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具備一定的核武威懾力,美國國家裝備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擁有7300枚核彈頭,美軍擁有7100枚,中國擁有350枚~3000枚核彈頭,接下來是法國、英國,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俄羅斯至少擁有300枚核彈頭是隨時處於發射狀態,洲際彈道飛彈承擔了主要戰備任務,而近年來核武安全問題也一直威脅不斷,顯然維護核武器比擁有核武器還要難。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冷戰達到爆發戰爭的邊緣,蘇聯擁有的核武器數量快速增加,截至1960年底,美國已經率先搞出能夠作戰的洲際飛彈,並且將新的洲際飛彈運用到美軍作戰體系當中,據估計,當時美國本土隨時擁有40枚洲際飛彈能夠達到莫斯科、列寧格勒、共青城等大城市。為了抗衡美國人,蘇聯必須在最短時限內造出並部署能夠從蘇聯領土上發射並摧毀美國戰略目標的洲際飛彈。由於太過倉促,急於想要達到高目標,蘇聯提出研製一種名為「P-16」的洲際彈道飛彈,北約命代號為SS-7「鞍工」。
P-16之前俄羅斯已經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款洲際彈道飛彈,名為P-7(北約代號SS-6「警棍」),雖然是蘇聯名將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親自帶領設計的世界第一枚洲際飛彈,但實際使用過程中沒有多大價值;一方面P-7使用不可貯存的低溫推進劑(液氧),必須在發射前才能加註,另一方面體積巨大只能用發射架從地面發射,導致飛彈的反應速度和生存能力極低。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急於升級核武庫,P-16就是P-7的衍生型號,被設計成一種兩級液體彈道飛彈,用鋁鎂合金製造彈體,擁有一個細長的推進劑貯箱。研製工作在1956年獲蘇聯政府批准,1957年基本設計方案完成。為了試驗飛行,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為P-16修建了地面發射設施。
P-16洲際飛彈是蘇聯第二種洲際飛彈
但是讓蘇聯人沒有想到的是,P-16的技術其實並不成熟,在第一次發射試爆的過程中就出了大事,這也是有記載以來最大的核武器爆炸事故。1960年10月24日信心滿滿的蘇聯人開始對P-16進行原型初次發射實驗,但首飛中飛彈發生了不可挽回的事故,導致一場大爆炸,在場的蘇聯飛彈部隊司令米·伊·涅傑林元帥當場喪生,發射台上的160名蘇聯宇航科學家也全部遇難,現場內所有生物蕩然無存,只留下硬幣和鑰匙。
而就在前一周當時蘇聯高官尼·謝·赫魯雪夫和列·依·勃列日涅夫急需用這種新武器來與美國保持核武戰略均勢,打算在慶祝十月革命之前能夠完成該飛彈的首次試飛,因為洲際飛彈這種高強度戰略武器的成功試飛必然會為蘇聯贏得更多的政治籌碼。赫魯雪夫十分希望這種武器能夠儘快,越快越好,他曾經公開對蘇聯火箭軍涅傑林元帥下達指令,並強調「當我(赫魯雪夫)踏道美國本土的時候,你必須給我發射一枚洲際飛彈來嚇唬嚇唬美國人!。」
但誰也沒想到就是赫魯雪夫的一句話最終釀成一場大禍,因為在飛彈發射前兩個小時,涅傑林元帥已經在現場收到操作人員報告的故障情況,飛彈升空之前30分鐘,工作人員還在搶修一個配電器,但由於此時赫魯雪夫的飛機剛剛著陸美國本土,只好硬著頭皮發射,但沒想到的是從國內傳來的確實一場空前的悲劇。
米·伊·涅傑林元帥
事故過後蘇聯將其作為竟是機密隱藏起來,並宣稱飛彈部隊司令米·伊·涅傑林元帥因為飛機事故遇難,直到35年後,1995年10月,俄羅斯電視一台新聞節目對米·伊·涅傑林元帥逝世35周年紀念報道時才曝光出來。
這起事故也讓全世界國家重新審視核武發展道路,甚至讓一些國家放棄發展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比如英國和法國,一方面是因為其國土狹小並不會發揮多大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美軍軍事專家評估得對中國核武評價,現目前中國能夠直接攻擊落地到美國本土的核飛彈不超過80枚,但加上東風-41等先進飛彈的分彈頭技術,中國將具備與俄羅斯相同的核武威懾力,戰時美國上空將面臨至少有來自中國的300枚核彈頭和來自俄羅斯4500枚核彈頭的雙重打擊,核彈當量也將用「千萬噸級」來計算。
而中國核武安全非常自信,因為一個人——于敏老先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距離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僅有2年零8個月。緊接著面臨的就是核武器如何安全存放?我國的「氫彈之父」——于敏院士,在製造氫彈時限於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就用了一個獨門絕技,這是中國僅有的,使造出來的氫彈不僅與美國的T-U氫彈的威力一樣,而且降低了維護成本。由於氫彈技術比較複雜,當氫彈被製造出來之後,需要大量維護人員和維護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這就造成了氫彈的維護和後期保養費用極大,而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研發出屬於中國獨到的儲藏方法,就連美國、蘇聯等造出氫彈的國家也想不到中國能做到。
目前我國最小的氫彈爆炸時所產生的當量能夠達到300萬噸TNT,最大的可達1500萬噸TNT,這個級別相當於1000枚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的威力。目前依舊保有30枚的1000W氫彈是世界上僅有的30枚氫彈。
---
歡迎大家訂閱「迷彩先生」頭條號 更多第一軍事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XY52887。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2534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