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只不過賣給中國24架蘇35戰機 為什麼美國人說賺大了?

俄羅斯只不過賣給中國24架蘇35戰機 為什麼美國人說賺大了?

俄羅斯今年將會交付中國10架蘇-35戰鬥機 這樣中國總計會有14架蘇-35可用

自從中國和俄羅斯在2015年簽訂了20多億美元購買24架蘇-35的合同後,蘇-35一直都是亞洲最為炙手可熱的戰鬥機。而隨著俄羅斯塔斯社在2月2日報道稱,俄羅斯將會在2018年向中國提供第二批總共10架的蘇-35戰鬥機。這將使得中國手中的蘇-35戰鬥機總數量達到14架。在這數量基礎上,在加上俄羅斯一直宣傳的蘇-35戰鬥機是4代++戰鬥機,使得中國率先在亞洲進入了「四代半」並跑步進入「五代機」時代-既同時擁有蘇-35還有殲-20。

俄羅斯不僅僅賣給了中國蘇-35 也利用中國效應撬開了亞洲大市場

雖然,中國購買的蘇-35一架價格均價約為為8500萬美元,跟俄羅斯自己裝備部隊的8300萬價格基本上持平,看似沒多大的油水。但是在美國大學國際服務學院院長委員會委員何昊(音譯)看來:這筆買賣其實俄羅斯賺大了!因為不僅僅賺了中國的錢,更是利用中國購買蘇-35這個契機撬動了亞洲這個大市場。俄羅斯獲得不僅僅是中國24架訂單市場,未來亞洲還有數百架的空間。

蘇-35的4++身份 使得在對付周邊的戰鬥機時 具備較強的能力

根據這位美籍華裔經濟學者在美國《國會山報》2月11日發布的分析文章《美國現在該賣亞洲升級版戰鬥機了》一文中稱,中國購買的蘇-35戰鬥機將會使得中國獲得短期內的戰略優勢。這種優勢,不僅僅是數量也是質量上的領先。根據美國國防部2016年發布的中國軍力白皮書來看,中國已經擁有了2300架作戰飛機,而且正在逐步替換已經老舊的殲-7、殲-8這樣的二代戰機,全面進入三代時期,而隨著蘇-35和殲-20的服役,使得周邊國家必須要承認跟中國的差距被逐步拉大。因為周邊國家來說,現役最好的戰鬥機無非就是F-15J\F-2\F-16\蘇-30MK2V等較先進的三代戰機,符合四代標準的F-15K、F-15SG戰機數量更少。不過,這位何昊也認為,雖然中國較早的獲得了蘇-35戰鬥機,當時會促進周邊國家加速購買新戰機。

俄羅斯其實早就有這樣的打算 蘇-35生產線已經擴展 產能至少翻了4倍

例如俄羅斯的傳統軍購夥伴,越南。現在雖然擁有了蘇-30MK2V,可數量並不過,之前的蘇-27和蘇-22等戰機已經進入到大修期,而且俄羅斯的蘇-35擁有6000小時以上的使用壽命,無疑可以在頻繁的巡邏任務中拖垮這些老爺機。而再看周邊的F-16戰機很多也都進入壽命期後半段,無論是出動效率還是實際外掛打擊能力,都不及中國的蘇-35戰鬥機。但是,這也將會促進蘇-35戰機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出口,俄羅斯蘇-35的廠家-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廠,早在2016年年初時候就擴建了自己廠房,最多可以同時容納4條生產線同時生產,並招募了大量的年輕技工。這些信號其實說明,俄羅斯並不僅僅滿足於中國已經簽訂的24架蘇-35合同,未來還會繼續大量出口蘇-35,這裡潛在對象包括了:越南、印尼、甚至不排除中國也會繼續增購蘇-35戰鬥機。我們做簡單的推算,4條線連續生產10年,按照每條線12架計算,累計就是480架,刨除俄羅斯自己需求的80到100架(其實俄羅斯主要還是在使用新的蘇-30SM),誰能消耗這麼大的產量?顯然,俄羅斯把蘇-35定位成了主打國際市場的王牌戰機。而按照俄羅斯出口武器的原則,飛機、武器、升級計劃就是個連環套,未來自然會賺的盆滿缽滿。

蘇-35和F-35 可能是接下來 亞洲天空持續數年老對手

鑒於俄羅斯這樣大肆擴產的行為,美國人表面上是「義正言辭」。在2016年7月11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上刊發評論文章,原題為《 中國阻礙美國領導亞洲的大計劃》一文中聲稱「蘇-35將會破壞亞洲天空的平衡,並導致美軍在亞洲的空中優勢被縮小」。蘇-35真有這麼大能耐?其實表面上看似美國人很急迫,不過實際上背後卻在偷著樂。無疑,要打敗蘇-35,日本、韓國、以及其他的潛在買家,最適合的選擇就是F-35,再不濟也要繼續升級購買美軍的新式雷達和飛彈來武裝自己的三代機。至於F-35的產能更為充沛,美國現在已經生產出了200架,而且日本組裝的首架F-35也已經下線,產能相當的充沛。

美國人也樂見蘇-35的加速生產 F-35的產能更為充沛 生產進度也領先於蘇-35

總體來看,F-35在亞太熱賣是必然選項。熱炒蘇-35的戰鬥力「亞洲領先」,無疑也將會使得F-35的買賣更好。從這個角度講,美俄才是真正的當今亞太戰機市場的贏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190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