部分就當是交學費了,中國這些積累的技術在未來航母在建造中會帶來極大便利,讓整體造價降低。
境外各界對於中國航母建設目標的解讀,主流本應是中國國力、軍力發展的現實需要,是中國海軍建設的必由之路,但在西方媒體霸權的主導下,更多媒體都是借題發揮,再次提及所謂的「中國威脅」,質疑中國建設航母的動機,鼓吹中國海軍很快便會對美國在世界海洋的影響力構成最直接的軍事挑戰。
除了美、日等國媒體對中國航母建設存有疑慮外,一些境外媒體也表現出比較「複雜」的心態。菲律賓表現出了驚人的冷靜。當有記者提及「中國正在建造航母」時,菲武裝部隊發言人羅德里格斯海軍准將說:「我認為那影響不大。那是世界各國海軍建立信心的舉措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在建造航母,但我們沒有理由感到擔憂。」越南則表現得十分「淡定」。當 2011 年 7 月 27 日中國正式發布航母消息後,越南媒體都只是轉載了中國官方的報道,並未渲染和炒作。越南官方的表態也很低調,似乎要刻意淡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