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說中國人不會創新?中國科學家新科技成果讓彈片也能二次爆炸

韓英倫| 2017-02-16| 檢舉

據中國科學網在2月7日報道,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一款「活性毀傷元」技術,並且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改型技術的發明或給中國彈藥技術帶來一個新的時代。該技術的概念早些時期由美國提出,但最終卻是中國率先開發出來,與高速兩棲戰車,主動相控陣雷達等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說明了中國現在在武器開發,技術研究上,已經絲毫不亞於西方大國。那麼「活性毀傷元」究竟是什麼呢?

在報道中,率隊研究出「活性毀傷元」的王海福表示:「既具有類似金屬的力學強度,又含有與高能炸藥相當的化學能,還具有與惰性材料類似的安全性,可以直接機械加工,只有高速命中目標後才會發生爆炸」。以這種說法來看,「活性毀傷元」是一種能夠深度加工,並且可以用在以前必須要金屬才能滿足強度的領域,這無論對於彈藥技術還是對於火炮,飛彈技術,都是一種新的飛躍,相對來說可以說已經打開了「新紀元」

事實上,在一枚炮彈里,大多數的地方被金屬材料,彈殼所占據,以中國155毫米全膛高爆單為例,該炮彈直徑155毫米,重達45.5KG,裝藥量卻僅僅只有8KG,毀傷半徑在60米左右。而對於重型坦克來說,只要不是直接命中,那基本上就沒有太大效果。一旦使用「活性毀傷元」製造部分彈體和彈殼,那麼155毫米炮彈裝藥量甚至能提升一倍以上,加上「活性毀傷元」的高爆炸威力,一枚155毫米炮彈或許在威力是能達到203毫米炮的水平。

而在飛彈上更可以使用「活性毀傷元」製造出更多的彈片,對於脆弱的飛機來說,「天女散花」一般的彈片,基本上意味著死亡。在空戰和防空作戰當中,絕大多數的飛機正是因為彈片導致自己被擊落,反而被炮彈/飛彈直接命中機體被擊落的是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活性毀傷元」或許能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客觀地說,一件「活性毀傷元」對於軍隊戰鬥力雖然有提升,但提升卻是有限,從「活性毀傷元」背後所折射出的,是中國軍工在這麼多年來的進步。近年以來,無論是「電磁彈射」,「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還是「高速兩棲戰車」和現在的「活性毀傷元」,都代表著中國軍隊開始由規模型轉變為技術型,而2015年後的軍區改組和裁軍也將中國軍隊向高科技,能打勝仗上推了一大步。「活性毀傷元」技術只是一個開始,在中國的技術庫里,目前暴露出的技術非常多,如「雷射技術」「電磁炮/彈射技術」「可控核聚變技術」「中段反導」技術,這讓中國單純從技術上來說,已經是國際一流強國了。最後,希望我們的部隊能夠早日用上「活性毀傷元」材料製造的裝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2063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